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16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和顶杆;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凸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设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端口设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

所述轨道槽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口,所述顶杆插入所述轨道槽内,所述顶杆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置于所述第一斜面部下方;

所述顶杆的上部设有模具分离部,所述模具分离部承托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顶杆能够带动所述模具分离部径直往所述凸台的上方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抵接后,所述顶杆能够变为带动所述模具分离部斜向往所述凸台的上方移动,所述顶杆的径直上升距离小于需脱模产品的内部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还包括直顶段,所述模具分离部设于所述直顶段的上方,所述第二斜面部设于所述直顶段的下方,所述第二斜面部的上端与所述直顶段连接,所述直顶段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的最大间距,所述直顶段的高度小于所述需脱模产品的内部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槽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所述顶杆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模具分离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互分离,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抵接;

所述第一斜面部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面下方,所述第一斜面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部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下方,所述第二斜面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侧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往下凹陷形成有第一承托平台,所述第一承托平台和所述第一内侧面置于所述轨道槽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承托平台的一侧贯通所述凸台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承托平台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轨道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槽内设有第二承托平台,所述第二承托平台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顶部,所述第二承托平台与所述第一承托平台相邻布置;

所述第一外侧面往外凸出形成补强台阶,所述补强台阶承托于所述第二承托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台阶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的最大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平台的承托面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一端口设于所述凸台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部下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能够在所述顶杆上移至最高位置时保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分离部下方设有第三斜面部,所述第三斜面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和所述第三斜面部的倾斜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和所述第三斜面部的倾斜度为15~30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