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514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双重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为将容纳内容物的内层体容纳于外层体的内部的双层构造,在挤出内容物时,将外部空气从空气流入孔导入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而仅使内层体收缩的双重容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容纳化妆水等化妆品、香波、护发素或者液体肥皂、或者食品调料等的容器,已知有如下双重容器:具备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部的内层体,以及能够剥离地容纳该内层体的外层体,通过按压外层体的主体部而挤出内容物,另一方面,在解除按压后,将外部空气从设置于外层体的挤出口的空气流入孔导入内层体和外层体之间,主体部在内层体容积减少的状态下能够复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种容器,由于不进行内容物和外部空气的置换而能够进行挤出,因此能够减少内容物与外部空气的接触,抑制其劣化和变质。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06263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36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作为这种双重容器,已知有被称为分层容器的层叠剥离容器,这种情况下,一起挤出相溶性低的外层用的合成树脂和内层用的合成树脂而形成层叠型坯,使用模具将该层叠型坯吹塑成形,由此双重容器形成为外层体和内层体贴紧的层叠构造。因此,在吹塑成形后,例如,从空气流入孔压送空气,或者从挤出口进行负压吸引而使内层体收缩,使其整体从外层体剥离,然后,将空气送入内层体的内部,再次使其整体贴紧外层体,从而使得在挤出容纳物时,内层体易于从外层体剥离。
[0009]但是,现有的双重容器有时存在如下问题:如上所述,在吹塑成形后,即使暂时使内层体从外层体全部剥离,由于内层体的外表面整体再次贴紧外层体的内表面整体,因此,在挤出容纳物时,空气难以从空气流入孔进入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产生内层体的剥离不良或外层体的变形。
[0010]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相对于穿透外层体而成的空气流入孔,使内层体的对应的部分向内方反转突出,以便在空气流入孔的内侧周缘形成外气导入路,但在该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瓶形状,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进行内层体和外层体的剥离。
[0011]本发明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点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容器,使内层体易于从外层体剥离,在挤出内容物时,能够防止内层体的剥离不良和外层体的变形的发生。
[0012]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容器,使使用时的外部空气导入顺利,使内层体和外层体的剥离容易,并且瓶形状的选择自由度大。
[0013]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4]本发明的双重容器具有:外层体,具备筒状的挤出口和与该挤出口相连的主体部、在所述挤出口的侧部设置有沿内外方向贯通该挤出口的空气流入孔;以及内层体,具备与所述挤出口的开口端相连的开口部和与该开口部相连的内容物的容纳部、被容纳于所述外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层体的主体部设置外层侧突起状部,在所述内层体设置与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内层侧突起状部,在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和所述内层侧突起状部之间设置空隙。
[0015]在上述的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所述内层体侧的内表面的、沿所述挤出口的轴心的方向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割形状,将所述内层侧突起状部形成为与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对应的纵截面形状。
[0016]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向所述内层体侧突出。
[0017]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挤出口相反侧的底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外缘,中心侧向所述挤出口侧凹陷的凹形状,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所述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形成为凹形状,该凹形状具有: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而向接近所述挤出口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相对于该倾斜面而配置于所述挤出口侧、并垂直于所述挤出口的轴心的平坦面;以及连接所述倾斜面和所述平坦面,并相对于所述平坦面向所述挤出口侧凹陷的陷入面。
[0018]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所述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形成为凹形状,该凹形状具有:垂直于所述挤出口的轴心的平坦面;以及相对于该平坦面而配置于所述挤出口侧、并与所述平坦面相连的弯曲面。
[0019]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将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从所述空气流入孔的轴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以所述空气流入孔的轴心为中心,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底部侧的60度以上、90度以下的范围。
[0020]在上述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从所述挤出口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外层肋,将所述外层肋的朝向所述内层体侧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割形状,将所述内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与所述外层肋的内表面对应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层肋。
[0021]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将所述外层肋形成为具备一对侧壁部和连接上述侧壁部的顶壁部的截面“ 3 ”字状的横截面形状,将所述外层肋的朝向所述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与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对应的相互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分和与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对应的连接所述直线部分的连结边部分的形状。
[0022]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外层体的主体部,与所述外层肋相邻地设置副外层肋,将所述副外层肋的朝向所述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具备与所述外层肋的所述直线部分连接并相对于该直线部分倾斜的倾斜边的形状。
[0023]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横截面观察,使所述外层肋的直线部分与通过所述副外层肋的宽度方向中心、且通过所述挤出口的轴心的直线大致平行。
[0024]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将所述外层肋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从所述空气流入孔的轴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以所述空气流入孔的轴心为中心,朝向所述底部侧的60度以上、90度以下的范围。
[0025]在上述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外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从所述挤出口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外层侧纵肋,将所述内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从所述挤出口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内层侧纵肋,所述外层侧纵肋和所述内层侧纵肋配置于从空气流入孔向下方以90°中心角扩展的区域。
[0026]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从自所述空气流入孔向下方以90°中心角扩展的区域中减去所述中心角小于60°的区域而形成的左右2个区域,分别配置所述外层侧纵肋和所述内层侧纵肋的至少一部分。
[0027]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至少设置4个所述外层侧纵肋,使成对的2个所述外层侧纵肋之间的区域,分别与从自所述空气流入孔向下方以90°中心角扩展的区域中减去所述中心角小于60°的区域而形成的左右2个区域连通。
[0028]发明效果
[0029]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外层体的主体部设置外层侧突起状部,在内层体设置与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内层侧突起状部,在外层侧突起状部和内层侧突起状部之间设置空隙,因此,在将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之后,内层体和外层体难以贴紧,能够在该突起的周围的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维持空隙。从而,由于该空隙,在挤出内容物时,能够使从空气流入孔流入的外部空气通过该空隙而流入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从而,能够使内层体易于从外层体剥离,防止该双重容器的内层体的剥离不良和外层体的变形。
[0030]在上述本发明中,将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内层体侧的内表面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割形状,将内层侧突起状部形成为与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对应的纵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将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后,能够使内层体的内层侧突起状部难以嵌合于外层体的外层侧突起状部,在该突起状部的周围的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维持空隙。
[0031 ]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外层侧突起状部向内层体侧突出的情况下,能够不损害该双重容器的美观和操作性而得到上述效果。
[0032]在上述结构中,将主体部的底部形成为其中心侧相对于外缘向挤出口侧凹陷的凹形状,并且将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形成为凹形状,该凹形状具有:随着朝向主体部的内侧而向接近挤出口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相对于该倾斜面而配置于挤出口侧、并垂直于挤出口的轴心的平坦面;以及连接倾斜面和平坦面,并相对于平坦面向挤出口侧凹陷的陷入面,在这种情况下,在吹塑成形时,通过模具,在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能够容易地形成凹割形状,并且在吹塑成形后从模具取出双重容器时,由于双重容器配合底部的形状而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模具从外层侧突起状部脱模。
[0033]在上述结构中,将外层侧突起状部的、朝向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形成为凹形状,该凹形状具有:垂直于挤出口的轴心的平坦面;以及相对于该平坦面而配置于挤出口侦I并与平坦面相连的弯曲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吹塑成形容易地在外层侧突起状部的内表面形成凹割形状。
[0034]在上述结构中,将外层侧突起状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从空气流入孔的轴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中,以空气流入孔的轴心为中心,朝向主体部的底部侧的60度以上、90度以下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使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再次使其贴紧时,使产生于空气流入孔周围的褶皱状的空隙与在外层侧突起状部和内层侧突起状部之间产生的空隙相连通,能够更容易地在空气流入孔和主体部之间确保空气的流路。
[0035]在上述发明中,将外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从挤出口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外层肋,将外层肋的朝向内层体侧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割形状,将内层侧突起状部作为与外层肋的内表面对应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层肋,在这种情况下,将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后,能够使内层体的内层肋难以嵌合于外层体的外层肋,在该肋的周围的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维持空隙。
[0036]在上述结构中,将外层肋形成为具备一对侧壁部和连接上述侧壁部的顶壁部的截面“3”字状的横截面形状,将外层肋的朝向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与侧壁部的外表面对应的相互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分和与顶壁部的外表面对应的连接直线部分的连结边部分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模具使层叠型坯吹塑成形而形成该双重容器时,以连接外层肋的两侧壁部和顶壁部的角部成为薄壁的方式,在模具内使层叠型坯延伸,能够容易地形成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为凹割形状的外层肋和与该内表面对应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层肋。
[0037]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外层体的主体部,与所述外层肋相邻地设置副外层肋,将所述副外层肋的朝向所述内层体的相反侧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具备与所述外层肋的所述直线部分连接并相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