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温区移动仓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874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3]3-5为阀板,3-6为通风阀传感器,
[0064]5-1为门板主体,5-2为凹槽,
[0065]5-2-1为按钮式开关,5-2-2为连接机构,
[0066]5-2-3 为插销,
[0067]5-3为弹性板,5-4为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
[0068]5-5为横向转轴端部固定件,
[0069]6-1为底部连接板主体,6-2为底部连接平衡件,
[0070]6-3为横向转轴,6-4为阀板,
[0071]6-5为T字型连接件,6-6为横向通风口,
[0072]6-7为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
[0073]7-1为横向连接板主体,7-2为纵向通风口,
[0074]7-3为挡板,7-4为卡槽,
[0075]8-1为竖向连接板主体,8-2为横向连接板支撑件,
[0076]8-3为横向通风口,8-4为横向转轴,
[0077]8-4-1为转轴连接件,
[0078]8-5为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6为滑轮导向板,
[0079]8-7为T字型连接件,8-8为阀板,
[0080]8-9为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8-10为竖向连接板限位槽,
[0081]8-9-1为弹性定位件,
[0082]8-11为通风阀传感器,8-12为横向连接板限位槽,
[0083]1-11为前部厢顶板,1-12为后部厢顶板,
[0084]3-11为前部前侧板,3-12为后部前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85]如图1所示,本发明多温区移动仓库,包括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厢顶板1、厢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所组成的厢体框架;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多个纵隔板与底部纵隔板由上至下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组成厢体框架的纵向分隔板,N个纵向分隔板将厢体空间由前向后分隔为N+1个纵向存储区域;每个纵向存储区域内搭设有M个横隔板,M个横隔板将每个纵向存储区域由上向下分隔为M+1个温控区域;从而将厢体框架分隔为(N+1) X (M+1)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
[0086]横隔板由水平设置的K+1个横向连接板7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竖向连接板8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底部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I个底部连接板6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
[0087]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卡槽7-7内设置有内隔板,K个内隔板将每个温控区域沿左右方向分隔为K+1个单元格;
[0088]每个温控区域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通风的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从而控制各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089]每个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温控区门板5,能够将各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封闭。
[0090]其中,厢顶板I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顶部,厢底板2的顶部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底部;
[0091]厢顶板I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固定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如凸块与插槽的配合连接;
[0092]厢底板2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固定连接结构(如焊接固定),以保证厢体框架的稳定性。
[0093]如图2a所示,厢顶板I包括顶上板1-1、顶下板1-2、顶前板1-3、顶后板1-4、顶左板、顶右板,顶上板1-1、顶下板1-2、顶前板1-3、顶后板1-4、顶左板及顶右板固定连接组成一腔体,作为厢顶通风道1-10;顶上板1-1、顶后板1-4、顶左板、顶右板采用隔热材料,作为通风道隔热层;顶下板1-2作为承重层;顶前板1-3开设有通风口 A ;
[0094]顶下板1-2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1个顶部通风道1-5,顶部通风道1-5沿上下方向延伸,将厢顶通风道1-10与顶下板1-2下方的顶部温控区域连通;
[0095]如图2b所示,顶下板1-2的底面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个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与竖向连接板8的上部相配合,以使厢顶板I与竖向连接板8之间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顶下板1-2通过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连接N个竖向连接板8 ;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位于相邻的两个顶部通风道1-5之间,以使每个顶部温控区具有各自的顶部通风道
1-5;
[0096]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沿左右方向延伸;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上开设有N-1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N-1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沿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对应一竖向连接板限位器1-9,竖向连接板限位器1-9能够沿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移动,从而对竖向连接板8的端部进行限位;
[0097]每个顶部通风道1-5分别设置导流开关1-6,导流开关1-6能够绕其固定端转动,实现顶部通风道1-5的开合,从而控制厢顶通风道1-10与顶部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098]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形导向槽1-7-1,圆形导向槽1-7-1的顶部形成横向导向槽1-7-2,从而实现竖向连接板8与顶下板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该结构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圆形导向槽1-7-1和横向导向槽1-7-2起连接导向作用,同时横向导向槽1-7-2还能够起对竖向连接板8的支撑作用;
[0099]圆形导向槽1-7-1可以直接在顶下板1-2上开设;也可以由导向板1-7-3形成,导向板1-7-3通过螺栓与顶下板1-2形成可拆卸连接;在竖向连接板8沿圆形导向槽1-7-1和横向导向槽1-7-2左右滑动的过程中,如果在横向导向槽1-7-2内产生污垢需要清理时,只需拧下螺栓将导向板1-7-3从顶下板1-2上拆下,即可对横向导向槽1-7-2进行清理;这种结构能够减少清理污垢的工作量;
[0100]圆形导向槽1-7-1也可以替换为如图2所示的直形导向槽;
[0101 ]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导向槽1-7-4;或者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导向槽1-7-4,竖向导向槽1-7-4的顶部形成圆形顶部槽1-7-5;该结构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I _7,竖向导向槽1-
7-4和圆形顶部槽1-7-5仅起连接导向作用。
[0102]如图6所示,厢底板2包括厢底板主体2-1,厢底板主体2-1的顶面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个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与底部连接板6的底部相配合,厢底板2通过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连接N个底部连接板6,以使底部连接板6与厢底板2之间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N个底部连接板6将厢底板2的上方区域分隔为N+1个底部温控区;厢底板主体2-1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0103]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沿左右方向延伸;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底部设置有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6,用于底部连接板6在厢底板2上的定位;
[0104]厢底板主体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脚2-3,支撑脚2-3的底面设置有耐磨防滑层2-3-1;支撑脚2-3用于厢体的承重及防滑;厢底板主体2-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两个叉车定位槽2-4,叉车定位槽2-4沿左右方向延伸,用于叉车货叉的伸入并定位;两个叉车定位槽2-4之间的间距与叉车的货叉间距相匹配;每个叉车定位槽2-4的承载力不小于2吨,以实现厢体的平稳整体装运。
[0105]如图7所示,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包括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底部连接平衡槽2-
2-1的底部中央形成有弧形导向槽2-2-2,底部连接平衡槽2-2-1的顶部中央形成有纵向导向槽2-2-3;
[0106]优选地,纵向导向槽2-2-3由导向板2-5形成,导向板2_5通过螺栓与厢底板主体2_1形成可拆卸连接;当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和弧形导向槽2-2-2内产生污垢需要清理时,只需拧下螺栓将导向板2-5从厢底板主体2-1上拆下,即可对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和弧形导向槽2-2-2进行清理;这种结构能够减少清理污垢的工作量。
[0107]本发明的厢顶板I的横向导向槽1-7-2能够起对竖向连接板8的支撑作用,同时厢底板2的底部连接平衡槽2-2-1能够起对底部连接板6的支撑作用,由于厢顶板I和厢底板2同时作为受力点,即使上方的货物重量大而体积小时,也不会损坏下方的货物,解决了现有运输设备中必须将大件货物或重货物存放在底部的问题。
[0108]本发明无需使用大型起吊设备,只需利用叉车就可实现快速整体搬运至运输车辆(如厢式货车),能够极大地提高装卸效率和成本,解决了现有的厢式货车不能整体快速装卸货的冋题。
[0109]在装载过程中,本发明的叉车定位槽2-4能够起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