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415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换热性能较高的换热器结构,目前其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等领域。现有的平行流式换热器主要由位于两端的集液管和连接两端集液管的平行设置的多个扁管及设在扁管之间的翅片构成。对现有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翅片与扁管之间的热阻,理论上,翅片与扁管之间的热阻越小,越有利于进行换热,即换热性能越高。而影响翅片与扁管之间热阻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翅片的多个折弯部位与两侧的扁管是否形成实际有效的接触。

现有的扁管结构主要由高频焊管、折叠管和冷拔管几种类型。由于成型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扁管具有中间鼓肚或折弯弧处内收的特点,而现有的波纹状翅片的折弯部位呈直线状,导致折弯部位与扁管在整个宽度方向不能形成完全接触,扁管与波纹状翅片的配合参见图4,这样在钎焊炉中共进行整体钎焊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缺陷:

1、由于主片、集液管、扁管和翅片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且构成换热器的多个扁管在钎焊炉中以平行直立的方式设置,会出现翅片向下脱落的问题,这样钎焊成型的换热器存在一侧翅片露出过多,另一侧翅片下陷的现象,不但容易使翅片倒伏,也增大了翅片与扁管间换热热阻,导致空气侧换热能力下降。

2、由于扁管具有中间鼓肚或折弯内收特点,虽然安装过程中,翅片会有0.01-0.05mm的压缩量,但是扁管边缘部位,特别是折弯处,与翅片仍存在虚焊和没有焊上的现象,导致换热热阻增大、空气侧换热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避免在钎焊过程中翅片出现下落、避免翅片与扁管靠近两端的折弯部位出现虚焊,从而减小翅片与扁管之间的热阻,提高换热能力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波纹状翅片的每个折弯处的两端部位均设有外扩部,外扩部沿着波纹状翅片的峰高方向设置;外扩部的外侧面呈平面状,且与波纹状翅片的对应端外端面齐平;外扩部的内侧面的形状与扁管对应端折弯处的形状相匹配,且外扩部的内侧面与扁管对应端的折弯处形成接触配合。

优选的:两侧扁管的两端均呈半圆状,外扩部的内侧面呈圆弧状,外扩部的内侧面与扁管的端部形成圆弧面接触配合。

优选的:在沿着波纹状翅片的峰高方向上,外扩部延伸至对应扁管的中纵面位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波纹状翅片每个折弯处的两端增设外扩部,通过位于两端的外扩部与扁管的两端折弯处形成配合,保证了在钎焊时,即使受热膨胀,翅片也不易脱落,且在扁管两端的折弯处,与翅片也能很好的焊接,经过试验和CAE计算,翅片与扁管间热阻减小2%-10%,换热能力可提高2%-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波纹状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波纹状翅片;1-1、折弯处;1-2、外扩部;1-2-1、外侧面;1-2-2、内侧面;2、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用于平行流换热器上的波纹状翅片与两侧扁管的配合结构,在波纹状翅片1的每个折弯处1-1的两端部位均设有外扩部1-2,外扩部沿着波纹状翅片的峰高方向设置,这样可使波纹状翅片在折弯处两端的峰高值增加,其中波纹状翅片的峰高在附图中用L表示。外扩部的外侧面1-2-1呈平面状,且与波纹状翅片的对应端外端面齐平。外扩部的内侧面1-2-2的形状与扁管对应端折弯处的形状相匹配,且外扩部的内侧面与扁管2对应端的折弯处形成接触配合,这样,通过多个折弯处两端的外扩部与位于两侧的多个扁管的两端形成配合,使波纹状翅片在沿着扁管的宽度方向形成限位。

上述结构中,外扩部的内侧面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弧形、线型等外扩形状,只要保证与对应扁管的形状匹配即可,比如波纹状翅片两侧扁管的两端均采用常见的半圆状结构,则外扩部的内侧面呈圆弧状,外扩部的内侧面与扁管的端部形成圆弧面接触配合。

在外扩部的内侧面与扁管的端部采用圆弧面接触配合的情况下,在沿着波纹状翅片的峰高方向上,外扩部延伸至对应扁管的中纵面位置,即扁管厚度一半的位置。

上述波纹状翅片可以是普通形状的波纹状翅片结构,也可是百叶窗式的波纹状翅片结构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