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928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制作复合软包装时,复合软包装的边缘通常会用到密封条进行密封,而密封条在生产时往往是成卷缠绕在缠绕盘中,以便于储存、运输以及配套安装到相应的生产设备中使用;由于该缠绕盘的结构特殊,左、右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纹,外表面设置有外棱,而目前所存在的用于制作该缠绕盘的注塑模具仍未能攻克将缠绕盘整体注塑成型后并能顺利取出的难题,因此,受目前技术条件限制,传统使用的注塑模具难以制作出一体成型的缠绕盘,生产方式都是将缠绕盘分开制作出如图1所示的左配件和右配件,然后再将左配件和右配件通过螺纹连接拼接成一体;但此种生产方式始终较为复杂,工序繁琐,注塑成品出来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进行拼接,不利于大规模、批量化的快速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结构巧妙,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一体成型注塑出缠绕盘并能够顺利取出,不对缠绕盘的形态结构造成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机架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一承重板,所述工作台的中部设置有注塑系统,所述注塑系统的两侧设置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注塑系统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固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面板与一盖板连接,所述牵引块上套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上端固接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底板与面板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牵引块固接,所述第一模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模板、下方设置有第三模板,所述第二模板、第三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滑动连接;所述面板、第二模板、第一模板、第三模板以及底板包围形成密封状态呈缠绕盘状的容腔,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注塑器,所述注塑器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注塑系统的下方还设置有出料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承重板和第三承重板,所述第二承重板和第一承重板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系统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承重板上,所述气缸的上端连接有推料器,所述底板的中部预留有第一通道,所述推料器穿套在所述第一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成从外向内倾斜的是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块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套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三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套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套使用的滑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三模块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同步杆贯穿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预留有供所述同步杆平行移动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块与所述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之间还设置有抵簧。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供所述牵引块滑动用的导滑条。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数量是4条,所述拉杆倾斜套接在所述牵引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器包括注料管、分流腔以及出料管,所述注料管、出料管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巧妙,解决以往存在难题,使用本发明注塑模具能生产出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一体式缠绕盘,并不会对缠绕盘的表面结构造成破坏,缠绕盘生产完毕后还能实现自动出料,智能程度高,有利于对缠绕盘的大规模、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方式制作出缠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缠绕盘一体式注塑模具拿走盖板和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所述盖板和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所述注塑器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注塑系统与所述缠绕盘的分离示意图;

图7是所述第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第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第二模块的正视图;

图10是所述第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第三模块的正视图;

图12是所述推料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工作台,21-导滑条,3-第一承重板,4-注塑系统,41-底板,411-第一通道,42-面板,43-盖板,5-牵引块,6-第一模块,61-第一倾斜面,611-滑槽,62-第二通道,7-第二模块,71-第二倾斜面,72-滑条,8-第三模块,81-第三倾斜面,9-容腔,10-注塑器,101-注料管,102-分流腔,103-出料管,11-出料系统,111-气缸,112-推料器,12-第二承重板,13-第三承重板,14-避震弹簧,15-同步杆,16-抵簧,17-拉杆,18-缠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采用传统注塑设备生产出来缠绕盘的结构示意图,由于缠绕盘的结构特殊,左、右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纹,外表面设置有外棱,并由于传统注塑设备的注塑部件只能进行简单的平移或垂直升降运动,因此难以做出一体式缠绕盘,只能是通过生产出如图1所示的左、右侧板,然后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但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因此,本发明公开一种能生产一体式缠绕盘的注塑模具,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2,机架1与工作台2之间设置有第一承重板3,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承重板12和第三承重板13,第二承重板12和第一承重板13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14,第一承重板3、第二承重板12、第三承重板13以及避震弹簧14的设置,除了能减轻工作台2对机架1压力外,还起到减震作用,使本注塑模具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提高;在工作台2的中部设置有注塑系统4,注塑系统4的两侧设置有牵引块5,牵引块5滑动连接在工作台2上,在工作台2上设置有供牵引块5滑动用的导滑条21,注塑系统4包括底板41和面板42,底板41使用螺栓固定在工作台2上,面板42与盖板43连接,面板42也通过螺栓固定在盖板43上,牵引块5上套接有拉杆17,在本注塑模具中,拉杆17的数量是4条,拉杆17倾斜套接在牵引块5上,拉杆17的上端固接在盖板43上,盖板43上设置有螺纹套(未标出),拉杆17的上端对应设置有螺纹段(未标出),拉杆17的螺纹段与螺纹套连接进行固定,此为固定的常规手段,在这不做赘述;在底板41与面板42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模板6,第一模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牵引块5上,第一模板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模板7、下方设置有第三模板8,第二模板7、第三模板8与第一模板6滑动连接;面板42、第二模板7、第一模板6、第三模板8以及底板41包围形成密封状态呈缠绕盘状的容腔9,面板42上还设置有注塑器10,注塑器10与容腔9连通,如图5所示,注塑器10包括注料管101、分流腔102以及出料管103,注料管101、出料管103均与分流腔102连通,注塑液从注料管101进入,在分流腔102的均衡分配下通过出料管103进入到容腔9;如图6至11所示,第一模块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成从外向内倾斜的是第一倾斜面61,第一倾斜面61上设置有滑槽611,在第二模块7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61配套的第二倾斜面71,第三模块8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61配套的第三倾斜面81,第二倾斜面71和第三倾斜面81均设置有与滑槽611配套使用的滑条72,滑条72与滑槽611的配套使用,能确保第一模块6在抽离的时候,第二倾斜面71和第三倾斜面81仍与第一倾斜面61紧密贴合在一起,并且在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8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15,第一模块6上设置有第二通道62,同步杆15贯穿第二通道62,第二通道62中预留有同步杆15平行移动的空间,牵引块5与第二模块7以及第三模块7之间还设置有抵簧16。

此注塑系统4的退模原理是,当完成往容腔9注塑完注塑液,注塑液凝固成缠绕盘后,通过外部设备将盖板43拉起,盖板43会带动拉杆17同步垂直上升,由于拉杆17呈倾斜状设置,因此根据物理知识,将拉杆17对牵引块5的力进行分解,拉杆17会对牵引块5有往外的推力,如图6所示,使牵引块5会带动第一模块6往外移动逐步远离缠绕盘18,此时,在抵簧16会将第二模块7以及第三模块8顶住,使第二模块7以及第三模块8不会跟随第一模块6往外运动,第二模块7会沿着第一模块6上的滑槽611往下滑,而第三模块8会沿着第一模块6上的滑槽611往上滑,使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8分别与缠绕盘18的内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实现分离,并且在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8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15,使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8在前进或后退时均能同步移动;由于同步杆15贯穿设置在第一模块6的第二通道62中,并且第二通道62中预留有供同步杆15平行移动一定距离的长度空间,因此当同步杆17走完该长度空间后,第一模块6便会一并带动第二模板7和第三模板8往后移动,使缠绕盘18完全露出;此设计的精妙之处是,先令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8在垂直方向上与缠绕盘18分离,再被拉出,使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8先与缠绕盘18内表面的纹路分离后再往外拉,有效避免对缠绕盘18造成破坏,做出无损的复合软包装用密封条的一体式缠绕盘。在注塑系统4的下方还设置有出料系统11,出料系统11包括气缸111,气缸111设置在第二承重板13上,气缸111的上端连接有推料器112,底板41的中部预留有第一通道411,推料器112穿套在第一通道411上,如图12所示,当第一模块6、第二模板7以及第三模板8完全拉离缠绕盘18后,气缸111的活塞杆伸出,驱使推料器112上升,推料器112穿出第一通道411并将缠绕盘18顶出,操作人员便可方便的将缠绕盘18,控制气缸111的活塞杆回缩,使推料器112下降复位,便可进行下一轮的注塑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