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16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能大幅缩短了螺杆悬臂梁的长度,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螺杆强度、加工及装配精度,同时又可以提高螺杆转数及增加挤出机产量的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属塑料挤出机部件总成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的加工过程,是靠螺杆的旋转运动推动塑料原料趋向于向前的直线运动,称作挤出过程,通过模具生产出不同形状的塑料制品。现有技术中,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外部热源的配合下,高效的输送与塑化挤出。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输送效率,除了变化螺杆形式外,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转速,而提高了转速又使得塑料在螺杆螺筒中的停留时间缩短而影响塑化质量。为不影响塑化质量,势必要加大长径比。几十年前早期的长径比通常是20:1左右,技术进步到今天,已经发展到通常的33:1左右。虽然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某些产品的需要。从而出现了在需要高产量挤出时,不得不采用两台或多台共挤的情况,其结果是能耗和加工成本大幅提高,既造成浪费又占地面积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能大幅缩短了螺杆悬臂梁的长度,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螺杆强度、加工及装配精度,同时又可以提高螺杆转数及增加挤出机产量的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申请在结构设计上,既能起到螺杆和螺筒的作用,又能与主螺筒、子螺杆配合起到三重塑化作用的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即,将熔融段设计为筒状螺杆。其前端设计成小螺距的背压螺纹,以增加压力。其外部螺纹设计成带附加螺纹的形式,与主螺纹之间形成附加螺槽。附加螺纹螺棱的高度低于主螺纹,使其与主螺筒形成相对大的间隙,便于熔融的塑料通过此间隙进入附加螺槽。进入附加螺槽的熔融料,在螺纹旋转生成的压力的作用下,进入附加螺槽底部设置的筛孔,进入熔融段的内孔中,该内孔称作子螺筒。此时熔融的塑料在旋转的子螺筒的带动下,使自身带有旋转动能,此动能即为后续子螺杆的输送的能量。

技术方案:一种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母螺杆的前段为熔融段且熔融段为筒状螺杆、后段为输送段。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不仅大幅缩短了悬臂梁的长度,提高了螺杆的抗弯抗扭强度、加工及装配精度,而且提高螺杆的转数及产量;二是母螺杆长度的缩短,不仅提高同轴度、直线度等的加工精度,而且在同等热处理条件下,减小了应力产生的变形因素,使其能承载更高的负荷;三是附加螺槽的筛孔可起到增压和进一步塑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背压螺纹,2熔料通道,3子螺杆,4母螺杆,5子螺筒,6熔融段,7主螺筒,8附加螺纹,9主螺纹,10附加螺槽,11连接螺纹,12输送段,13动力输入轴。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一种反刍式挤出机母螺杆,母螺杆4的前段为熔融段6且熔融段6为筒状螺杆、后段为输送段12。熔融段的前端设计成小螺距的背压螺纹1,外部螺纹设计成带附加螺纹8的形式,与主螺纹9之间形成附加螺槽10。附加螺纹8螺棱的高度低于主螺纹9,使其与主螺筒7形成相对大的间隙,便于熔融的塑料通过此间隙进入附加螺槽10。附加螺纹8和主螺纹9之间筒状螺杆上开有多个熔料通道2。

被缩短的螺杆势必会影响塑料原料的塑化质量。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熔融段6设计为筒状螺杆。其前端设计成小螺距的背压螺纹1,以增加压力。其外部螺纹设计成带附加螺纹8的形式,与主螺纹9之间形成附加螺槽10。附加螺纹8螺棱的高度低于主螺纹9,使其与主螺筒7形成相对大的间隙,便于熔融的塑料通过此间隙进入附加螺槽10。进入附加螺槽10的熔融料,在螺纹旋转生成的压力的作用下,进入附加螺槽10底部设置的筛孔,进入熔融段6的内孔中,该内孔称作子螺筒5。此时熔融的塑料在旋转的子螺筒的带动下,使自身带有旋转动能,此动能即为后续子螺杆3的输送的能量。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