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5722发布日期:2019-08-23 23:2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许多人的居住面积还不算宽敞,如何使狭小的房间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不少人感到很伤脑筋的问题。有些人从格局的巧妙安排和家具设计上着手,有些人将天花板隔出夹层作为储藏室使用,有些人将床下空间也充分利用起来,设计成抽屉、矮柜等,甚至沙发椅坐下也是可利用的空间,同时还尽量购置、利用多功能家具,如沙发床,折叠床,折叠桌、椅等等。这些方法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可利用的空间有限,扩展出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进而,人们发明了升降平台,通过链条、液压等传动方式牵引平台升降达到将室内空间划分的效果,其平台四侧或两侧垂直设置有纵向轨道,固定设置在平台侧边的滚轮可沿轨道上下移动,以达到运行平稳、减少平台升降时晃动的效果。但现有全屋升降平台中用于带动平台升降的升降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且便于操作的升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装置,用于带动全屋升降平台中的平台在房间内沿纵向导轨上下移动;该升降装置包括:

通过油管相连的泵站和主液压缸,其中,所述泵站上连接有为泵送液压油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主液压缸中的缸筒固定在房间的墙面上;

第一定滑轮,其设置于墙壁顶部;

第二定滑轮,其设置于墙壁中部;

动滑轮,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一长方体上;该长方体与所述主液压缸中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链条,其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一端与全屋升降平台中的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长方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液压缸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并且主液压缸两侧的第一定滑轮等高对称设置,该主液压缸两侧的第二定滑轮也等高对称设置;长方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动滑轮,主液压缸中活塞杆的端部与长方体的中部固定连接;该长方体两端的动滑轮也相对于主液压缸对称设置;一部分链条其依次绕过主液压缸一侧的第一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方体固定连接;另一部分链条其依次绕过主液压缸另一侧的第一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方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液压缸中的缸筒固定于工字钢上,工字钢与房间墙地面采用化学锚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管为液压防爆油管。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220V交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装置,通过泵站、油管、主液压缸构成的液压传动部件以及第一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构成的滑轮组和链条,带动全屋升降平台中的平台在房间内沿纵向导轨上下移动,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且便于操作,保证了平台同步升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屋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屋升降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屋升降平台上升状态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屋升降平台下降状态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屋升降平台中防坠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平台;2、泵站;3、油管;4、主液压缸;5、第一定滑轮;6、第二定滑轮;7、动滑轮;8、链条;9、纵向导轨;10、滚轮;11、挂钩;12、电机;13、控制面板;14、电控箱;15、支架;16、长方体;17、第一液压缸;18、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图1所示,一种全屋升降平台,其包括平台1、电机12、传动机构、滑轮组、防坠落装置和纵向导轨9。其中,平台1水平设置于房间内,平台1的面积小于房间面积,以便于安装和使用。

传动机构包括液压传动部件和链条传动部件(链条8),液压传动部件包括泵站2、油管3、主液压缸4。泵站2位于墙角处,便于隐藏和后期装置。电机12和泵站2相连,该电机12为泵送液压油提供动力,为此电机12优选为220V交流电机。两主液压缸4相平行设置于平台1的两侧,并且两主液压缸4关于平台1的中轴线相重合。泵站2通过输油量相同的油管3分别与主液压缸4相连,油管3为液压防爆油管。主液压缸4中的缸筒可固定于工字钢上,工字钢与墙地面采用化学锚栓固定连接,提高结构的牢固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滑轮组自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定滑轮5、动滑轮7和第二定滑轮6,第一定滑轮5依次高于第二定滑轮6和动滑轮7,第一定滑轮5设置于墙壁顶部,第二定滑轮6设置于墙壁中部,动滑轮7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一长方体16上。主液压缸4中活塞杆的端部与长方体16固定连接。链条8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5、动滑轮7和第二定滑轮6后,一端与平台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方体16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液压缸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滑轮5和第二定滑轮6,并且主液压缸4两侧的第一定滑轮5等高对称设置,该主液压缸4两侧的第二定滑轮6也等高对称设置。长方体16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动滑轮7,主液压缸4中活塞杆的端部与长方体16的中部固定连接。该长方体16两端的动滑轮7也相对于主液压缸4对称设置。一部分链条8其依次绕过主液压缸4一侧的第一定滑轮5、动滑轮7和第二定滑轮6后,一端与平台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方体16固定连接。另一部分链条8其依次绕过主液压缸4另一侧的第一定滑轮5、动滑轮7和第二定滑轮6后,一端与平台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方体16固定连接。这一滑轮组在滑动过程中需保持平衡。

纵向导轨9设置于工字钢槽内,并分别垂直设立于滑轮组两侧,且与地面、屋顶和墙壁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如图2至图4所示,滑轮组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导轨9。固定设置在平台1侧边的滚轮10可沿纵向导轨9上下移动,且纵向导轨9的厚度为2cm,便于后期装饰。

上述传动机构和滑轮组共同组成了拉动平台1沿纵向导轨9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装置。

这一全屋升降平台由电控系统控制升降装置来带动平台1沿纵向导轨9上升和下降。所述电控系统由电控箱14以及设置在该电控箱14上的控制面板13组成。所述电机12与电控箱14电性连接。

滑轮组两侧的纵向导轨9上沿纵深方向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防坠落装置,这些防坠落装置可根据不同需求高度进行设置。

如图5所示,每一防坠落装置均包括第一液压缸17、位置传感器18以及挂钩11。所述第一液压缸17中的缸筒固定在纵向导轨9上,并且该第一液压缸17通过管路与所述泵站2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缸17中的缸筒通过支架15固定在纵向导轨9上。该第一液压缸17可选用活塞式液压缸,也可选用伸缩式液压缸。

位置传感器18固定在纵向导轨9上并与所述电控箱14电性连接,用于监测平台1的位置。该位置传感器18可选用红外传感器,也可选用电磁传感器。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度,优选地,位置传感器18的监测端与平台1之间的距离为3~5cm。

挂钩11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压缸17中活塞杆的端部并可随活塞杆朝向平台1往复移动,该挂钩11用于承载平台1。

控制面板13用于控制平台1升降,根据设计需求预先定位在导轨升降值范围内空间的任意高度悬停,有效避免误操作。位置传感器18用于监测平台1运行轨迹和所处位置,高度定位准确,降低人为判断可能存在的失误。

防坠落装置通过位置传感器18识别平台1的位置,在电控箱14内设定好时间,并在预设时间启动电机12,由泵站2向第一液压缸17泵送液压油,推动活塞杆伸出,打开挂钩11,等待平台1到位,平台1挂在挂钩11上,同时,电控箱14到位指示灯亮起。

充分考虑到整体的安全性,平台1由四根5*10方钢焊接做框架,内部连接6*6方钢加固,结构安全,耐压强度大。纵向导轨9直接与地面和顶壁固定,平台1由四根链条8带动,每根链条8承重500kg,可满足全屋升降平台的承重要求。

如图3所示,当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面板13按上升键,电控箱14得到信号,电机12启动,泵站2开始向油管3泵油,通过油管3分别等量输送至两主液压缸4,主液压缸4低速缓慢向下伸展,带动长方体1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链条8传动,平台1上升至预定位高度自动停止。如图4所示,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面板13按下降键,电控箱14得到信号,电机12启动,泵站2开始通过油管3向主液压缸4吸油,主液压缸4低速缓慢向上收缩,带动长方体1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链条8传动,平台1下降至预定高度自动停止。控制面板13和电控箱14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式属于现有技术范畴,在此就不赘述。

上述全屋升降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平台1两侧设置液压传动部件和链条传动部件,通过液压传动部件控制链条传动,平台1两侧同步升降相对于单侧升降,保证平台同步升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对滑轮组的位置限定,当平台需要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时,链条仅传动其1/3的距离就可以达到平台所需的高度,结构简单,效率高,有效节约了空间,安装布局更为灵活。

2.防坠落装置,平台1上升到最大高度后防坠落装置自动启动,保证了安全性。

3.纵向导轨9固定在工字钢上,工字钢通过化学锚栓与墙地面固定,提高结构的牢固性。

4.纵向导轨9位于工字钢槽内,有利于运行平稳、安全,减少晃动和摩擦;轨道厚度只有2cm,便于后期装饰。

5.平台1由四根5*10方钢焊接做框架,内部连接方钢加固,结构安全,耐压强度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