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521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塑胶制品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快速更迭,新型产品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走向了快速反应时代,为提高产品的成型和外观要求,很多产品由于其进胶口处往往会产生雾斑、冲击痕和收缩凹陷等问题,影响产品外观面,无法满足客人和消费者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水口问题通常只能从工件底部进行进胶,但对于产品有特殊要要求是无法满足,例如一些具有深凹槽的产品,有时候为了从底部进胶甚至会采用复杂、高成本的设计方式和加工手段去完成,同时还会带来注塑压力损失大,料流不均衡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下方的水口板、设置在水口板下方的前模板和位于前模板下方的后模板,所述前模板的下方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板的上方设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面板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前模仁的流道内的水口料拉出的球头拉料针,所述后模仁的一侧设有可在后模板上表面左右活动的成型滑块,所述前模板的下方设有与成型滑块连接且驱动成型滑块左右活动的斜导柱;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模腔的一侧具有一伸入模腔内的凸起部,所述成型滑块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且与前模仁内的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孔、以及位于凸起部下方且用于给模腔内送胶的第二流道孔,所述第二流道孔与第一流道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孔与模腔之间设有潜浇口。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上方设有用于通熔胶的灌咀。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的下方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有上端部贯穿于后模仁且与模腔接触的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板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模脚,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贯穿于底板且与顶针板接触驱动顶针板上下运动的顶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成形滑块内设置与前模仁内的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孔以及与第一流道孔连通用于给模腔内送胶的第二流道孔,将细水口进胶和潜浇口进胶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不仅使得产品表面不会留有明显的进胶口痕迹,而且不会产生注塑压力损失大和料流不均衡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滑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滑块进胶的注塑模具,包括面板1、设置在面板1下方的水口板2、设置在水口板2下方的前模板3和位于前模板3下方的后模板4,所述前模板3的下方设有前模仁31,所述后模板4的上方设有后模仁41,前模仁31和后模仁41之间形成模腔5,所述面板1的上方设有用于通熔胶的灌咀11,所述面板1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前模仁31的流道内的水口料拉出的球头拉料针12。

所述后模板4的下方设有顶针板6,所述顶针板6上设有上端部贯穿于后模仁41且与模腔5接触的顶针61;所述顶针板6的下方设有底板62,所述底板62的两侧设有模脚63,所述底板62的下方设有贯穿于底板62且与顶针板6接触驱动顶针板6上下运动的顶柱64。

所述后模仁41的一侧设有可在后模板4上表面左右活动的成型滑块7,所述前模板3的下方设有与成型滑块7连接且驱动成型滑块7左右活动的斜导柱32;所述成型滑块7靠近模腔5的一侧具有一伸入模腔5内的凸起部71,所述成型滑块7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且与前模仁31内的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孔72、以及位于凸起部下方且用于给模腔5内送胶的第二流道孔73,所述第二流道孔73与第一流道孔72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孔73与模腔5之间设有潜浇口51。

工作原理:在合模注塑时,熔胶通过灌咀11流入模具内部的流道,随后进入成型滑块7的第一流道孔72内,熔胶经过第一流道72孔转折流入第二流道孔73,并且通过潜浇口51进入到模腔5内部;待冷却后,球头拉料针12将第一流道孔72内的水口料拉出,然后成型滑块7在斜导柱32的驱动下向远离模腔5的方向活动,并且将潜浇口51中的水口料拉出,最后顶针板6上的顶针61将产品顶出,完成生产;通过成型滑块7实现了细水口向潜浇口的转折,使本模具结合了细水口进胶以及潜浇口进胶的优点,不仅使得产品表面不会留有明显的进胶口痕迹,而且不会产生注塑压力损失大和料流不均衡等问题。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