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99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铝质V形带直排联接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当前,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工程机械的车辆散热器主要以铜质为主, 但铜质散热器成本高,散热性较差,由于铝质散热器的重量比相同结构的铜质散热器轻,并 且成本低,散热性好,加之我国铜资源比较匮乏,使得铝质散热器将得到大规模应用,所以 开发新型的铝质散热器在某些应用领域将逐步代替铜质散热器,目前的普通铝质散热器由 于结构不够合理,在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工程机械中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散热效果显著的应用于装载机、压路 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工程机械上的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进水 管、出水管、芯体,芯体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由若干螺栓联接,芯体具有多个直线排列的 散热管和位于散热管之间的若干V形排列成的散热带,散热带为铝质,在散热带上开有多 个张开一定角度的窗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芯体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由若干螺栓联接,焊 接强度及整体强度增大,增强了抗扭曲性和抗震性,更适合于工作条件很差的工程机械,比 如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车辆;散热带由于采用铝质材料制造,由若干V形排列 而成,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合理,散热带采用窗口散热,质量稳定可靠,散热效果显著,比 铜质散热器的散热量提高20-30%,同时生产成本降低约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散热带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散热带部分的局部左视图;图4图2所示散热带的单波距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 型由上水室4、下水室9、进水管3、出水管10、芯体等部分组成,上水室4和进水管3位于散 热器的上部,下水室9和出水管10位于散热器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为管带式散热器,芯体 具有多排散热带5和多个散热管6,芯体的左右两侧具有侧板7,上下具有主片,芯体的上主 片2和上水室4之间、下主片8和下水室9之间通过若干螺栓1联接,使焊接强度及整体强度增大,增强了抗扭曲性和抗震性。从图2所示散热带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散热带5由若干V形连续排列而成,也就是散热带5的截面形状为多个V形或倒V形。每根散热管6为直线形,平放入 相邻的散热带5之间。散热带的材质为铝质,散热带5和散热管6的数量根据散热器的大 小、散热面积决定。从图3、图4和图5可以看出,散热带5上开有若干排窗口 11,窗口 11张开一定角 度a,a为30 士 3°为最佳角度,窗口 11内部的间距为1_1. 2mm,从而使散热效果增强。本实施例散热带采用铝材为4343/3003/4343-0. 10,也可采用 4343/3003/4345-0. 10及其它型号。散热带的生产采用专用设备,在散热带生产过程中,为 了加强散热带的局部强度,对散热带的表面进行必要的暗纹处理。在芯体的装配过程中,根 据铝材本身的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的速度、力度进行控制,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散热带在摆芯 过程中不会出现破损。在装配完成后,采用通用的氮气保护焊接技术进行焊接,保证生产的 完整性。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实际车辆的需要进行生产的,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装载机、 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车辆上,是完全绿色环保、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一代新型散热器。 在实际使用中,与铜质散热器不同的是必须采用防冻液,因为采用硬化水对铝材本身是具 有腐蚀性的,采用防冻液也是现阶段所广泛采用的一种介质形式,其他使用方式无特殊之 处。
权利要求一种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包括上水室(4)、下水室(9)、进水管(3)、出水管(10)、芯体,其特征是芯体与上水室(4)和下水室(9)之间由若干螺栓(1)联接,所述芯体具有多个直线排列的散热管(6)和位于散热管(6)之间的若干V形排列成的散热带(5),所述散热带(5)为铝质,在散热带(5)上开有多个张开一定角度的窗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窗口(11)张开 30士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形带直排式散热器,芯体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由若干螺栓联接,芯体具有多个直线排列的散热管和位于散热管之间的若干V形排列成的散热带,在散热带上开有多个张开一定角度的窗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散热效果显著,增强了抗扭曲性和抗震性,更适合于工作条件很差的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工程机械。
文档编号F28F9/10GK201583164SQ20092025255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9日
发明者宋洪刚 申请人:宋洪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