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73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顶出脱模装置,具体是指用于注塑模具分二次将包覆力较大且包覆长度较深的深腔型制品顶出脱模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包覆力较大且包覆长度较深的深腔型制品的顶出脱模,现有技术采用杠杆二次顶出装置,即,顶杆先随顶板慢慢顶出,使包覆在型芯上的制品发生松动,再由杠杆式的跷板撬动顶杆,加速将已松动的制品顶出脱离型芯,缩短整个顶出过程的时间,以提高制品脱模的效率;由于杠杆撬动制品加速顶出的距离有限,对于包覆长度较深的深型注塑制品,所缩短的顶出时间亦有限,故所提高的效率并不多;此外,由于杠杆加速顶出的距离有限,难以利用随顶板慢速顶出的料头拉顶杆与随杠杆式的加速顶出的制品顶杆的距离差将制品与冷料头断料分离,故仍需由工作强度大、费工费时、效率低、成本高的人工进行断料,因此,现有技术存在脱模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费工费时、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由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构成的装置,齿轮可转动地固定设置在顶板处,顶杆齿条和载板齿条相互平行且齿牙面相对,其中,顶杆齿条位于齿轮的左边与齿轮啮合,顶杆齿条的上端与制品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载板齿条位于齿轮右边的上方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下面,载板齿条可随顶板的向上移动与齿轮的右边相遇啮合;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顶板并带动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慢速向前推动制品和冷料头脱模,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顶板前移的齿轮与载板齿条相遇啮合,受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杆齿条带动制品顶杆以顶板和料头拉顶杆前移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同时,利用制品与冷料头之间的速度差实现制品与冷料头断料分离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旨在通过顶杆齿条的倍速顶出,使模具的二次顶出不但能够提高脱模效率还能够用于制品与冷料头的自动断料分离,达到提高脱模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省工省时、降低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其中所述的齿轮为圆柱直齿渐开线钢质齿轮;所述的顶杆齿条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所述的载板齿条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齿轮可转动地固定设置在顶板处,顶杆齿条和载板齿条相互平行且齿牙面相对,其中,顶杆齿条位于齿轮的左边与齿轮啮合,顶杆齿条的上端与制品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制品顶杆与顶杆齿条连接的下端还设有台阶凸缘与顶板的上面接触,顶杆齿条的下端与底板的上面接触;载板齿条位于齿轮右边的上方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下面,载板齿条可随顶板的向上移动与齿轮的右边相遇啮合,载板齿条的下端与齿轮的相遇啮合所相距的距离称为慢顶出间距。[0008]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应用时,模具为卧式安装,结构描述的上下方向为工作描述的前后方向。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顶板并带动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慢速向前推动冷料头和制品脱模,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此时,随顶板前移的齿轮行毕所述慢顶出间距而与载板齿条相遇啮合,受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杆齿条带动制品顶杆加速推动制品脱离型芯;由于顶板继续慢速前移,顶杆齿条相对于齿轮向前的移动速度与顶板向前推进的速度相等,二相速度叠加,则此时,制品顶杆顶推制品的速度是料头拉顶杆顶推冷料头前移动速度的二倍,因而称为倍速,利用加速顶出阶段制品与冷料头之间的速度差,使制品与冷料头断料分离。本装置便于根据需要选取顶杆齿条、载板齿条的长度,以满足深腔型制品模具最大限度加长倍速顶出距离,提高脱模效率;同时还利用制品与冷料头之间的速度差实现制品与冷料头的自动断料分离,从而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节省了工时、降低了成本。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由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构成的装置,齿轮可转动地固定设置在顶板处,顶杆齿条和载板齿条相互平行且齿牙面相对,其中,顶杆齿条位于齿轮的左边与齿轮啮合,顶杆齿条的上端与制品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载板齿条位于齿轮右边的上方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下面,载板齿条可随顶板的向上移动与齿轮的右边相遇啮合;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顶板并带动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慢速向前推动制品和冷料头脱模,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顶板前移的齿轮与载板齿条相遇啮合,受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杆齿条带动制品顶杆以顶板和料头拉顶杆前移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同时,利用制品与冷料头之间的速度差实现制品与冷料头断料分离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脱模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费工费时、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通过顶杆齿条的倍速顶出,使模具的二次顶出不但能够提高脱模效率而且能够用于制品与冷料头的自动断料分离,达到了提高脱模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省工省时、降低成本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位于应用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引出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工作在慢顶出间距时态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工作在加速顶出阶段时态的原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中齿轮1、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动模01、型芯02、动模载板03、顶板04、底板041、料头拉顶杆05、制品顶杆06、回顶柱07、定模08、制品09、冷料头010、尾柱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1、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其中所述的齿轮I为圆柱直齿渐开线钢质齿轮;所述的顶杆齿条2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所述的载板齿条3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齿轮I可转动地固定设置在顶板04处,顶杆齿条2和载板齿条3相互平行且齿牙面相对,其中,顶杆齿条2位于齿轮I的左边与齿轮I啮合,顶杆齿条2的上端与制品顶杆06的下端固定连接,制品顶杆06与顶杆齿条2连接的下端还设有台阶凸缘与顶板04的上面接触,顶杆齿条2的下端与底板041的上面接触;载板齿条3位于齿轮I右边的上方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03的下面,载板齿条3可随顶板04的向上移动与齿轮I的右边相遇啮合,载板齿条3的下端与齿轮I的相遇啮合所相距的距离称为慢顶出间距。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应用时,模具为卧式安装,结构描述的上下方向为工作描述的前后方向。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011顶推顶板04并带动料头拉顶杆05、制品顶杆06慢速向前推动冷料头010和制品09脱模,当制品09与型芯02发生松动,此时,随顶板04前移的齿轮I行毕所述慢顶出间距而与载板齿条3相遇啮合,受齿轮1、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杆齿条2带动制品顶杆06加速推动制品09脱离型芯02 ;由于顶板04继续慢速前移,顶杆齿条2相对于齿轮I向前的移动速度与顶板04向前推进的速度相等,二相速度叠加,则此时,制品顶杆06顶推制品09的速度是料头拉顶杆05顶推冷料头010前移动速度的二倍,因而称为倍速,利用加速顶出阶段制品09与冷料头010之间的速度差,使制品09与冷料头010断料分离。本装置便于根据需要选取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的长度,以满足深腔型制品模具最大限度加长倍速顶出距离,提高脱模效率;同时还利用制品09与冷料头010之间的速度差实现制品09与冷料头010的自动断料分离,从而提高了脱模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节省了工时、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I)、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I)为圆柱直齿渐开线钢质齿轮;所述的顶杆齿条(2)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所述的载板齿条(3)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齿轮(I)可转动地固定设置在顶板(04)处,顶杆齿条(2)和载板齿条(3)相互平行且齿牙面相对,其中,顶杆齿条(2)位于齿轮(I)的左边与齿轮(I)啮合,顶杆齿条(2) 的上端与制品顶杆(06)的下端固定连接,制品顶杆(06)与顶杆齿条(2)连接的下端还设有台阶凸缘与顶板(04)的上面接触,顶杆齿条(2)的下端与底板(041)的上面接触;载板齿条(3)位于齿轮(I)右边的上方固定连接在动模载板(03)的下面,载板齿条(3)可随顶板(04)的向上移动与齿轮(I)的右边相遇啮合,载板齿条(3)的下端与齿轮(I)的相遇啮合所相距的距离称为慢顶出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条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1)、顶杆齿条(2)、载板齿条(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构件构成的装置,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顶板并带动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慢速向前推动制品和冷料头脱模,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顶板前移的齿轮与载板齿条相遇啮合,受齿轮、顶杆齿条、载板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杆齿条带动制品顶杆以顶板和料头拉顶杆前移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同时,利用制品与冷料头之间的速度差实现制品与冷料头断料分离的技术方案,使模具的二次顶出不但能够提高脱模效率而且能够用于制品与冷料头的自动断料分离,达到了提高脱模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省工省时、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826302SQ2012205638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华宏伟, 鲍海勇 申请人:宁波瑞元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