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530发布日期:2019-09-24 23:3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在热熔后的塑料有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型品,在冷却固化时常需要对模腔进行冷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目前采用的水冷循环装装置对模腔进行冷却时,常会发生循环管路堵塞、管路生锈等现象,将会出现冷却效果低的现象,因此常常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冷却装置常与注塑机一体化设计,冷却装置设置在注塑机内部时,不易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从而解决冷却装置不易维修或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上设置有注塑口,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之间形成模具腔,所述动模与连接架之间形成有脱模架活动腔,所述脱模架活动腔内部设置有脱模架连接杆,所述脱模架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脱模架,所述脱模穿过所述动模延伸至模具腔上,所述脱模架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第一气缸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静模、动模内均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设置在所述静模、动模上相应的凹槽内,所述冷却板内设置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水口、入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板侧面上,所述冷却板的外侧面与所述静模、动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静模、动模上相应位置上设置的连接处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贯通所述静模,所述冷却板的两侧均为外侧面且与所述静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的一侧为外侧面且与所述动模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动模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与所述静模、动模相对应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螺孔,所述冷却板与所述静模、动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通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冷却装置独立设置,可从外部直接对冷却装置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用对注塑机的合模机构整体拆卸维修,不影响注射机构以及脱模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面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却板与动模、静模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静模,2-动模,3-注塑口,4-把手,5-模具腔,6-脱模架连接杆,7-脱模架,8-脱模架活动腔,9-第一伸缩杆,10-第一气缸,12-第一连接架,13-第二连接架,14-第二伸缩杆,15-第二气缸,16-冷却板,161-定位块,17-循环管路,171-出水口,172-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带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静模1和动模2,所述静模1上设置有注塑口3,所述静模1与所述动模2之间形成模具腔5,所述动模2与连接架12之间形成有脱模架活动腔8,所述脱模架活动腔8内部设置有脱模架连接杆6,所述脱模架连接杆6的一侧设置有脱模架7,所述脱模穿过所述动模2延伸至模具腔5上,所述脱模架7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与第一气缸10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连接架12与第二连接架1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架13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伸缩杆14连接有第二气缸15;所述静模1、动模2内均设置有冷却板16,所述冷却板16设置在所述静模1、动模2上相应的凹槽内,所述冷却板16内设置有循环管路17,所述循环管路17的出水口171、入水口172设置在所述冷却板16侧面上,所述冷却板16的外侧面与所述静模1、动模2可拆卸连接。

静模1与动模2之间压紧,喷嘴4将热熔的塑料通过注塑口3射入模具腔2内,入水口172外接进水装置,静模1与动模2的冷却板16上从入水口172上将冷却液注入冷却板16的循环管路17内,出水口171外接出水管,从出水口171排出冷却液体,热熔的塑料将热量传导至静模1与动模2上,通过冷却液对静模1与动模2进行冷却,从而快速降低模具腔5的温度,加快模具的冷却速度。塑料模具冷却成型后,通过第二气缸15带动第二伸缩杆14向后收缩,第一连接架13与第二连接架14向原理静模1的方向运动,此时静模1与动模2分离,模具腔5打开,第一气缸10向前推进,带动与脱模架连接杆6相连接的脱模架7向前推动,促使成型模具脱落。

将冷却板16与静模1或动模2之间通过螺栓拆卸,通过把手将冷却板16拉出,即可进行维修或更换,将维修后或完好的冷却板对准静模或动模上相应位置上设置的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冷却板16以及静模1或动模2上的相对应的连接螺孔,实现可简单快速的冷却板16的拆卸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6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定位块161,所述定位块161与所述静模1、动模2上相应位置上设置的连接处18相贴合,通过定位块161与连接处18的结合限定冷却板16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6贯通所述静模1,所述冷却板16的两侧均为外侧面且与所示静模1可拆卸连接,在不影响注塑口3的情况下过得更大的冷却面积,同时双侧连接使得冷却板16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6的一侧为外侧面且与所述动模2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板16的内侧面与所述动模2相贴合,在动模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一个或以上的冷却板16,防止与脱模架7产生冲突。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6与所述静模1、动模2相对应设置有连接螺孔,所述冷却板16与所述静模1、动模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孔,螺栓的连接方式稳定,且易于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16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把手4,所述把手便于安装和拆卸冷却板16。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