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048189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设置在框架平台与塔身顶部之间,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通过伸缩式顶撑的伸缩实现与塔身顶部的紧密贴合和分离;中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中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且放置在支承顶升机构上,中部支撑机构通过第一伸缩式顶撑的伸缩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所述底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底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底部支撑机构通过第二伸缩式顶撑的伸缩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本发明可以在集成平台顶升的同时,带动塔机共同顶升,大幅提高了塔机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专利说明】
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用于核心筒施工的集成平台以及用于垂直运输的塔机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随着施工进程各自顶升,然而,由于其顶升进程不一,集成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塔机发生冲突。此外,两者均支承于核心筒墙体,而超高层核心筒墙体随层高的变化多发生内缩、倾斜等变化,集成平台支承系统极易与塔吊的支承系统冲突,不利于两者的合理布置。再者,目前塔机通常采用内爬式及外挂式的支承形式,塔机顶升过程中,其支撑平台的转运以及耳板等支撑构件的焊接需花费大量时间,且用于预埋件、支承架等措施费用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可以使塔机与集成平台共用支承顶升机构,在集成平台顶升的同时,带动塔机共同顶升,大幅提尚了塔机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尚了施工效率。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所述集成平台包括框架平台以及支撑所述框架平台的多个框架柱,每个框架柱通过支承顶升机构安装在核心筒墙体上,多个塔机的塔身穿过框架平台设置在四个框架柱之间;该装置包括顶部支撑机构、中部支撑机构和底部支撑机构;其中,
[0006]所述顶部支撑机构设置在框架平台与塔身的顶部之间,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伸缩式顶撑,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框架平台上,所述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实现与塔身顶部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07]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的中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且放置在支承顶升机构上,所述中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外围的多个第一伸缩式顶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套装在塔身的外围,所有第一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08]所述底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的底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平台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外围的多个第二伸缩式顶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固定安装在塔身的底部,所有第二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支架和第一滚轮缸,所述第一滚轮转动安装在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台铰接,所述第一滚轮支架与第一滚轮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一滚轮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滚轮缸伸出,带动第一滚轮在核心筒墙体上滚动。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支架和第二滚轮缸,所述第二滚轮转动安装在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平台铰接,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第二滚轮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二滚轮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滚轮缸伸出,带动第二滚轮在核心筒墙体上滚动。
[0011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式顶撑、第一伸缩式顶撑和第二伸缩式顶撑为自锁式千斤顶。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承顶升机构包括上支承架、下支承架、转接立柱和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上支承架与下支承架之间,所述转接立柱架设在上支承架上,所述转接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中部支撑机构的承重牛腿。
[0013]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塔身通过一道塔机C型框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
[0014]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均由纵横相交的桁架或大截面梁构成。
[0015]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
[0016]非顶升状态下,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缩回,以使塔身与框架平台之间保持有安全的防碰撞距离,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
[0017]顶升状态时,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伸出,贴合在塔身的顶部,以限制塔身水平移动,防止塔身倾覆,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支承顶升机构顶升集成平台时,带动塔身一起顶升。
[0018]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顶部、中部及底部支撑机构将塔机集成于集成平台内部,实现塔机与集成平台共用支承顶升机构,使得塔机与集成平台同步顶升,而不再进行单独爬升,避免了塔机与集成平台在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的干扰,并节约了塔机单独顶升花费的时间及人工,节约了塔机附着措施所需的支撑平台(架)、埋件、牛腿等措施费用。
[0019]非顶升状态时,该装置的第二、第三伸缩式顶撑伸出,与核心筒墙体紧密贴合,将塔机倾覆力矩所产生的水平荷载有效传递至核心筒墙体,避免了塔机在工作状态下对集成平台产生水平荷载,有利于塔机及集成平台安全,同时,伸缩式顶撑缩回,为塔身摆动留足安全距离;顶升状态时,该装置的伸缩式顶撑伸出,与塔身紧密贴合,将塔机水平力传递至集成平台,第二、第三伸缩式顶撑缩回,与核心筒墙体留足安全距离。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平台的主视图;
[00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部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机构的主视图;
[002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部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0030]图10为图9中I处的放大不意图;
[003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承顶升机构的主视图。
[0032]图中:卜核心筒墙体、2-塔机、2.1-塔身、2.2-C型框、3-集成平台、3.1-框架平台、3.2-框架柱、3.3-支承顶升机构、3.3.1-微凸支点、3.3.2-转接立柱、3.3.3-上支承架、3.3.4-下支承架、3.3.5-顶升油缸、3.3.6-承重牛腿、3.3.7-承重梁、4-顶部支撑机构、4.1-支撑组件、4.1.1-底座、4.1.2-伸缩式顶撑、5-中部支撑机构、5.1-第一支撑平台、5.2-第一伸缩式顶撑、5.3-第一滚轮组件、5.3.1-第一滚轮、5.3.2-第一滚轮支架、5.3.3-第一滚轮缸、5.4-第一连接接头、6-底部支撑机构、6.1-第二支撑平台、6.2-第二伸缩式顶撑、6.3-第二滚轮组件、6.3.1-第二滚轮、6.3.2-第二滚轮支架、6.4-第二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4]如图3所示,集成平台3包括框架平台3.1以及支撑框架平台3.1的多个框架柱3.2,每个框架柱3.2通过支承顶升机构3.3安装在核心筒墙体I上,如图1、图2所示,多个塔机2的塔身2.1穿过框架平台3.1设置在四个框架柱3.2之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包括顶部支撑机构4、中部支撑机构5和底部支撑机构6;其中,
[0035]如图4、图5所示,顶部支撑机构4设置在框架平台3.1与塔身2.1的顶部之间,顶部支撑机构4包括多个支撑组件4.1,每个支撑组件4.1包括底座4.1.1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4.1.1上的伸缩式顶撑4.1.2,底座4.1.1固定安装在框架平台3.1上,伸缩式顶撑4.1.2通过自身的伸缩实现与塔身2.1顶部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36]如6-图8所示,中部支撑机构5设置在塔身2.1的中部与核心筒墙体I之间,且放置在支承顶升机构3.3上,中部支撑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平台5.1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5.1外围的多个第一伸缩式顶撑5.2,第一支撑平台5.1固定套装在塔身2.1的外围,所有第一伸缩式顶撑5.2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I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37]如图9、图10所示,底部支撑机构6设置在塔身2.1的底部与核心筒墙体I之间,底部支撑机构6包括第二支撑平台6.1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平台6.1外围的多个第二伸缩式顶撑6.2,第二支撑平台6.1固定安装在塔身2.1的底部,所有第二伸缩式顶撑6.2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I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0038]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中部支撑机构5还包括第一滚轮组件5.3,第一滚轮组件5.3包括第一滚轮5.3.1、第一滚轮支架5.3.2和第一滚轮缸5.3.3,第一滚轮5.3.1转动安装在第一滚轮支架5.3.2的一端,第一滚轮支架5.3.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台5.1铰接,第一滚轮支架5.3.2与第一滚轮缸5.3.3的活塞杆铰接,第一滚轮缸5.3.3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5.1上,第一滚轮缸5.3.3伸出,带动第一滚轮5.3.3在核心筒墙体I上滚动,其中,第一滚轮缸可选用液压缸。顶升状态时,第一滚轮组件5.3的第一滚轮缸5.3.3伸出,使得第一滚轮5.3.3抵住核心筒墙体I滚动,以防止塔机和集成平台倾斜。
[0039]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底部支撑机构6还包括第二滚轮组件6.3,第二滚轮组件6.3包括第二滚轮6.3.1、第二滚轮支架6.3.2和第二滚轮缸(团中未标示,参照图7),第二滚轮6.3.1转动安装在第二滚轮支架6.3.2的一端,第二滚轮支架6.3.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平台6.1铰接,第二滚轮支架6.3.2与第二滚轮缸的活塞杆铰接,第二滚轮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平台6.1上,第二滚轮缸伸出,带动第二滚轮6.3.1在核心筒墙体I上滚动,其中,第二滚轮缸可选用液压缸。顶升状态时,第二滚轮组件6.3的第一滚轮缸伸出,使得第一滚轮抵住核心筒墙体I滚动,以防止塔机和集成平台倾斜。
[0040]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伸缩式顶撑4.1.2、第一伸缩式顶撑5.2和第二伸缩式顶撑6.2为自锁式千斤顶,其中,自锁式千斤顶为丝杠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也可以是其他顶撑器具。
[0041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承顶升机构3.3包括上支承架3.3.3、下支承架3.3.4、转接立柱3.3.2和顶升油缸3.3.5,顶升油缸3.3.5设置在上支承架3.3.3与下支承架3.3.4之间,转接立柱3.3.2架设在上支承架3.3.3上,如图8所示,转接立柱3.3.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中部支撑机构5的承重牛腿3.3.6。支承顶升机构3.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中部支撑机构5的承重梁3.3.7。
[0042]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塔身2.1通过一道塔机C型框2.2与第一支撑平台5.1连接。
[0043]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第一支撑平台5.1和第二支撑平台6.1均由纵横相交的桁架或大截面梁构成。
[004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
[0045]非顶升状态下,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缩回,以使塔身与框架平台之间保持有安全的防碰撞距离,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
[0046]顶升状态时,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伸出,贴合在塔身的顶部,以限制塔身水平移动,防止塔身倾覆,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支承顶升机构顶升集成平台时,带动塔身一起顶升。
[0047]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联系塔机与集成平台的顶部支撑机构、联系塔机与集成平台及核心筒墙体的中部支撑机构、联系塔机与核心筒墙体的底部支撑机构。
[0048]集成平台利用多套支承顶升机构支承于核心筒墙体,整体罩在核心筒墙体顶部,集成平台的强度、刚度大。集成平台由框架平台、多个框架柱、多套支承顶升机构组成,可安装模板、挂架、布料机等施工设施,施工设施设置在集成平台外围及内部,用于核心筒墙体施工。框架平台支承在多个框架柱顶部,每个框架柱支承在支承顶升机构上,框架平台由纵横相交的桁架或大截面梁组成,框架平台焊接于多个框架柱顶部。
[0049]如图11所示,支承顶升机构支承于核心筒墙体侧面,由微凸支点3.3.1、转接立柱3.3.2、上支承架3.3.3、下支承架3.3.4、顶升油缸3.3.5组成,微凸支点3.3.1安装在核心筒墙体I侧面,上支承架3.3.3及下支承架3.3.4均安装在多个微凸支点3.3.1侧面,顶升油缸3.3.5位于上支承架3.3.3与下支承架3.3.4之间,顶升油缸3.3.5活塞杆顶部与转接立柱3.3.2固定,顶升油缸3.3.5缸体与下支承架3.3.4固定,转接立柱3.3.2骑在上支承架3.3.3顶部,跨越上支承架3.3.3及下支承架3.3.4,转接立柱3.3.2上焊接有用于放置中部支撑5的承重牛腿3.3.6或承重梁3.3.7;顶升油缸3.3.5顶升时,带动上支承架3.3.3及转接立柱3.3.2向上运动,转接立柱3.3.2带动中部支撑机构5及框架柱和框架平台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塔机与集成平台向上运动。I台塔机与集成平台共用至少2套支承顶升机构。
[0050]如图4、图5所示,顶部支撑机构4设置在塔身2.1顶端,连接在塔身2.1与框架平台3.1的桁架梁之间,用于塔身2.1与框架平台3.1的桁架梁之间的水平向顶撑,顶部支撑机构4由多个支撑组件4.1组成,每个支撑组件4.1由底座4.1.1和伸缩式顶撑4.1.2组成,底座4.1.1安装在框架平台3.1桁架梁上或框架柱3.2顶端,伸缩式顶撑4.1.2安装在底座4.1.1上,伸缩式顶撑4.1.2可由丝杆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等顶撑器具制成,通过顶撑器具的伸出和缩回,实现伸缩式顶撑4.1.2与塔身2.1的贴合和分离。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顶升状态下,伸缩式顶撑4.1.2伸出,将塔机水平力传递至集成平台,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非顶升状态下,伸缩式顶撑4.1.2缩回,为塔身摆动留足安全距离。
[0051 ]如图6-图8所示,中部支撑机构5设置在塔身2.1中部,支撑在集成平台3的支承顶升机构3.3上,用于塔身与核心筒墙体之间的水平向顶撑,塔机竖向荷载始终传递至中部支撑机构,再由中部支撑机构传递至集成平台的支承顶升机构,再传递至核心筒墙体。中部支撑机构5由第一支撑平台5.1、第一伸缩式顶撑5.2、第一滚轮组件5.3和连接接头5.4组成,中部支撑机构5放置在转接立柱3.3.2上,塔身2.1通过C型框2.2与中部支撑机构5连接,第一支撑平台5.1由纵横相交的桁架或大截面梁组成,在第一支撑平台5.1外围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头5.4,第一伸缩式顶撑5.2通过第一连接接头5.4固定于第一支撑平台5.1上。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顶升状态下,第一伸缩式顶撑5.2缩回,与核心筒墙体脱开,并与墙面留足安全距离,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非顶升状态下,第一伸缩式顶撑5.2伸出,塔机水平荷载传递至中部支撑机构,再由第一伸缩式顶撑传递至核心筒墙体。
[0052]如图9、图10所示,底部支撑机构6设置在塔身2.1底端,水平支撑于塔身2.1底端与核心筒墙体I之间,底部支撑机构6由第二支撑平台6.1、第二伸缩式顶撑6.2、第二滚轮组件6.3和第二连接接头6.4组成,底部支撑机构6安装在塔身2.1底端,第二伸缩式顶撑6.2通过第二连接接头6.4固定于第二支撑平台6.1上。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顶升状态下,第二伸缩式顶撑缩回,与核心筒墙体脱开,并与墙面留足安全距离,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非顶升状态下,第二伸缩式顶撑伸出,塔机水平荷载传递至底部支撑机构,再由第二伸缩式顶撑传递至核心筒墙体。
[0053]如图1-图11所示,使用本发明共同顶升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步骤如下:
[0054]步骤一,调平塔机2;
[0055]步骤二,顶部支撑机构4所有伸缩式顶撑4.1.2同时伸出顶紧塔身,限制塔身水平位移,第一伸缩式顶撑5.2和第二伸缩式顶撑6.2都缩回,使塔身与核心筒墙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0056]步骤三,在支承顶升机构3.3顶升油缸3.3.5作用下,塔机2、集成平台3—起向上运动;
[0057]步骤四,集成平台3顶升就位后,上支承架3.3.3固定于上层微凸支点3.3.1,通过顶升油缸3.3.5提升下支承架3.3.4固定于上层微凸支点3.3.1上,同时,中部支撑机构5的第一伸缩式顶撑5.2伸出顶紧核心筒墙体,底部支撑机构6的第二伸缩式顶撑6.2伸出顶紧核心筒墙体,顶部支撑机构4所有伸缩式顶撑4.1.2缩回,使塔身与集成平台的桁架梁之间保持有防碰撞安全距离,保证塔吊在使用时塔身上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前后左右摆动,防止撞击框架平台;
[0058]步骤五,塔机2及集成平台3投入施工使用。
[0059]在塔机及集成平台顶升状态下,塔机处于调平状态,通过顶升油缸行程差异变化,调节塔机的平衡。
[0060]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集成塔机与集成平台的支撑装置,所述集成平台包括框架平台以及支撑所述框架平台的多个框架柱,每个框架柱通过支承顶升机构安装在核心筒墙体上,多个塔机的塔身穿过框架平台设置在四个框架柱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顶部支撑机构、中部支撑机构和底部支撑机构;其中,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设置在框架平台与塔身的顶部之间,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伸缩式顶撑,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框架平台上,所述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实现与塔身顶部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的中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且放置在支承顶升机构上,所述中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外围的多个第一伸缩式顶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套装在塔身的外围,所有第一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 所述底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塔身的底部与核心筒墙体之间,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平台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外围的多个第二伸缩式顶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固定安装在塔身的底部,所有第二伸缩式顶撑通过自身的伸缩同时实现与核心筒墙体的紧密贴合和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支架和第一滚轮缸,所述第一滚轮转动安装在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台铰接,所述第一滚轮支架与第一滚轮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一滚轮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滚轮缸伸出,带动第一滚轮在核心筒墙体上滚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支架和第二滚轮缸,所述第二滚轮转动安装在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平台铰接,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第二滚轮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二滚轮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滚轮缸伸出,带动第二滚轮在核心筒墙体上滚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顶撑、第一伸缩式顶撑和第二伸缩式顶撑为自锁式千斤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顶升机构包括上支承架、下支承架、转接立柱和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设置在上支承架与下支承架之间,所述转接立柱架设在上支承架上,所述转接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中部支撑机构的承重牛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塔身通过一道塔机C型框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均由纵横相交的桁架或大截面梁构成。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非顶升状态下,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缩回,以使塔身与框架平台之间保持有安全的防碰撞距离,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伸出,使其与核心筒墙体水平顶紧; 顶升状态时,顶部支撑机构的伸缩式顶撑伸出,贴合在塔身的顶部,以限制塔身水平移动,防止塔身倾覆,中部支撑机构的第一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底部支撑机构的第二伸缩式顶撑缩回,使其脱离核心筒墙体,支承顶升机构顶升集成平台时,带动塔身一起顶升。
【文档编号】E04G3/28GK105836639SQ201610194408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张琨, 王辉, 王开强, 彭明祥, 崔健, 李霞, 许立山, 蒋凯, 陈锋, 陈腾力, 陈波, 刘晓升, 刘威, 王建春, 伍勇军, 杨辉, 巴鑫, 付晶晶, 欧阳明勇, 洪健
【申请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