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384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能安装在狭小空间或设备整体吊装受限制的锅炉烟道,进而对锅炉排烟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是由烟气/水换热器、管道、阀门、控制系统组合而成。高温烟气与低温水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阀门开度,调节进入换热器的水量,实现排烟温度在设定范围之内。同时,低温水被加热后通过管道被重新输送至原有锅炉系统,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但是,传统烟气/水换热器受换热元件传热系数偏低的影响,导致换热器外形尺寸及重量偏大,且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一般只能安装在锅炉尾部烟道较长且吊装不受限的位置。换热器出现故障后,需整体吊装至地面进行检修,给检修造成很大困难,对原有锅炉系统影响很大。此外,传统烟气/水换热器无法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排烟阻力,极易造成停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换热效率高、外形尺寸小,不仅能安装在狭小空间,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分体组装。同时,当换热器出现故障后,可将故障模块关闭,换热器仍可继续运行,对原有锅炉系统影响小。待切换/停止锅炉时,再对故障模块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0006]分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回水管路,所述分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阀门;所述分流装置例如为锅炉回水管延伸,在其延伸部分分出多个并联的分流支管,在每个分流支管上均设置用于控制水流的第一阀门。所述分流装置用于将锅炉回水管路中的水流分成多个分支,分别供应多个并联的独立的换热模块。
[0007]汇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供水管路,所述汇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阀门;所述汇流装置例如为锅炉供水管延伸,其延伸部引出多个并联的汇流支管,每个汇流支管上设置所述第二阀门。从每个换热模块流出的加热后的水,经汇流装置最后进入锅炉供水系统。
[0008]以及至少一个换热模块,其相互并联并连接所述分流装置和汇流装置,所述换热模块的烟气侧连通烟道,所述换热模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其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所述换热模块分别具有自身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独立控制其自身的运行。当换热器出现故障后,无需将整台设备停掉,仅需将故障换热模块阀门关闭,仍可继续继续对热量进行回收,不影响原有锅炉系统正常运行。
[0009]优选地,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调节烟道,其设置在所述换热模块烟气侧的烟气出口处,对排烟阻力进行实时调节。当锅炉系统排烟量增大引起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侧进出口压差超出设计范围时,调节烟道能实时调节运行阻力,保障锅炉安全运行。
[0010]优选地,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加形成的换热板组、设置在所述换热板组两端的框架板和压力板;在所述框架板上设置有出水口和在所述压力板上设置有进水口。该模块采用了特殊并优化设计的高效换热元件。烟气/水换热器通过分/汇流装置并联于原有锅炉管路中,当低温水通过分流装置进入换热器内部时,与外部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再通过汇流装置将加热后的低温水输送至原有锅炉系统。
[0011 ] 优选地,所述换热模块为多个,其并联设置并收纳在一壳体内。
[0012]优选地,所述换热模块之间填充有密封层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多个换热模块,当换热器出现故障后,无需将整台设备停掉,仅需将故障换热模块阀门关闭,仍可继续对热量进行回收,不影响原有锅炉系统正常运行。当锅炉系统排烟量增大引起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侧进出口压差超出设计范围时,调节烟道能实时调节运行阻力,保障锅炉安全运行。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拆装方便,可以在狭小空间安装,对热量进行回收,且能够实现故障不停机,能够实现排烟阻力自动调节,保障锅炉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余热资源整体利用率。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500包括:
[0022]分流装置100,其连接锅炉系统的回水管路,所述分流装置100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阀门101 ;所述分流装置100例如为锅炉回水管102延伸,在其延伸部分分出多个并联的分流支管103,在每个分流支管上均设置用于控制水流的第一阀门101。如图1所示,所述分流支管103例如为不少于3个,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01。所述分流装置用于将锅炉回水管路中的水流分成多个分支,分别供应多个并联的独立的换热模块。
[0023]汇流装置200,其连接锅炉系统的供水管路,所述汇流装置200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阀门201 ;所述汇流装置例如为锅炉供水管202延伸,其延伸部引出多个并联的汇流支管203,每个汇流支管203上设置所述第二阀门201。从每个换热模块流出的加热后的水,经汇流装置200最后进入锅炉供水系统。
[0024]以及至少一个换热模块300,其相互并联并连接所述分流装置100和汇流装置200,所述换热模块300的烟气侧连通烟道。所述换热模块300为多个,并联设置并收纳在一壳体301内。所述换热模块之间填充有密封层302。
[0025]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调节烟道303,其设置在所述换热模块300烟气侧的烟气出口处,对排烟阻力进行实时调节。当锅炉系统排烟量增大引起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侧进出口压差超出设计范围时,调节烟道能实时调节运行阻力,保障锅炉安全运行。
[0026]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模块300包括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加形成的换热板组304、设置在所述换热板组304两端的框架板305和压力板306 ;在所述框架板305上设置有出水口 307和在所述压力板306上设置有进水口 308。所述换热模块300的进水口 308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01,其出水口 307连接所述第二阀门201。所述换热模块分别具有自身独立的进水口 308和出水口 307,通过第一阀门101和第二阀门201独立控制其自身的运行。相邻所述换热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层302。低温水经分流装置100进入换热模块1、换热模块2……换热模块N内部,高温烟气进入相应换热模块1、换热模块2……换热模块N外部,模块间填充有密封层302,低温水吸收高温烟气热量后,被加热的低温水经汇流装置200被输送至系统,完成烟气余热回收过程。当模块出现故障,可关闭相应的第一阀门101和第二阀门201,原有系统可正常运行。当节能装置烟气侧进出口压差超出设计范围,可通过调节烟道303对排烟阻力进行实时调节。
[002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500安装于锅炉400尾部的烟道401处,从原有锅炉供回水管道引出旁通管道402,与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500连接,通过阀门403调节水量。当低温水通过分流装置进入换热器内部时,与外部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再通过汇流装置将加热后的低温水输送至原有锅炉系统。
[0028]尽管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回水管路,所述分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阀门; 汇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供水管路,所述汇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阀门; 至少一个换热模块,其相互并联并连接所述分流装置和汇流装置,所述换热模块的烟气侧连通烟道,所述换热模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其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烟道,其设置在所述换热模块烟气侧的烟气出口处,对排烟阻力进行实时调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由多个换热板片叠加形成的换热板组、设置在所述换热板组两端的框架板和压力板;在所述框架板上设置有出水口和在所述压力板上设置有进水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为多个,其并联设置并收纳在一壳体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之间填充有密封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分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回水管路,所述分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阀门;汇流装置,其连接锅炉系统的供水管路,所述汇流装置上设置有并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阀门;至少一个换热模块,其相互并联并连接所述分流装置和汇流装置,所述换热模块的烟气侧连通烟道,所述换热模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其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该装置换热效率高、外形尺寸小,不仅能安装在狭小空间,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分体组装。同时,当换热器出现故障后,可将故障模块关闭,换热器仍可继续运行,对原有锅炉系统影响小。待切换/停止锅炉时,再对故障模块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IPC分类】F22D1/12
【公开号】CN204943443
【申请号】CN201520559090
【发明人】李萍, 钳锋, 张立申, 董乐意, 牛小化, 赵军, 张瑞娟, 赵新璞, 耿海洋, 董淑棉, 阎岩, 张永康
【申请人】北京市伟业供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