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711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设置在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之间的滤板、设置在第二模具板与滤板之间的密封件,第二模具板与滤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包括的多个可分离的密封块。当熔化料流经换网器时,料对密封环产生压力,密封环受力扩张,密封块分散并抵紧在密封件上,通过喇叭口斜面的作用推动密封件,密封块与密封件相互挤压并移动,使换网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相抵紧,填补了两块模具板之间的缝隙,从而达到了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换网器漏料的问题,并且不再需要人工清洗和处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专利说明】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
【背景技术】
[0002]塑料挤出机用于完成塑料的塑化和成型。挤出机将原料加热使固态原料变成均匀的粘性流体,并在挤出机的挤压机构的作用下,使熔融物料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连续地从机头挤出,成为所需的塑件。挤出机的挤压机构包括螺杆、料筒、连接在料筒一端部并用于向料筒内加料的料斗、连接在料筒另一端部的机头、安装在机头上的成型模具。螺杆与料筒配合,实现对塑料的粉碎、软化、熔融、塑化、排气和压实,并将胶料连续均匀输送至机头挤出。挤出机还包括驱动螺杆转动的传动机构、使塑料原料熔融且通常设置在料筒上的加热机构、对料筒、螺杆及料斗等进行冷却以控制温度保证塑料处于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机构。
[0003]换网器通常安装在机头上,换网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设置在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之间的滤板,塑料在料筒内塑化压实,经滤板沿一定的流道通过机头脖颈流入机头成型模具。现有技术中的换网器的密封通过设置在第二模具板与滤板之间的密封件来实现,然而部件本身加工精度以及安装等原因,密封件与第二模具板以及滤板之间具有缝隙,不能够达到完全密封,熔化料在流经换网器时,会从两块模具板之间溢出,需要人工清洗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设置在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之间的滤板、设置在第二模具板与滤板之间的密封件,第二模具板与滤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包括的多个可分离的密封块。
[0006]进一步地,密封件为环形,密封件的一端部沿轴向向外内径逐渐增大形成喇叭口,密封环的外壁与喇叭口相配合并可滑动地抵在喇叭口的内壁上。
[0007]进一步地,喇叭口内径逐渐增大的方向与换网器内熔化料的流动方向一致。
[0008]进一步地,喇叭口内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模具板。
[0009]进一步地,密封环设置在第二模具板与密封件之间。
[0010]进一步地,多个密封块之间可分离地相抵紧。
[0011]进一步地,密封块的沿密封环所在圆环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
[0012]进一步地,密封块为3?12个,优选为6个。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与现有技术先比,增加了由多个可拆分的密封块组成的密封环,当熔化料流经换网器时,料对密封环产生压力,密封环受力扩张,密封块分散并抵紧在密封件上,通过喇叭口斜面的作用推动密封件,密封块与密封件相互挤压并移动,使换网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相抵紧,填补了两块模具板之间的缝隙,从而达到了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换网器漏料的问题,并且不再需要人工清洗和处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塑料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中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中的密封环的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中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为:
[0020]1、机架;2、料筒;3、料斗;4、螺杆;5、传动机构;6、机头;7、第一模具板;8、第二模具板;9、滤板;10、滤网;11、密封件;12、喇叭口 ;、13、密封环;14、密封块;15、外壁;16、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中的换网器所应用的塑料挤出机,它包括机架1、料筒2、料斗3、螺杆4、传动机构5、机头6、成型模具、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
[0023]料筒2固定设置在机架I上,料筒2的长度为其内径的15?30倍。
[0024]螺杆4可转动地设置在料筒2内,且螺杆4与料筒2的轴心线相重合。料斗3连接在料筒2的一端部并与料筒2的一端部相连通。料斗3呈漏斗形,用于填加物料。
[0025]机头6连接在料筒2的另一端部,上述的成型模具安装在机头6内部。机头6用于将旋转运动的塑料熔体转变为平行直线运动,均匀平稳的导入模套中,并赋予塑料以必要的成型压力。
[0026]传动机构5设置在机架I上,并与螺杆4相连接,作用是驱动螺杆4转动,供给螺杆4在挤出过程中所需要的力矩和转速,通常由电动机、减速器和轴承等组成,附图1中的传动机构5未完全画出。
[0027]加热机构采用电加热,从外部加热机器内的塑料使之熔化。加热机构设置在料筒
2、机头6上。
[0028]冷却机构对料筒2、螺杆4、料斗3进行冷却,排除螺杆4旋转的剪切摩擦产生的多余热量,以避免温度过高使塑料分解、烧焦或定型困难,保证塑料处于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料筒2冷却分为水冷与风冷两种,一般中小型挤塑机采用风冷比较合适,大型则多采用水冷或两种形式结合冷却;螺杆4冷却主要采用中心水冷,目的是增加物料固体输送率,稳定出胶量,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在料斗3处的冷却,一是为了加强对固体物料的输送作用,防止因升温使塑料粒发粘堵塞料口,二是保证传动机构5正常工作。
[0029]参考附图4至附图5,换网器安装在塑料挤出机的机头6上,它包括沿着熔化料在换网器中的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具板7、滤板9、密封件11、密封环13、第二模具板8。
[0030]第一模具板7和第二模具板8相连接,第一模具板7和第二模具板8之间形成供熔化料流经的空腔。
[0031]滤板9可抽离地插设在第一模具板7和第二模具板8之间。滤板9上具有多个滤网10,滤网10位于上述的空腔16内,当空腔16内的滤网10发生堵塞需要更换时,直接将滤板9抽出,换角度插入,即将另一个滤网10插入空腔16内。
[0032]密封件11为环形,密封件11的一端部沿轴向向外内径逐渐增大形成喇叭口 12,喇叭口 12内径逐渐增大的方向与换网器内熔化料的流动方向一致,即喇叭口 12内径较大的
一端朝向第二模具板8。
[0033]密封环13包括的多个可分离的密封块14。密封块14的个数优选为3?12个,本实施例中采用6个。每个密封块14的沿密封环13所在圆环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密封环13的外壁15与喇叭口 12相配合并可滑动地抵在喇叭口 12的内壁上。且多个密封块14之间可分离地相抵紧。
[0034]当熔化料流经换网器时,料对密封环13产生压力,密封环13受力扩张,密封块14分散并抵紧在密封件11上,通过喇叭口 12斜面的作用推动密封件11,密封块14与密封件11相互挤压并移动,使换网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相抵紧,填补了两块模具板之间的缝隙,从而达到了密封的效果。
[003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模具板(7)和第二模具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板(7)和第二模具板(8)之间的滤板(9)、设置在第二模具板(8)与滤板(9)之间的密封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模具板(8)与滤板(9)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环(13),所述的密封环(13)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密封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11)为环形,密封件(11)的一端部沿轴向向外内径逐渐增大形成喇叭口( 12),所述的密封环(13 )的外壁(15 )与所述的喇叭口( 12 )相配合并可滑动地抵在喇叭口( 12 )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口(12)内径逐渐增大的方向与换网器内熔化料的流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口(12)内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模具板(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环(13)设置在第二模具板(8)与密封件(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密封块(14)之间可分离地相抵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块(14)的沿所述密封环(13)所在圆环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挤出机的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块(14)为3?12个。
【文档编号】B29C47/68GK203739203SQ20142015123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王卫康, 陈海滨 申请人:苏州中塑再生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