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渗透引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128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渗透引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具体是一种涡流渗透引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餐饮行业,燃气已经广泛使用。但是,燃气炒菜灶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产品,其核心部件的燃烧器技术落后,存在诸多缺陷:工作时,燃烧不充分,燃气消耗大,有害气体排放高,不能达到中餐燃气炒菜灶行业标准(CJ/T--2013)的要求;有的只能使用钢瓶液化气,不能使用管道气,使用气种受到限制;有的火力不够猛烈,使用场合受到限制。为了克服燃气炒菜灶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的缺陷,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节约有限燃气资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膨胀增压渗透混合式燃烧器(专利号:ZL201620957733.9)的实用新型,对传统的燃气炒菜灶的核心部件的燃烧器技术进行了根本的革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该实用新型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锅底的火焰面积集中、分布不匀、高矮不适的缺陷,其燃烧率也仍有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对中餐燃气炒菜灶其核心部件的燃烧器进行的技术革命。

一种涡流渗透引射燃烧器,包括三通管、风罩、涡流座、小火底座、渗透环、中心座板、二次风罩、分火器、小火燃气管和大火燃气管。

所述三通管,上端设置有内螺牙,下端中心设置有通孔。

所述风罩,形似漏斗,上口周边设置有均等的三个螺孔,下底中心外侧设置有管体,管体下端设置有与三通管上端内螺牙配合的外螺牙,管体外设置有通孔。

所述涡流座,形似无耳口盅本体,下底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外设置有螺孔,本体外周设置有上下两级圆环体,下级圆环体周边设置有均等的三个通孔,上级圆环体上设置有均等的多个相同孔径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通孔,每个通孔的上端设置有一个V形槽,V形槽一边与通孔互相垂直。

所述小火底座,形似漏斗本体,上口周边设置有凸起管体,下边管体与涡流座下底中心通孔动配合,下边管体下端设置有外螺牙。

所述渗透环,外径小于涡流座上端内径,内径与小火底座上口周边下的倒圆环台体外侧动配合,外周边缘设置有三个以上均等的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爪片,爪片外周所在圆的直径等于涡流座上口外径,其厚度区间是[0.05,0.15],取0.10。

所述中心座板,中心上侧设置有管体,管体下端内侧与涡流座上级圆环体外侧动配合,管体外周设置有均等的三个螺孔,螺孔外周设置有均等的六条弧形通槽,通槽外周设置有一周凹槽,周边设置有与风罩上口周边三个螺孔对应的三个通孔。

所述二次风罩,由较高外圈圆台管体上部与较矮内圈管体下部相连成U型环槽,外圈圆台管体上端略低于内圈管体上端,U型环槽底设置有均等的六条弧形通槽,下端与中心座板的凹槽动配合。

所述分火器,上端中心设置有U型洞,U型洞底中心外周设置有二圈多个均等的与涡流座通孔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所有小通孔构成小火圈;U型洞底周边设置有多个均等的与涡流座通孔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每个小通孔的下端没置有一个V形槽,V形槽一边与小通孔互相垂直;U型洞外周设置有较浅倒直角梯形槽,槽底设置有多组均等的与涡流座通孔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每组小通孔设置有六个小通孔,每组小通孔的下端没置有一个V形槽,V形槽一边与每组小通孔互相垂直,所有U型洞下底周边小通孔和外周小通孔构成大火圈;U型洞底下端设置有管体,管体下端外侧与小火底座上口周边凸起管体内侧动配合。

所述小火燃气管,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牙,管子下部设置有进气孔。

所述大火燃气管,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牙。

所述渗透环、小火底座、涡流座顺序嵌入,伸出涡流座下底中心通孔的小火底座下边管体下端外螺牙用长螺母紧固连接;将其由下往上伸入中心座板管体内,再与中心座板用螺钉紧固连接;中心座板与风罩用螺钉紧固连接;风罩与三通管紧固连接;小火燃气管上端伸入三通管下端中心通孔与长螺母下端紧固连接,下部与三通管下端用螺母紧固连接,下端与燃气小管路连接;大火燃气管伸入风罩下侧中心管体外通孔,上端与涡流座螺孔紧固连接,下端与燃气大管路连接;二次风罩和分火器顺序嵌入。

由三通管、风罩、中心座板、涡流座构成空气室。

由小火底座、渗透环、涡流座构成燃气室。

由小火底座、分火器构成小火混气室。

由小火底座、渗透环、涡流座、中心座板、分火器构成大火混气室。

由中心座板、二次风罩构成二次空气室。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灶台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是:

开始工作,起动风机,强气流进入空气室,而强气流在空气室的出口为涡流座的多个通孔和中心座板的弧形通槽以及小火燃气管下部的进气孔,由于空气室空间较大,强气流出口空间较小,因此,强气流体积在空气室受到了较大的压缩,大部分压缩气体经涡流座的多个斜孔喷入大火混气室,喷入大火混气室的压缩气体不但速度加快,而且形成了旋转的气流即涡流;小部分压缩气体经中心座板的弧形通槽喷入二次空气室,极小部分压缩气体经小火燃气管下部的进气孔喷入小火混气室,因为进气孔是固定的,即使调节风门,喷入小火混气室的空气量悬殊不大。

打开燃气小管路的气阀,燃气经小火燃气管喷入小火混气室,由于小火混气室空间较大,而出口仅为分火器的小火圈的多个倾斜小通孔,其空间较小,两小股气体在小火混气室受到一定压缩和充分混合,再经分火器小火圈的多个倾斜小通孔引射喷出,用点火枪将其点燃,调节气阀,在分火器的小火圈上得到程度不同快速旋转充分燃烧的小火;关闭气阀,小火即时熄灭。

打开燃气大管路的气阀,燃气经大火燃气管进入燃气室,由于燃气室空间较大,而出口仅为渗透环的缝隙,其空间很小,燃气在燃气室受到相当压缩,再经渗透环的缝隙快速渗透旋转喷入大火混气室,在大火混气室中,两大股涡流气体受到相当压缩和更加充分混合,再经分火器的大火圈的多个倾斜小通孔引射喷出,原先燃烧的小火将其点燃,调节气阀,在分火器的大火圈上得到程度不同快速旋转充分燃烧的中火、大火和猛火,从而在锅底下获得面积宽阔、分布均匀、高矮适中的火焰;关闭气阀,大火即时熄灭。

小火和大火燃烧后,因为热传递,在较短时间内,小火混气室、燃气室、大火混气室、空气室、二次空气室的温度都不同程度地升高,特别是燃气室内的燃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燃气的体积快速膨胀,压力快速增大,当其压力高于气源压力时,自动地限制了气源的摄入量,以较少的燃气摄入量也能保持同样的燃烧效果,同样地,小火混气室也以较少的燃气摄入量也能保持同样的燃烧效果,节能十分明显;二次空气室内的热空气从上端弧形通槽再经二次风罩与分火器的缝隙向外部周边挤压渗透喷出,给灶膛进一步补氧,助燃效果明显,燃烧更加充分,有害气体排放量大大低于中餐燃气炒菜灶行业标准(CJ/T-2013,C0,≤0.10)的要求,很好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涡流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涡流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火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火器的底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3、4、5、6中:

三通管1上端设置有内螺牙11,下端中心设置有通孔12。

风罩2上口周边设置有均等的三个螺孔21,下底中心外侧设置有管体22,管体22下端设置有与三通管1上端内螺牙11配合的外螺牙23,管体22外设置有通孔24。

涡流座3下底中心设置有通孔31,通孔31外设置有螺孔32,本体外周设置有上下两级圆环体,下级圆环体周边设置有均等的三个通孔33,上级圆环体上设置有均等的多个相同孔径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通孔34,每个通孔34的上端设置有一个V形槽35,V形槽35一边与通孔34互相垂直。

小火底座4上口周边设置有凸起管体41,下边管体42与涡流座3下底中心通孔31动配合,下边管体42下端设置有外螺牙43。

渗透环5,外径小于涡流座3上端内径,内径与小火底座4上口周边下的倒圆环台体外侧动配合,外周边缘设置有三个以上均等的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爪片51,爪片51外周所在圆的直径等于涡流座3上口外径,其厚度区间是[0.05,0.15],取0.10。

中心座板6中心上侧设置有管体61,管体61下端内侧与涡流座3上级圆环体外侧动配合,管体61外周设置有均等的三个螺孔62,螺孔62外周设置有均等的六条弧形通槽63,通槽63外周设置有一周凹槽64,周边设置有与风罩2上口周边三个螺孔21对应的三个通孔65。

二次风罩7,由较高外圈圆台管体71上部与较矮内圈管体72下部相连成U型环槽,外圈圆台管体71上端略低于内圈管体72上端,U型环槽底设置有均等的六条弧形通槽73,下端与中心座板6的凹槽64动配合。

分火器8上端中心设置有U型洞,U型洞底中心外周设置有二圈多个均等的与涡流座3通孔34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81,所有小通孔81构成小火圈;U型洞底周边设置有多个均等的与涡流座3通孔34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82,每个小通孔82的下端没置有一个V形槽83,V形槽83一边与小通孔82互相垂直;U型洞外周设置有较浅倒直角梯形槽,槽底设置有多组均等的与涡流座3通孔34相同方向相同倾斜角(区间是[25°,35°],取30°)的小通孔84,每组小通孔设置有六个小通孔,每组小通孔的下端没置有一个V形槽85,V形槽85一边与每组小通孔互相垂直,所有U型洞下底周边小通孔82和外周小通孔84构成大火圈;U型洞底下端设置有管体86,管体86下端外侧与小火底座4上口周边凸起管体41内侧动配合。

小火燃气管9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牙,管子下部设置有进气孔91。

大火燃气管A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牙。

渗透环5、小火底座4、涡流座3顺序嵌入,伸出涡流座3下底中心通孔31的小火底座4下边管体42下端外螺牙43用长螺母紧固连接;将其由下往上伸入中心座板6管体61内,再与中心座板6用螺钉紧固连接;中心座板6与风罩2用螺钉紧固连接;风罩2与三通管1紧固连接;小火燃气管9上端伸入三通管1下端中心通孔12与长螺母下端紧固连接,下部与三通管1下端用螺母紧固连接,下端与燃气小管路连接;大火燃气管A伸入风罩2下侧中心管体22外通孔24,上端与涡流座3螺孔32紧固连接,下端与燃气大管路连接;二次风罩7和分火器8顺序嵌入。

由三通管1、风罩2、中心座板6、涡流座3构成空气室。

由小火底座4、渗透环5、涡流座3构成燃气室。

由小火底座4、分火器8构成小火混气室。

由小火底座4、渗透环5、涡流座3、中心座板6、分火器8构成大火混气室。

由中心座板6、二次风罩7构成二次空气室。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灶台上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