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9927发布日期:2021-03-30 19:5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料场的物料输送领域中,带式输送机是目前散料输送的主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水泥、电力、港口、化工等领域,带式物料输送系统主要用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为了避免原材料和产品中夹杂的铁质杂质损坏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和其他部件,通常在带式输送机的某一段的上方布置除铁器,当物料输送到所述某一段时,物料中的铁质杂质通过除铁器的作用从物料中分离出。

现有技术中,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组通常包括一个在中间水平设置的第一托辊以及对称地设置在第一托辊两侧的两个第二托辊,第二托辊与第一托辊具有一定夹角,第二托辊向上倾斜。

由于除铁器的吸力有限,并且物料在输送带上无法均匀且大范围地铺展,使得除铁器无法将物料中较深位置的铁质杂质吸出,影响除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除铁器的吸力有限,并且物料在输送带上无法均匀且大范围地铺展,使得除铁器无法将物料中较深位置的铁质杂质吸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输送系统,该物料输送系统包括:除铁器,设置于输送机上方;所述输送机,设置有多个所述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包括水平托辊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托辊两侧的侧部托辊;至少位于所述除铁器下方的所述侧部托辊,靠近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铰接,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部托辊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部托辊的卡扣和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卡槽,或者设置于所述侧部托辊的卡槽和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卡扣。

可选地,所述侧部托辊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部托辊远离所述水平托管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均设置有适于所述螺钉穿过的螺钉孔。

可选地,所述输送机设置有除铁区,所述除铁区相应地设置于所述除铁器的下方。

可选地,沿靠近所述除铁区的方向上,所述侧部托辊与所述水平托辊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可选地,位于所述除铁区的所述侧部托辊与所述水平托辊的夹角为20°~30°。

可选地,该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且位于所述除铁区的上游。

可选地,该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机;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所述输送带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托辊组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系统,该物料输送系统包括:除铁器,设置于输送机上方;所述输送机,设置有多个所述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包括水平托辊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托辊两侧的侧部托辊;至少位于所述除铁器下方的所述侧部托辊,靠近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铰接,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当技术人员发现输送机上的物料较厚时,可以对除铁器下方的侧部托辊进行调节,将侧部托辊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降低高度,从而减少侧部托辊与水平托辊之间的角度,使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逐渐平缓物料的高度,并且可以逐渐使物料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能够将物料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对物料的除铁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侧部托辊远离所述水平托辊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通过卡扣结构/螺钉可拆卸连接,可以使技术人员根据物料的实际情况对侧部托辊进行调节,还可以方便技术人员调节,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沿靠近所述除铁区的方向上,所述侧部托辊与所述水平托辊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如此,可以使物料在接近除铁区的过程中,能够提前平缓物料的高度,并且可以逐渐大范围地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能够将物料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对物料的除铁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位于所述除铁区的所述侧部托辊与所述水平托辊的夹角设置为20°~30°,可以在保证物料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洒落,还能够在最大限度的平缓物料的高度,并且可以将物料最大程度地铺展,进而使除铁器能够将物料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对物料的除铁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刮板,可以通过外力提前将物料刮平,从而提前平缓物料的高度,可以使物料逐渐大范围地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能够将物料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对物料的除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托辊组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物料输送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部件标记如下:

1-输送机;2-除铁器;3-水平托辊;4-侧部托辊;5-物料;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组一般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组通常包括一个在中间水平设置的第一托辊以及对称地设置在第一托辊两侧的两个第二托辊,第二托辊与第一托辊具有一定夹角,第二托辊向上倾斜。由于除铁器的吸力有限,并且物料在输送带上无法均匀且大范围地铺展,使得除铁器无法将物料中较深位置的铁质杂质吸出,影响除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料输送系统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除铁器的吸力有限,并且物料在输送带上无法均匀且大范围地铺展,使得除铁器无法将物料中较深位置的铁质杂质吸出的缺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输送系统,所述物料输送系统包括:除铁器2和输送机1。

除铁器2设置在输送机1的上方,输送机1用于输送物料5,并且其设置有多个托辊组。托辊组包括水平托辊3以及设置在水平托辊3两侧的侧部托辊4。至少在除铁器2下方的侧部托辊4中,侧部托辊4靠近水平托辊3的一端与输送机1铰接,远离水平托辊3的一端与输送机1可拆卸连接。侧部托辊4远离水平托辊3的一端高于靠近水平托辊3的一端,使得侧部托辊4与水平托辊3之间向上倾斜有一定的角度。

如此设置,当技术人员发现输送机1上的物料5较厚时,可以对除铁器2下方的侧部托辊4进行调节,将侧部托辊4远离所述水平托辊3的一端降低高度,从而减少侧部托辊4与水平托辊3之间的角度,使得物料5在输送过程中逐渐平缓物料5的高度,并且可以逐渐使物料5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2能够将物料5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2对物料5的除铁效果。

并且,托辊组在除铁器2下方布置的总长度需比除铁器整体长度要长,具体长度需根据物料5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但不少于1~2米,需让物料5在进入除铁区之前提前扩散,降低物料高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部托辊4远离水平托辊3的一端与输送机1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侧部托辊4的卡扣和设置在输送机1的卡槽,或者设置在侧部托辊4的卡槽和设置于输送机1的卡扣。

当然,侧部托辊4远离水平托辊3的一端还可以与输送机1通过螺钉连接。侧部托辊4远离水平托辊3的一端与输送机1均设置有适于螺钉穿过的螺钉孔,在对侧部托辊4和输送机1进行固定时,需要将螺钉穿过二者的螺钉孔,然后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侧部托辊4远离所述水平托辊3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1通过卡扣结构/螺钉可拆卸连接,可以使技术人员根据物料5的实际情况对侧部托辊4进行调节,还可以方便技术人员调节,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仅仅对二者的固定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而已,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改变,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铁器2设置在输送机1的上方,输送机1在于除铁器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除铁区。输送机1沿靠近除铁区的方向上,侧部托辊4与水平托辊3之间的夹角a逐渐减小。

如此,可以使物料5在接近除铁区的过程中,能够提前平缓物料5的高度,并且可以逐渐大范围地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2能够将物料5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2对物料5的除铁效果。

优选地,位于除铁区的侧部托辊4与水平托辊3的夹角a为20°~30°。进一步对角度减小,夹角a还可以为15°~20°。如果夹角a太小此处输送带张力会增大,不利于输送带寿命,如果夹角a太大,又不能有效减小物料厚度,起不到预期效果,所以15°~20°最好。

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物料5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洒落,还能够在最大限度的平缓物料5的高度,并且可以将物料5最大程度地铺展,进而使除铁器2能够将物料5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2对物料5的除铁效果。

该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刮板,设置在输送机1的输送路径上,且位于除铁区的上游,适于刮取输送机1的物料5。如此,可以通过刮板的外力提前将物料5刮平,从而提前平缓物料5的高度,可以使物料5逐渐大范围地在输送带上铺展开,进而使除铁器2能够将物料5中的铁质杂质吸出,提高了除铁器2对物料5的除铁效果。

当然,该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动力装置,设置再输送机1上。还包括输送带,同样设置在输送机1上,输送带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托辊组运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