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300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电力设备中常见一种东西。一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和设施、现代农业和科研、军工装备或军事设施、太空、海洋的探测以及社会生活都与电缆产品息息相关。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4665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套电缆输送机和变频器;所述电缆输送机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电机、从动轮以及电机驱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形成电缆输送通道;所述各个电机并接在变频器的输出端上,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输送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人员搬动或运输极为方便;体积小,设备成本低;既可避免破坏电缆表面的绝缘层,又可达到安全、可靠、高效输送的目的。

但是,电缆的输送需要依靠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对电缆产生驱动力来实现,当主动轮的驱动力大于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时,会造成电缆的打滑,由于电缆的表面较为光滑,主动轮和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在电缆的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电缆打滑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具有电缆输送不易打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伸出箱体并能自由转动的主动抱轮,所述主动抱轮上方设有可竖向移动的从动抱轮,所述主动抱轮和从动抱轮之间形成电缆夹持通道,所述电缆通过主动抱轮转动以实现输送,所述主动抱轮和从动抱轮上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输送电缆时,向下移动从动抱轮靠近主动抱轮来夹持住电缆,通过调节从动抱轮与主动抱轮的距离来调节电缆夹持通道的大小,从而调节对电缆的夹紧力,主动抱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电缆沿着转动方向行进,实现电缆的输送;橡胶层较为柔软,可对电缆的表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橡胶层增加了电缆与主动抱轮及从动抱轮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了电缆输送的过程中因主动抱轮的驱动力过大而造成的打滑现象,有效保证了电缆的输送,因此本方案具有电缆输送不易打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抱轮和从动抱轮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橡胶层固定于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对橡胶层有限制作用,有效避免了橡胶层在电缆的输送过程中由于摩擦力较大而脱离主动抱轮及从动抱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多个防滑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棱增加了橡胶层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能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多个防滑棱形成防滑纹路,加强了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层上设有第一防滑纹路及与第一防滑纹路垂直的第二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纹路及第二防滑纹路能增加电缆与橡胶层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同时通过第一防滑纹路与第二防滑纹路垂直的设置,使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滑纹路由多个横向凸棱条构成,所述第二防滑纹路由多个纵向凸棱条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橡胶层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增加了对电缆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层上设有第三防滑纹路,所述第三防滑纹路由多组呈八字形布置的防滑斜棱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防滑纹路增加了橡胶层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能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同时呈八字形布置的防滑斜棱还具有导向作用,便于电缆的输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轴及联轴器,所述主动抱轮固定于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轴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和转轴,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抱轮转动,实现电缆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设有固定于箱体内壁的轴承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可支撑转轴,转轴通过轴承在轴承座内转动,减小了转轴所受的摩擦力,从而加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内设有驱动从动抱轮竖向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从动抱轮竖向移动,可实现对电缆的夹持;通过调节从动抱轮与主动抱轮的距离,来调节电缆夹持通道的大小,不仅可调节对电缆的夹持力,还可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夹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需要输送电缆时,向下移动从动抱轮靠近主动抱轮来夹持住电缆,主动抱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实现电缆的输送;橡胶层增加了电缆与主动抱轮及从动抱轮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了电缆输送的过程中因主动抱轮的驱动力过大而造成的打滑现象,有效保证了电缆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主动抱轮或从动抱轮的结构示意图及与橡胶层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驱动装置;12、驱动件;111、电机;112、转轴;113、联轴器;114、轴承;115、轴承座;2、主动抱轮;3、从动抱轮;4、电缆夹持通道;5、橡胶层;51、防滑棱;52、第一防滑纹路;521、横向凸棱条;53、第二防滑纹路;531、纵向凸棱条;54、第三防滑纹路;541、防滑斜棱;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下方安装有驱动装置11,驱动装置11包括电机111、转轴112及联轴器113,联轴器113连接电机111的输出端和转轴112,转轴112上固定有轴承114,轴承114上设置有固定于箱体1内壁的轴承座115,转轴112背离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主动抱轮2,主动抱轮2伸出箱体1并能随着转轴112转动,通过电机111转动,带动转轴112转动,带动主动抱轮2转动。

主动抱轮2上方设置有可竖向移动的从动抱轮3,主动抱轮2和从动抱轮3之间形成电缆夹持通道4,通过主动抱轮2转动产生驱动力以实现电缆的输送。

箱体1内上方安装有驱动从动抱轮3竖向移动的驱动件12。驱动件12具体为可调行程气缸,进而在输送不同尺寸的电缆时,可以调节驱动件12的行程,以使该装置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2还可以为伺服电机。驱动件12驱动从动抱轮3向主动抱轮2移动,可实现对电缆的夹持;通过调节从动抱轮3与主动抱轮2的距离,不仅可调节对电缆的夹持力,还可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夹持。

如图2所示,主动抱轮2和从动抱轮3上固定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层5,橡胶层5较为柔软,可对电缆的表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橡胶层5增加了电缆与主动抱轮2及从动抱轮3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电缆输送的过程中因主动抱轮2的驱动力过大而造成的打滑现象,有效保证了电缆的输送。

主动抱轮2和从动抱轮3(由于结构和主动抱轮2一致,图2中仅仅展示主动抱轮2和橡胶层5的连接关系)上开有多个凹槽6,橡胶层5固定于凹槽6内。凹槽6对橡胶层5有限制作用,有效避免了橡胶层5在电缆的输送过程中由于摩擦力较大而脱离主动抱轮2及从动抱轮3。

橡胶层5上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棱51,防滑棱51增加了橡胶层5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能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多个防滑棱51形成防滑纹路,加强了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需要输送电缆时,向下移动从动抱轮3靠近主动抱轮2来夹持住电缆,通过调节从动抱轮3与主动抱轮2的距离来调节对电缆的夹持力,然后主动抱轮2在电机111的驱动下转动,带动电缆沿着转动的切线方向行进,从而实现电缆的输送;橡胶层5增加了电缆与主动抱轮2及从动抱轮3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了电缆输送的过程中的打滑现象,从而有效保证了电缆输送的工作。

实施例2: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橡胶层5上一体成型有第一防滑纹路52及与第一防滑纹路52垂直的第二防滑纹路53。第一防滑纹路52及第二防滑纹路53能增加电缆与橡胶层5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同时通过第一防滑纹路52与第二防滑纹路53垂直的设置,使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更佳。

第一防滑纹路52由多个横向凸棱条521构成,第二防滑纹路53由多个纵向凸棱条531构成,使橡胶层5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增加了对电缆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电缆打滑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3:一种电缆夹持输送装置,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橡胶层5上一体成型有第三防滑纹路54,第三防滑纹路54由多组呈八字形布置的防滑斜棱541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防滑纹路54增加了橡胶层5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能有效防止电缆在输送过程中打滑,同时八字形布置的防滑斜棱541还具有导向作用,便于电缆的输送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