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95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筒防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生炉取暖,已是很多家庭的防寒取暖措施,但每年冬季因燃烧煤炭取暖和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而致人中毒的事故不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上每年有超过250万人死于煤气中毒,我国每年也发生10万多宗煤气中毒事故。

防风帽,也叫排气帽或通风帽,已是社会上工业场合使用的成熟产品,它主要是安装在各种通气管道终端的出气口上,作用是只允许管道里的气体通过它顺利排出,而不允许室外气流倒灌回管道内,简单的说,就是相当于止回阀,只出不进。

纵观国内外各种防风帽,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所限制,这是因为自然界的风向变化无常,想要完全避开是很不容易的。另外,这些防风帽在工业应用方面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民用方面推广较为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市场上的防风帽结构加工要求高、制作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价格高,让人们难以接受。

有些原始的简易的烟道防风帽是用砖砌成,一是阻力较大,二是根本不能实现防风效果。风一旦进入烟道就会给烟道排烟添加阻力,破坏烟道的热压效应,造成往各支道串烟的现象。

所以,有一种方案是在烟道内增加一个抽风机来解决排烟问题。一是能够将倒进风造成排烟有阻力的问题彻底清除,二是能够增加烟道的吸拔力,更有利于排烟。但增加抽风机关系到噪音、震动、维护、成本等问题,适用性较低。

近年来,有企业推出了民用防风帽,其外表层是圆筒形的防风筒,中间是烟筒管,烟筒管出气口在防风筒的中间,烟筒管上面设有一个扁平的碟形遮挡盖。防风筒能够挡住水平方向的风刮向烟筒管内,烟筒管的两头由于风的流动,在其内外出现了压力差,让烟筒管内产生了负压、形成了空吸作用,更有利于烟筒的排烟效果,通过采用“伯努利”原理,避免了不同风向的风倒灌回烟筒内。

这种防风帽虽然能够做到不错的防风效果,但防风筒只是简单的圆筒结构,并不能完全的将各方面的来风都挡住或加以利用,尤其是风速较大的时候,防风效果会变差。因此,这种结构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风帽不能彻底防风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包括:

烟筒管以及与所述烟筒管连接的多个上导风罩;

多个所述上导风罩自下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烟筒管的排烟口上端外部,并且,多个所述上导风罩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形成塔状结构;多个所述上导风罩与烟筒之间形成风道,以使外部气流在所述风道流动,进而在排烟口处产生负压,促进烟气的排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下导风罩,多个所述下导风罩自上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烟筒管的排烟口下端外部,并且,多个所述下导风罩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形成塔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风罩和下导风罩设为锥形环。

进一步地,所述且所述烟筒管的排烟口、所述多个上导风罩和下导风罩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下导风罩的直径自上至下逐渐递减。

进一步地,还包括遮挡盖,其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盖体的外缘通过支架与烟筒管的排烟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盖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所述第二盖体的上部与第一盖体下部对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烟筒管内,

或者,所述风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烟筒管外部,且所述风机正对于所述上导风罩进行吹风。

进一步地,所述烟筒管的外壁上铺设光伏发电薄膜,所述烟筒管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风罩的外壁上铺设光伏发电薄膜,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遮挡方式,将利用防风筒将烟筒管的排烟口隐蔽起来,实现了全方位防风的效果,以保证烟筒管始终保持畅通;当外部风力由上至下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能够引导一部分气流向外部流动,另一部分气流向下移动,使烟筒管排烟口产生负压,对其内的烟气产生吸力,进而引导烟气加速排出。

当外部风力由下至上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能够引导一部分气流向内部流动,进而由其上部排出。

当外部风力由侧面各个方向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同样能够引导气流进入风道后向上运动,进而使烟筒管排烟口产生负压,对其内的烟气产生吸力,进而引导烟气加速排出。

综上,经过本产品的上导风罩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能够在其内部烟筒管的排烟口附近产生抽力,能够有效的利用各向来风,更有利于排烟。

并且,整个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批量生产,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烟筒管;2-上导风罩;3-下导风罩;4-遮挡盖;5-风机;6-光伏发电薄膜;7-电池盒;9-支架;11-排烟口;41-第一盖体;42-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包括:

烟筒管1以及与该烟筒管1连接的多个上导风罩2;

多个所述上导风罩2自下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烟筒管1的排烟口11上端外部,并且,多个所述上导风罩2之间通过支架依次连接,形成塔状结构;多个所述上导风罩2与烟筒之间形成风道,以使外部气流在所述风道流动,进而在排烟口11处产生负压,促进烟气的排出。

具体的,烟筒管1设置为直筒状,烟筒管1的排烟口11为喇叭口状,便于烟气的排出。多个上导风罩2均设置为锥形环结构,多个上导风罩2中每一个上导风罩2的直径均为上小下大。在安装时,将最下端的上导风罩2通过支架与烟筒管1连接,然后再将第二个上导风罩2通过支架与最下端的上导风罩2连接,然后再将第三个上导风罩2通过支架与其下端的第二个上导风罩2连接……,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塔状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多个下导风罩3,多个所述下导风罩3自上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烟筒管1的排烟口11下端外部,并且,多个所述下导风罩3之间通过支架9连接,形成塔状结构。

优选地,下导风罩3也设置为锥形环结构。多个所述下导风罩3的直径自上至下逐渐递减。

具体的,多个下导风罩3中每一个下导风罩3的直径均为上大下小。在安装时,将最下端的下导风罩3通过支架9与烟筒管1连接,然后再将第二个下导风罩3通过支架与最下端的下导风罩3连接,然后再将第三个下导风罩3通过支架与其下端的第二个上导风罩2连接……,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塔状的结构。

多个上导风罩2之间、上导风罩2与烟筒管1之间、多个下导风罩3之间、下导风罩3与烟筒管1之间均形成风道。

当外部风力由上至下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2能够引导一部分气流向外部流动,另一部分气流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气流经多个下导风罩3的引流作用,向下排出,使烟筒管1排烟口11产生负压,对其内的烟气产生吸力,进而引导烟气加速排出。

当外部风力由下至上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2能够引导一部分气流向内部流动,进而由其上部排出。

多个下导风罩3的引导气流向上流动,同多个上导风罩2导向的气流汇合,一同经最上部的上导风罩2排出,进而使烟筒管1排烟口11产生负压,对其内的烟气产生吸力,进而引导烟气加速排出。

当外部风力由侧面各个方向进入时,多个锥环形的上导风罩2和下导风罩3同样能够引导气流进入风道后向上运动,进而使烟筒管1排烟口11产生负压,对其内的烟气产生吸力,进而引导烟气加速排出。

优选地,烟筒管1的排烟口11、多个上导风罩2和下导风罩3的轴线重合设置。

优选地,烟筒管1的排烟口11为喇叭口状,

优选地,支架为直板,或为弯曲的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还包括遮挡盖4,该遮挡盖包括第一盖体41,所述第一盖体41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盖体41的外缘通过支架与烟筒管1的排烟口11连接。应用时,第一盖体41一方面起到遮挡外部杂物以及雨水等作用,防止杂物及雨水进入烟筒管1而影响排烟效果,另一方面,第一盖体41的形状采用上小下大的锥形体设计,在外部由上至下进风时,其锥形面能够有效将风力引流至烟筒管1的排风口外,进而避免对排风产生影响,另外,该锥形体设计的第一盖体31在导流过程中,还能够使烟筒管1的排烟口11附近产生负压作用,进而对烟筒管1内的烟气产生抽吸力,增加排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遮挡盖4还包括第二盖体42,所述第二盖体42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即第二盖体42的形状与第一盖体41的形状相同,且成对称状态进行对接,使第二盖体42的上部与第一盖体41下部连接固定。应用时,第二盖体42可以对烟筒管1排出的烟气产生引流作用,避免仅仅设计第一盖体时,第一盖体的底部对排出的烟气的阻挡。

在无风天气时,防风筒和进风口都难以为烟气提供额外的动力,这对烟气的顺利排出是不利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还可以在所述烟筒管1内设置有风机,以在无风天气为烟气的排放提供额外的动力。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结构基础上,在烟筒管1内设置有风机5,以便在无风天气或者雨天低气压天气开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烟筒管1的外壁上铺设一圈光伏发电薄膜6,在烟筒管1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7,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为风机全天候供电。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万向来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一结构基础上,在烟筒管1外部通过支架固定有风机5,并且风机的叶片正对于上导风罩2的风道,以便在无风天气或者雨天低气压天气开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上导风罩2的外壁上铺设一圈光伏发电薄膜6,相比于光伏发电薄膜6铺设在烟筒管1的外壁,本实施例的安装位置能够扩大该薄膜对阳光的接触面,并且能够防止高温烟气对光伏发电薄膜6的影响。

将在烟筒管1外接的支架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7,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为风机全天候供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