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459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通常把空气进入方向与煤层燃烧方向一致的燃烧方式叫作正向燃烧,反之,空气进入方向与煤层燃烧方向相反的燃烧方式叫作反向燃烧,在同一煤层中同时存在正向燃烧和反向燃烧,把这种燃烧方式叫作复合燃烧。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复合燃烧锅炉。
目前广泛使用的立式锅炉多为固定炉排炉和双层炉排炉,自然通风。固定炉排炉正向燃烧即空气经炉排,灰渣层予热后到燃烧层,有利于炉排冷却和煤层的燃烧,随着燃烧后的烟气逐渐上,烟气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挥发物逐渐增加,在缺氧的情况下烟气中的挥发物分解为“碳黑”,形成“黑烟”。加新煤时煤层厚度增加,通风阻力增大,进入炉膛的空气减少烟气中的氧含量更少,烟气中挥发物分解出更多“碳黑”,形成更浓的“黑烟”,浪费了燃料,污染了环境,严重超出了国家环保要求。双层炉排炉其结构为上、下两炉排,上炉排为水冷炉排由水冷管组成,反向燃烧,煤从上炉门加入上炉排,空气从上炉门进入煤层与煤中析出的挥发物混合后进入燃烧层,烟气中的挥发物燃烧充分,一般不形成“黑烟”,但是上炉排面积小,水冷度大,燃烧温度低,炉排热负荷低。下炉排为铸铁炉排,燃烧上炉排漏下来或捅下来的未燃尽的煤,燃烧缓慢,炉排热负荷也低,因此很难满足锅炉出力的要求。双层炉排炉上门炉较高,司炉工上煤很费力气,劳动强度大,操作也较困难,若操作不当,上炉排煤层容易出现洞空,使燃烧和消烟恶化。要使双层炉排炉稳定燃烧保证出力同时保证烟气排放达到环保要求是十分困难。另外,上炉排是水冷管,受热强度高管内易结水垢,经常因结水垢而发生水冷管过热鼓疱爆管事故,给锅炉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由于锅炉结构的限制修理起来十分困难,也很难保证修理质量。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燃烧充分,满足出力又符合国家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要求的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固定排炉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其结构由锅壳、炉胆、梯形炉排、风量调节器等组成。锅壳由圆筒体与椭圆封头对焊而成;炉胆由直圆筒体,变径圆筒体、椭圆炉胆顶对焊而成,炉胆顶和封头中心分别开一个圆孔,炉胆套入锅壳内,冲天管插入封头和炉胆顶的圆孔内角焊连接,U型下脚圈分别与锅壳和炉胆筒体对焊,将锅壳和炉胆连成一个整体。在炉胆内用耐火混凝土浇铸在变径圆筒体予焊的角板上的弧形隔烟拱将炉胆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上部为对流换热区,下部为炉腔燃烧区。在锅壳与炉胆之间的汽水空间里布置数根竖直导烟管。导烟管两端弯成一定期弯度,分别插入炉胆变径圆筒体上已开好的上、下两排管孔内角焊固定,将燃烧区和换热区连通起来构成烟气流通通道。燃烧炉排为铸铁梯形炉排,使煤层各处均匀合理的通风。下炉门上设有风量调节器以调节进入煤层上、下两部分的空气量。
采用这样结构的锅炉,在弧形隔烟拱绝热辐射作用下。炉膛燃烧温度较高,煤层着火燃烧快,烟气被分散到炉膛四周并收缩到导烟管下管口引出,烟气混和充分,燃烧完全,排放的烟气近似无色。梯形炉排使煤层配风合理均匀而且煤层厚度的增加对进入煤层的空气量没有多大影响。风量调节器可根据燃烧情况调节进入煤层上下两部分空气量。炉膛未布置水冷管,大大减少锅炉爆管事故的发生,下炉门高度适宜,司炉工上煤操作舒适。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结构剖示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燃烧锅炉的剖示图图示立式复合燃烧锅炉由锅壳(1)、炉胆(2)、梯形铸铁炉排(5)、弧形隔烟拱(4)、风量调节器(13)等组成。锅壳(1)由椭圆封头(1-1)和圆筒体(1-2)对焊构成,炉胆(2)由椭圆炉胆顶(2-1)直圆筒体(2-2)及两个S形圆筒节对焊而成的变径圆筒体(2-3)焊接组成,S形圆筒节直径过渡处分别开有一排与导烟管管径相匹配的管孔,导烟管(7)两端弯成一定弧度分别插入管孔内角焊连接;直圆筒体(2-2)两侧开有数排管孔、横水管(8)两端分别插入此管孔角焊固定,构成对流受热面;封头(1-1)和炉胆顶(2-1)中心各开一个与冲天管直径相匹配的管孔。炉胆套入锅壳内,冲天管(6)插入封头和炉胆顶的管孔内角焊连接以排出烟气;U型下脚圈(3)分别与锅壳圆筒体(1-2)和炉胆变径圆筒体(2-3)对焊连接,将锅壳与炉胆构成一个整体,锅壳与炉胆之间形成汽水空间,由耐火混凝土浇铸在炉胆变径圆筒体上予焊的角板上的弧形隔烟拱(4)将炉胆空间分成炉膛燃烧区(12)和对流换热区(11)。同一侧锅壳、炉胆上开一个上炉门(9)和一个下炉门(10),上炉门与对流换热区相通,供停炉、清灰、检查使用,下炉门与炉膛燃烧区(12)相通,用于上煤和通风。下炉门上开一个扇形状的通风窗(13-1),与通风窗形状相似的扇形板(13-2),由铆钉(13-3)将扇形板铆在炉门通风窗上部,转动扇形板调节通风窗开度大小的手柄及固定扇形板于某位置的固定孔(13-5)所构成的风量调节器(13)。炉排为梯形铸铁炉排(5)由上、下平面及斜面组成,安装在距导烟管(7)下管口下方150~400mm的位置。
锅炉使用时,煤从下炉门送到炉排上,空气一部分从炉排下面进入炉膛,一部分从下炉门上的通风窗进入炉膛。根据炉膛燃烧情况,可转动扇形板调节通风窗的开度,控制这两部分空气量的比例。产生的烟气分散于炉膛四周再收缩于导烟管下管口引出到对流换热区,由冲天管、烟囱排放大气,烟气得到充分混和燃烧,排放的烟气近似无色。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燃烧锅炉由圆筒体锅壳和炉胆,梯形铸铁炉排,弧形隔烟拱、风量调节器等组成。炉胆套入锅壳内,由冲天管和U型下脚圈将锅壳、炉胆焊接连接成一个整体即锅炉本体,其特征在于炉胆(2)下部是两个S形圆筒节对焊而成的变径圆筒体(2-3),导烟管(7)两端弯头插入变径圆筒体直径过渡处已开的两排管孔内角焊固定,由耐火混凝土浇铸在变径圆筒体予焊的角板上而形成的弧形隔烟拱(4)将炉胆空间分隔成对流换热区(11)和炉膛燃烧区(12),并使炉膛燃烧产生的烟气从导烟管(7)引出到对流换热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下炉门(10)上开一个扇形状的通风窗(13-1),与通风窗(13-1)形状相似且稍大的扇形板(13-2)由铆钉(13-3)铆在通风窗上部位置上,转动扇形板可调节通风窗开度大小的手柄(13-5)和固定扇形板于某位置的固定孔(13-4)所构成的风量调节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设备为梯形铸铁炉排(5)由上、下平面和斜面组成,安装在距导烟管(7)下管口下方150~400mm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合燃烧锅炉,由锅壳(1)、炉胆(2)、梯形炉排(5)、隔烟拱(4)、风量调节器(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炉胆由炉胆顶(2—1)、直圆筒体(2—2)、变径圆筒体(2—13)构成,导烟管(7)与炉胆上下管孔角焊固定,隔烟拱(4)将炉胆空间隔成换势区和燃烧区,由上下平面和斜面构成的梯形炉排装在导烟管下方,下炉门上设有风量调节器。
文档编号F24H1/28GK2463750SQ00221310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日
发明者陈乃礼 申请人:陈乃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