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207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物料干燥设备,特别涉及污泥干燥设备,具体的是 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污泥干燥技术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用水蒸汽或导热油等热媒体进 行间接干化;另一类是用燃烧烟气进行直接干化。间接干化法需要采用专用化工干化设 备,优点是污泥加热温度较低,生产环境较为干净,但投资较大。直接干化法因为投资低 而被广泛应用,但需要处理的尾气量较大。中国专利“城市脱水污泥干燥设备”(专利号 99241530. 6)和专利“滚筒式污泥烘干机”(专利号02254415. 1)提出了两种干燥机,但是 这两项技术方案都无法调整筒体倾角,也不能调整烟气流动方向,导致物料在筒体内停留 时间固定不变,最终结果是干燥污泥的含水率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变化。此外,专利“城 市脱水污泥干燥设备”中没有搅拌造粒装置,导致污泥在其中容易粘结成大块,不但干燥效 率低,而且干污泥的形状不可控;专利“滚筒式污泥烘干机”的给料装置采用皮带运输机,由 于污泥容易结团和粘壁,设备存在污泥给料不均勻、皮带易粘结污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所述的这种污泥搅拌造 粒回转干燥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干燥机无法调整滚筒角度、烟气流向不能调整、污 泥容易粘结成大块、污泥给料不均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这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由底座、支架、滚筒、给料装置、搅拌轴、 出料箱、搅拌轴驱动装置和滚筒驱动装置构成,其中,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支 架的一端与底座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举升装置,所述的给 料装置和搅拌轴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滚筒与 连接筒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连接筒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滚筒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 上,滚筒驱动装置与滚筒连接,所述的搅拌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搅拌轴的中心 轴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平行,搅拌轴与搅拌轴驱动装置连接,给料装置设置在滚筒的进料 端外,进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口,出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 口,所述的出料箱连接在出料端的连接筒的下部,搅拌轴成对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的搅拌 叶片沿搅拌轴的轴向排列,沿搅拌轴轴向的任意相邻的搅拌叶片之间设置有夹角,滚筒内 壁上沿径向设置有复数个直抄板或复数个弯抄板,所述的直抄板和所述的弯抄板沿滚筒的 轴向交替布置,邻近滚筒进料端的直抄板或弯抄板的分布密度小于邻近滚筒出料端的直抄 板或弯抄板的分布密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上沿径向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杆,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的 固定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给料装置是无轴螺旋输送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料箱下端设置有星形卸料阀或双闸板阀,以保证卸料时干燥 机保持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驱动装置和滚筒驱动装置各自由电机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在支架上的部分的倾角可以随支架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 进而控制污泥在干燥机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连接筒上分别设置一个烟气进出口,烟气流 动方向逆流或顺流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污泥经过上一道脱水工序后,被输送到给料装置,污泥由无 轴螺旋输送机输送到滚筒内并被切割成小团,在滚筒内部前端导料螺牙的推动下,污泥向 抄板区移动,污泥进入抄板区后被滚筒体内的抄板反复抄起,落下时被搅拌叶片打碎。热烟 气通过烟气一端的进出口进入滚筒,与污泥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热交换,使污泥中水分 蒸发;携带水分的湿烟气从另一端的烟气进出口排出,两个烟气进出口分别布置于滚筒两 端,烟气流动方向逆流或顺流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给料装置、搅拌轴和滚筒安装在一端可升 降的支架上,支架的活动一端 可以调节高度,以此来小范围调整干燥机的倾角,进而可以调 整污泥在滚筒内停留时间和干燥污泥的含水率。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在污泥干燥机的底座上 设置了可升降支架,便于调整滚筒倾角,进而调整物料在筒体内停留时间和干燥污泥的含 水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作为搅拌造粒装置,在滚筒壁上设置有抄板,解决干燥过程 污泥结团粘壁的问题,而且生产出来的污泥颗粒均勻,适合于焚烧、做建材等多种用途。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由底座1、支架9、滚 筒2、给料装置3、搅拌轴4、出料箱5、搅拌轴驱动装置12和滚筒驱动装置11构成,其中,所 述的支架9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上,支架9的一端与底座1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支架9的另 一端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举升装置,所述的给料装置3和搅拌轴驱动装置12均设置在支架 9上,所述的滚筒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滚筒2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连接筒 固定设置在支架9上,所述的滚筒驱动装置11设置在支架9上,滚筒驱动装置11与滚筒2 连接,所述的搅拌轴4的两端利用轴承固定在支架9上,搅拌轴4的中心轴线与滚筒2的中 心轴线平行,搅拌轴4与搅拌轴驱动装置12连接,给料装置3设置在滚筒2的进料端外,进 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口 7,出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口 8,所 述的出料箱5连接在出料端的连接筒的下部,搅拌轴4成对安装有搅拌叶片41,所述的搅拌 叶片41沿搅拌轴4的轴向排列,沿搅拌轴4轴向的任意相邻的搅拌叶片41之间设置有夹 角,滚筒2内壁上沿径向设置有复数个直抄板101或复数个弯抄板102,一圈直抄板101和 一圈弯抄板102交替布置,邻近滚筒2进料端的直抄板101或弯抄板102的分布密度小于邻近滚筒2出料端的直抄板101或弯抄板102的分布密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4上沿径向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杆42,搅拌叶片41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杆42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给料装置3是无轴螺旋输送机。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料箱5下端设置有星形卸料阀或双闸板阀。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驱动装置12和滚筒驱动装置11各自由电机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在支架9上的部分的倾角可以随支架9在小范围内进行调 整,进而控制污泥在干燥机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连接筒上分别设置一个烟气进出口 7和8,烟 气流动方向逆流或顺流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具体的,底座1设置有一个控制箱6。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污泥经过上一道脱水工序后,被输送到给料装置3,污泥 由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到滚筒2内并被切割成小团,在滚筒2内部前端导料螺牙的推动下, 污泥向抄板区移动,污泥进入抄板区10后被滚筒2内的抄板反复抄起,落下时被搅拌叶片 41打碎。热烟气通过烟气进出口 7或8进入滚筒2,与污泥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热交换, 使污泥中水分蒸发;携带水分的湿烟气从另一端的烟气进出口 8或7排出,两个烟气进出口 7和8分别布置于滚筒2两端,烟气流动方向逆流或顺流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给料装置3、 搅拌轴4和滚筒2安装在一端可升降的支架9上,支架9的活动一端可以调节高度,以此来 小范围调整干燥机的倾角,进而可以调整物料在筒体内停留时间和干燥污泥的含水率。
权利要求
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由底座、支架、滚筒、给料装置、搅拌轴、出料箱、搅拌轴驱动装置和滚筒驱动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支架的一端与底座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举升装置,所述的给料装置和搅拌轴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滚筒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连接筒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滚筒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滚筒驱动装置与滚筒连接,所述的搅拌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搅拌轴的中心轴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平行,搅拌轴与搅拌轴驱动装置连接,给料装置设置在滚筒的进料端外,进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口,出料端的连接筒上设置有一个烟气进出口,所述的出料箱连接在出料端的连接筒的下部,搅拌轴成对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的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轴向排列,沿搅拌轴轴向的任意相邻的搅拌叶片之间设置有夹角,滚筒内壁上沿径向设置有复数个直抄板或复数个弯抄板,所述的直抄板和所述的弯抄板沿滚筒的轴向交替布置,邻近滚筒进料端的直抄板或弯抄板的分布密度小于邻近滚筒出料端的直抄板或弯抄板的分布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上沿 径向设置有复数个固定杆,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料装置是 无轴螺旋输送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箱下端 设置有星形卸料阀或双闸板阀,以保证卸料时干燥机保持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驱动 装置和滚筒驱动装置各自由电机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由底座、滚筒、给料装置、搅拌轴、出料箱、驱动装置和控制箱组成,在滚筒内部前端设置有导料螺牙,滚筒两端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出口,底座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架,滚筒、给料装置、搅拌轴、出料箱安装在支架上,搅拌轴与滚筒偏心设置,搅拌轴上沿其轴向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搅拌叶片,筒体内壁设置有抄板。可升降支架便于调整滚筒倾角,从而调整物料在筒体内停留时间和干燥污泥的含水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作为搅拌造粒装置、在滚筒壁上设置有抄板,解决干燥过程污泥结团粘壁的问题,而且生产出来的污泥颗粒均匀,适合于焚烧、做建材等多种用途。
文档编号F26B3/02GK101870548SQ2009100500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7日
发明者吴俊锋, 张祚明, 沈家祎, 温俊明 申请人: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