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8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井盖,尤其是一种复合材料模压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是通往地下设施出入口顶部的封闭物。凡是安装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光缆、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的地方就需要安装检查井盖,因此,井盖的市场容量很大。传统的检查井盖多为铸铁井盖,由于铸铁井盖经常被盗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从无回收利用价值角度出发,研发了不少新型井盖。目前市面上和相关资料报道的非金属材料井盖有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菱镁水泥井盖、再生树脂井盖、玻璃钢井盖、BMC模压井盖等等。中国专利95228436.7号公开了“复合马路井盖”以金属罗纹钢骨架层为主,叠加玻璃纤维布层及固化物组成的混凝浆,虽然荷载最高达40000KG,但成本较高;中国专利97207516.X号公开了“增强玻璃钢井盖”由钢筋、玻纤布带加强筋金属网及玻璃钢浇注体组成,其加强筋是钢筋,这种井盖是平板底部加肋,承载能力不高;中国专利200410040426.6号公开了“高分子复合材料模压检查井盖及其制造方法”和中国专利200510037649.1号公开了“复合材料井盖”均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材料,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并加钢筋或塑钢元条或钢元条作加强材料,钢筋或塑钢元条或钢元条增强时,对井盖的承载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但钢筋或塑钢元条或钢元条不能裸露在外面,只能用短纤维增强的不饱和树脂混合物包裹,在承受压力时,底部均出现裂纹;加之,钢筋或塑钢元条或钢元条的抗折能力不足,造成井盖的承载能力不高;另外,不饱和聚酯树脂随着石油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明显的影响井盖的制造成本,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现有复合材料井盖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复合材料井盖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承载能力高,适合于采用多种聚合物作基体材料,制造简单而且成本低,受压时底部不出现裂纹的新型复合材料模压井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平板和平板底部的肋组成,或由平板、平板底部的肋和边框组成。肋的底部或肋的底部和边框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和平板部分或肋的上部、边框上部和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在全部或部分肋的中间侧向嵌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上述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00-300份,连续纤维50-180份,填料0-100份。
上述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50-300份,短纤维50-180份,填料150-500份。
上述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是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热塑性树脂是新的和/再生的聚乙烯、新的和/再生的聚丙烯、新的和/再生的聚氯乙烯、经改性和/未改性的石油沥青和/煤沥青;连续纤维、短纤维是玻璃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填料是石英粉、碳酸钙、滑石粉、粉煤灰石粉、氧化铝、氧化钙、氢氧化钙、硅藻土、矿物晶纤、炭黑、市售颜料等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在全部或部分肋中侧向加入的扁金属[3]是扁钢、扁铁、扁球墨铸铁或扁灰口铸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承载能力高,可使用多种热固性或热塑性聚合物作基体材料,制造简单且成本低,适合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是现有复合材料井盖的升级产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附1是实施例1的仰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2、3的仰视图,图4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4的仰视图,图7是实施例4的剖视图。
实施例1如

图1、2所示的圆形复合材料模压井盖,井盖由平板和平板底部的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组成。肋的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平板及边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中的一组的全部肋的中间侧向嵌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50份,连续纤维180份,填料3份。
其中,聚合物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入TBP或TPBO作引发剂;连续纤维是玻璃纤维;填料是市售颜料。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20份,短纤维65份,填料290份。
其中,聚合物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入聚苯乙烯作低收缩添加剂,加入TBP或TBPO作引发剂;短纤维是玻璃纤维;填料是重质碳酸钙。
加强肋的中间嵌入的扁金属[3]是扁钢。
实施例2如图3、5所示的长方形复合材料模压井盖,井盖由平板和平板底部的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组成。肋的底部和边框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边框上部及井盖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中较短的一组肋的中间侧向嵌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20份,连续纤维100份,填料1份。
其中,聚合物是热固性环氧树脂;连续纤维是涤纶纤维;填料是市售颜料。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15份,短纤维70份,填料280份。
其中,聚合物是热固性环氧树脂;短纤维是涤纶纤维;填料是180份重质碳酸钙、10份氧化钙和90份滑石粉的混合物。
加强肋的中间侧向嵌入的扁金属[3]是扁铁。
实施例3如图3、5所示的长方形复合材料模压井盖,井盖由平板、平板底部的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和边框组成,肋的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边框及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肋中较长的一组肋中间部位两根肋的中间侧向嵌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50份,连续纤维130份,填料5份。
其中,聚合物是酚醛树脂;连续纤维是尼龙纤维;填料是市售颜料。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60份,短纤维80份,
填料220份。
其中,聚合物是酚醛树脂;短纤维是玻璃纤维;填料100重质碳酸钙、100份滑石粉、10份粉煤灰和10份颜料组成的混合物。
加强肋的中间侧向嵌入的扁金属[3]是扁球墨铸铁。
实施例4如图6、7所示的圆形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由平板、平板底部三组相互成60°夹角的平行肋和井盖边框组成。肋的底部和边框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边框上部及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三组相互成60°夹角的的平行肋中的一组肋中两根肋的中间侧向嵌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200份,连续纤维150份,填料2份。
其中,聚合物是再生聚乙烯,连续纤维是玻璃纤维;填料是市售颜料。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250份,短纤维80份,填料150份。
其中,聚合物是再生聚乙烯;短纤维是玻璃纤维;填料是100份重质碳酸钙和50份粉煤灰的混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由平板和平板底部的肋组成,或由平板、平板底部的肋和边框组成,其特征在于肋的底部或肋的底部和边框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和平板部份或肋的上部、边框上部和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组成;在全部肋中或部分肋中间侧向加入扁金属[3]形成加强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00-300份,连续纤维100-300份,填料0-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采用如下组份(重量份数)制备聚合物150-300份,短纤维50-180份,填料150-5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扁金属[3]是扁钢、扁铁、扁球墨铸铁或扁灰口铸铁。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是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2、3、5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固性聚合物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2、3、5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是新的和/再生的聚乙烯、新的和/再生的聚丙烯、新的和/再生的聚氯乙烯、经改性和/未改性的石油沥青和/煤沥青。
8.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复合材料模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纤维或短纤维是玻璃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复合材料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是石英粉、碳酸钙、滑石粉、粉煤灰、石粉、氧化铝、氧化钙、氢氧化钙、硅藻土、矿物晶纤、炭黑、市售颜料等中的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由平板和平板底部的肋组成,或由平板、平板底部的肋和边框组成。肋的底部或肋的底部和边框底部[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肋的上部和平板部分或肋的上部、边框上部和平板部分[2]采用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组成;在全部肋或部分肋中侧向加入扁金属[3]。这种井盖比其它复合材料模压井盖承载能力高,可以采用不同的聚合物作基体材料,而且成本明显降低,是现有复合材料模压井盖的升级产品。
文档编号B29C70/00GK1990961SQ20051013663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曾建祥 申请人:曾建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