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移动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200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放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扩建、改造和维护工作日益增多。在变电站二次系统工程施工中,传统的电缆敷设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电缆线盘搬运、起落、防线难度大。

近几年变电站改造施工中常用4种二次电缆,电缆线滚的最大重量为900kg,由此可见电缆线滚非常重,在搬运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用力均匀,步幅统一,不然极易造成设备跌落损坏,导致人员扭伤、砸伤以及电缆损伤等事故。电缆线滚尺寸大,在传统人工搬运过程中,因为路面不平、空间狭窄等因素,极有可能造成线滚侧翻,重新扶起难度大,耗时长,严重影响电缆敷设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调式移动电缆放线装置,方便电缆线盘的提升与下降、转运,提高电缆敷设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移动电缆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框架以及设于放线框架上的电缆线盘,所述放线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移动轮,四个移动轮设于放线框架的底部四角且其中两个移动轮为固定轮,两个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放线框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框架以及连接两侧框架的后框架和顶框架,所述侧框架的底部设有支撑梁,所述侧框架还包括折弯形成的倒U型方钢管,所述倒U型方钢管的端头与支撑梁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梁上设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前后并排设有两个托轮,所述电缆线盘设于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支撑在托轮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为钢板,所述倒U型方钢管前后两侧立柱之间还焊接有连接钢管。

优选的,所述后框架由方钢焊接形成X形结构,后框架四个端点与侧框架后侧立柱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放线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移动轮,且其中两个移动轮为固定轮,两个移动轮为万向轮,利用两个万向轮,实现方向转变,操作灵活,可以很方便的移动整个放线装置,由1-2人即可完成操作,在作业现场可以灵活移动,无安全隐患。另外,通过电动液压杆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完成电缆线盘的升降,下降后,可以滚动电缆线盘,使中心轴支撑在托轮上,上升后,可以顺利的放线,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代替人力完成电缆线盘的升降、转运,方便了电缆敷设工作,大大的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调式移动电缆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框架1以及设于放线框架1上的电缆线盘3,所述放线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移动轮114,所述放线框架1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框架11以及连接两侧框架的后框架12和顶框架13,所述侧框架的底部设有支撑梁111,所述侧框架还包括折弯形成的倒U型方钢管112,所述倒U型方钢管的端头与支撑梁111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梁上设有电动液压杆2,所述电动液压杆2连接有托架21,所述托架前后并排设有两个托轮,所述电缆线盘3设于中心轴31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支撑在托轮上。四个移动轮设于放线框架的底部四角且其中两个移动轮为固定轮,两个移动轮为万向轮,利用两个万向轮,实现方向转变,操作灵活,可以很方便的移动整个放线装置。电缆线盘抬升后应保持在原位,不回落,且电缆线盘降落过程匀速平稳,采用电动液压杆可以满足此使用要求。而通过托轮支撑中心轴,使电缆线盘上下都很方便。

其中,所述支撑梁111为钢板,所述倒U型方钢管前后两侧立柱之间还焊接有连接钢管113。所述后框架12由方钢焊接形成X形结构,后框架四个端点与侧框架后侧立柱焊接固定。整个框架结构简洁且强度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