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831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2]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钢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好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工具锚和限位板。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在整个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千斤顶起到整个预应力张拉核心,千斤顶的张拉效果,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的张拉,传统的预应力张拉千斤顶为普通的单级双向,或者双极双向,在进行预应力张拉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液压千斤顶张拉力不足,张拉效果不到位的情况,且在携带的过程中比较麻烦,如何设计一款预应力液压千斤顶,使其不但拥有很好的张拉效果,而且携带方便,这是人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张拉效果好,使用周期长,成本低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液压杆、进油阀、出油阀、固定件、第二缸体、第二液压杆、螺母、固定底座、第三缸体、第三液压杆、限位板、工具锚和预应力钢绞线,液压千斤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二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三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三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底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贯穿于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工具锚。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所述螺母固定,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液压杆顶部相连,所述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油阀和所述出油阀。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液压杆顶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凹槽恰好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的顶部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工具锚。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的三级双向设计,大大增强了千斤顶的张拉效果,采用千斤顶的组合式设计,使其携带比较方便,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方便快捷,效率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0]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标号:1、第一缸体;2、第一液压杆;3、进油阀;4、出油阀;5、固定件;6、第二缸体;7、第二液压杆;8、螺母;9、固定底座;10、第三缸体;11、第三液压杆;12、限位板;13、工具锚;14、预应力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1、第一液压杆2、进油阀3、出油阀4、固定件5、第二缸体6、第二液压杆7、螺母8、固定底座9、第三缸体10、第三液压杆11、限位板12、工具锚13和预应力钢绞线14,液压千斤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6和第三缸体10,所述第一缸体I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压杆2,所述第二缸体6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液压杆7,所述第三缸体10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液压杆11,所述第一缸体I和所述第二缸体6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件5,所述第三缸体10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底座9,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4贯穿于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板12和所述工具锚13。
[0015]所述固定件5之间通过所述螺母8固定,所述固定底座9通过所述螺母8与所述第二液压杆7顶部相连,所述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6和第三缸体10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油阀3和所述出油阀4。其中所述固定件5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缸体I和第二缸体6的固定位置,所述螺母8用于所述固定件5之间和所述固定底座9与所述第二液压杆7之间的固定,所述固定底座9用于为所述第二液压杆7与所述第三缸体10之间提供固定位置,所述第二液压杆7用于液压千斤顶第二级液压杆的伸缩,所述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6和第三缸体10分别用来为第一液压杆2、第二液压杆7和第三液压杆11提供安放位置,所述进油阀3用于液压千斤顶的进油,所述出油阀用于液压千斤顶的泄油。
[0016]所述第二液压杆7顶部与所述固定底座9上的凹槽恰好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液压杆I和第三液压杆7的顶部与所述限位板12相连,所述限位板12的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工具锚13。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杆I用于液压千斤顶第一级液压杆的伸缩,第三液压杆11用于液压千斤顶第三级液压杆的伸缩,限位板12用于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固定工具锚13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锚固。
[0017]具体实施过程:当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开始进行预应力张拉时,油栗通过设置在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6和第三缸体10上的进油阀3开始加入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的压力推动第一液压杆2、第二液压杆7和第三液压杆11的伸长张拉,通过三级液压杆的张拉达到效果后,打开出油阀4,千斤顶开始收缩,取出限位板12、工具锚13和千斤顶,封锚,完成预应力的张拉。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的三级双向设计,大大增强了千斤顶的张拉效果,采用千斤顶的组合式设计,使其携带比较方便,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方便快捷,效率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液压杆、进油阀、出油阀、固定件、第二缸体、第二液压杆、螺母、固定底座、第三缸体、第三液压杆、限位板、工具锚和预应力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液压千斤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二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三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三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底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贯穿于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工具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所述螺母固定,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液压杆顶部相连,所述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油阀和所述出油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杆顶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凹槽恰好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的顶部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连接有所述工具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三级组合式双向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千斤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三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二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三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三缸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底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贯穿于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工具锚。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的三级双向设计,大大增强了千斤顶的张拉效果,采用千斤顶的组合式设计,使其携带比较方便,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方便快捷,效率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IPC分类】B66F3/25
【公开号】CN204917831
【申请号】CN201520633118
【发明人】陈义兵
【申请人】浙江宝龙建设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