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983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工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清洗后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处理,传统烘干工艺是利用加热丝配合鼓风机形成热风循环对工件进行烘干,不仅功率消耗大,而且其所产生的高温环境不利于操作人员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工件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工件烘干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待清洗工件正上方的加热罩以及环设在加热罩内侧壁上的红外加热圈。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加热罩内侧壁环设红外加热圈,不仅加热效能高,并且热量集中在加热罩内,不容易外溢,节省环保;

2.升降驱动组件下部设置绝热部,有效降低加热罩内热量向上传递,保证升降驱动组件的正常运作。

3.烘干上板上设置排风机,排风机用于抽走由加热罩溢散至烘干室内的热量,避免烘干室内温度过高,影响工人操作。

4.传输组件旁侧设置且用于驱动旋转定位座转动的旋转驱动组件,使得工件在旋转的过程中均匀受热,进一步提高工件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件烘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纵向截面图。

标号说明:1加热罩、1-1通孔、2红外加热圈、3升降驱动组件、3-1气缸绝热杆、3-2气缸绝热管、3-3气缸拉杆、4保温层、5固定板、5-1垫柱、6传输组件、7烘干上板、7-1通风口、7-2排风机、8升降阻隔板、8-1侧升降驱动组件、9工件定位夹具、9-1底座、9-2旋转定位座、10旋转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件烘干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工件烘干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待烘干工件正上方的加热罩1以及环设在加热罩1内侧壁上的红外加热圈2。

工件烘干时,加热罩1将整个待烘干工件罩住,并通过红外加热圈2加热罩内空气,从而达到对工件烘干的效果。由于红外加热圈2直接环设在工件外周,加热效能高,并且热量集中在加热罩1内,不容易外溢,节省环保。

所述加热罩1内侧壁和红外加热圈2之间还设有保温层4。保温层4可有效防止加热罩1内热量外溢。

所述加热罩1的上侧面开设有通孔1-1,红外加热圈2上的热电偶通过所述通孔1-1向外引出。

它还包括带动加热罩1上下位移的升降驱动组件3。

所述加热罩1上侧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和加热罩1上侧面之间通过若干垫柱5-1固定连接,且固定板5的上侧面与升降驱动组件3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垫柱5-1设置使加热罩1和固定板5之间形成空气层,有效降低加热罩1上热量向固定板5传递。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3下部设有绝热部,所述绝热部包括气缸绝热杆3-1以及套设在气缸绝热杆3-1外的气缸绝热管3-2,所述气缸绝热杆3-1上端与升降驱动组件3的气缸拉杆3-3连接,其下端与固定板5连接。

绝热部设置可进一步降低加热罩1内热量向上传递,保证升降驱动组件3的正常运作。

它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罩1上侧的烘干上板7以及位于加热罩1左右两侧的升降阻隔板8。

工件烘干装置设置在烘干室内,烘干室沿左右方向延伸,当待烘干工件输送至加热罩1正下方时,升降阻隔板8下降,其与烘干上板7以及烘干室前后面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烘干上板7开设有通风口7-1,通风口7-1上设置排风机7-2。排风机7-2用于抽走由加热罩1溢散至烘干室内的热量,避免烘干室内温度过高,影响工人操作。

所述升降阻隔板8通过设置在烘干上板7上的侧升降驱动组件8-1控制上下位移。

它还包括传输组件6以及若干间隔设置在传输组件6上的工件定位夹具9;所述工件定位夹具9包括与传输组件6固定的底座9-1以及转动设置在底座9-1上的旋转定位座9-2;它还包括设置在传输组件6旁侧且用于驱动旋转定位座9-2转动的旋转驱动组件10。待烘干工件固定在旋转定位座9-2上。

工件定位夹具9用于固定待烘干工件,并通过传输组件6将待烘干工件由左至右依次输送至加热罩1下方,加热罩1烘干的同时,旋转驱动组件10驱动旋转定位座9-2转动,使得工件在旋转的过程中均匀受热,进一步提高工件烘干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