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322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管余热利用装置由平底汽包及安装在其中和烟道中的热管组成。当热管的吸热段从烟箱的热气中吸热后,管内的工作介质受热迅速汽化变成蒸汽,蒸汽在管内压差的作用下流向热管的冷凝段,在热管冷凝段内的蒸汽向汽包中的冷却水放热后再受冷而凝结成液体,依靠重力作用回流到吸热段,开始新的循环,把热量不断的从吸热段传送到冷凝段,从而实现高效传热,从而不断地产生余热低压蒸汽聚积在汽包中。这种装置的不足之处是(1)与热管连接处的汽包底板为平板,用高强度锰钒合金板制成,其厚度大、造价较高;(2)平板式厚度板,限制了该装置的大型化,若采取多个并联组合,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需要的原材料也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热利用装置来降低造价和便于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汽包,汽包上安装的蒸汽出汽阀、安全阀和压力表、进水管口及排污管口,汽包与烟道连接,所述汽包底部的管板采用挠性管板,热管穿过挠性管板上的开孔后再与其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热管与挠性管板采用焊接密封连接或密封管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热管的吸热段为翅片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1)能单台或组合大型化,由于汽包与热管连接处采用挠性管板,根据理论计算,当汽包直径为2400mm时,挠性管板的厚度不到20mm,即使增大安全系数采用26mm厚的挠性管板仍比平板管板减少几倍的厚度,因此,特别适宜大型化。(2)占地面积小,可不用高强度锰钒合金厚板、造价低、效益高。(3)充分利用了余热资源,有利用环境保护。


图1为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热管与挠性管板焊接密封连接示意图;图3为热管与挠性管板用螺纹密封管锥面密封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汽包1及汽包上安装的蒸汽出汽阀2、安全阀3和压力表4、进水管5及排污管6,汽包1的底部为挠性管板7,热管8内的冷凝段9穿过挠性管板上的开孔10位于汽包1中后,再将热管与挠性管板密封连接,最好采用焊接密封连接,以防止汽包内的水渗漏到烟道中,也可采用螺纹密封管13将其密封连接,汽包1的挠性管板与烟道11连接,热管的吸热段12插入烟道中,热管的吸热段为翅片管,以增加吸热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汽包和汽包上安装的蒸汽出汽阀、安全阀和压力表、进水管及排污管,汽包与烟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的底部为挠性管板,热管穿过挠性管板上的开孔后再与挠性管板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与挠性管板用焊接密封连接或用密封管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吸热段为翅片管。
专利摘要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汽包和汽包上安装的蒸汽出汽阀、安全阀和压力表、进水管及排污管,汽包与烟道连接,所述汽包的底部为挠性管板,热管穿过挠性管板上的开孔后再与挠性管板密封连接。其特点是有效地利用余热资源,结构简单、造价低,适于大型化建设,可运用于石油、化工、纺织等各种行业中的余热可利用场合。
文档编号F28D15/02GK2692615SQ200320121440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风, 孙丽梅 申请人:李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