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813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生产泡沫产品时,需要用到泡沫成型机将模具中的泡沫产品制造出来。在制造过程中,先往模具中输入水蒸气,再输入水进行冷却,然后抽真空,最后输入气体,然后排出模具中的产品。

输入水进行冷却模具时,大多数利用冷凝器进行冷却。在冷却时,将水蒸汽通入冷凝器的入口,经冷凝器内部冷却后在由冷凝器的出口排出。在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的内部结构多数为设有冷却管,冷却管盘旋在冷凝器的内部,水蒸汽进入冷却管后,在冷却管内沿着管道进行盘旋,将水蒸汽进行冷却。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冷却管的使用量较大,制造成本高,且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解决了上述在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分离筒体,其设有进气管,用于输入水蒸气,其中分离筒体的内部端部设有分离管,与进气管连通,用于存储水蒸气;冷凝筒体,与分离管连通,以对从分离管输入进来的水蒸气进行冷却;其中,分离管的底部设有过滤层,用于对水蒸气在分离管内形成的液体进行过滤,以使得分离管内保留水蒸气。

其中,冷凝筒体的内部端部设有冷凝管,与分离管连通,用于对从分离管输入进来的水蒸气进行冷却。

其中,冷凝筒体设有出气管,用于与真空泵连接,以通过真空泵将经过冷凝管冷却后的水蒸气抽出。

其中,冷凝管的底部设有开孔,以通过开孔排出冷凝管内的液体至冷凝筒体内。

其中,上述的冷凝器组件还包括连接管,其中分离管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管连通。

其中,分离筒体的内壁的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水位计,用于检测分离筒体内的液体的水位。

其中,分离筒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口,用于在第一水位计检测到分离筒体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值时,排出分离筒体内的液体。

其中,冷凝筒体的内壁的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二水位计,用于检测冷凝筒体内的液体的水位。

其中,冷凝筒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用于在第二水位计检测到冷凝筒体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二预设值时,排出冷凝筒体内的液体。

其中,上述的冷凝器还包括消声器,设置在连接管上。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额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分离筒体,其设有进气管,用于输入水蒸气,其中分离筒体的内部端部设有分离管,与进气管连通,用于存储水蒸气;冷凝筒体,与分离管连通,以对从分离管输入进来的水蒸气进行冷却;其中,分离管的底部设有过滤层,用于对水蒸气在分离管内形成的液体进行过滤,以使得分离管内保留水蒸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凝器组件的制造成本低,且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筒体,2-冷凝筒体,3-消音器,4-底板,5-支架,11-进气管,12-分离管,13-过滤层,14-第一排水口,15-第一排水口阀门,16-分离顶封板,17-分离管组件,18-进气管阀门,21-冷凝管,22-出气管,23-连接管,24-第二排水口,25-第二排水口阀门,26-冷凝顶封板,27-喷淋管组件,28-冷凝出口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一种冷凝器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该冷凝器组件包括分离筒体1、冷凝筒体2和消声器3。

分离筒体1设有进气管11,用于输入水蒸气,其中分离筒体1的内部端部设有分离管12,分离管12与进气管11连通,用于存储水蒸气。优选地,分离管12的底部设有过滤层13,过滤层13用于对水蒸气在分离管12内进行过滤,以使得分离管12内保留水蒸气。具体地,过滤层13具体可以包括活性炭层、过滤棉层或细沙层。

进一步地,分离筒体1设有进气管阀门18,进气管阀门18用于控制进气管11的通断,以使得进气管11与分离筒体1连通,进而使得水蒸气进入分离筒体1内部。分离筒体1的顶部还设有分离顶封板16和分离管组件17,分离顶封板16用于将分离筒体1的内部保持密封状态。分离管组件17设置在分离顶封板16上,可用于调节分离筒体1内部的水蒸气的压力。

进一步地,在分离筒体1的内壁的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水位计,用于检测分离筒体1内的液体的水位。具体地,分离筒体1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口14,用于在第一水位计检测到分离筒体内1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值时,排出分离筒体1内的液体。具体地,在分离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阀门15,第一排水口阀门15用于控制第一排水口14的通断,第一排水口阀门15与第一水位计连接,在第一水位计检测到分离筒体内1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排水口阀门15打开,第一排水口14排水。

冷凝筒体2与分离管12连通,以对从分离管12输入进来的水蒸气进行冷却。具体地,冷凝筒体2的内部设有冷凝管21,冷凝管21与分离管12连通,冷凝管21用于对从分离管12输入进来的水蒸气进行冷却。具体地,冷凝器组件还包括连接管23,分离管12通过连接管23与冷凝管21连通,从而将从分离筒体1内的经过滤的水蒸气通入至冷却筒体2内。

进一步地,冷凝筒体2设有出气管22,用于与真空泵连接,以通过真空泵将经过冷凝管21冷却后的水蒸气抽出。优选地,冷凝筒体2上还设有冷凝出口阀门28,冷凝出口阀门28用于控制出气管22的通断。优选地,冷凝器21的底部设有开孔,以通过开孔排出冷凝管21内的液体至冷凝筒体2内。

进一步地,冷凝筒体2的顶部设有冷凝顶封板26和冷凝管组件27,冷凝顶封板26用于将冷凝筒体2的内部保持密封状态。冷凝管组件27设置在冷凝顶封板26上。

优选地,冷凝筒体2的内壁的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二水位计,用于检测冷凝筒体2内的液体的水位。具体地,冷凝筒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24,用于在第二水位计检测到冷凝筒体2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二预设值时,排出冷凝筒体2内的液体。具体地,冷凝筒体2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水口阀门25,第二排水口阀门25用于控制第二排水口24的通断,第二排水口阀门25与第二水位计连接,在第二水位计检测到冷凝筒体2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第二排水口阀门25打开,第二排水口24排水。

冷凝器组件还包括消声器3,设置在连接管23上。应理解,当水蒸气通入分离筒体1内部的分离管12内,经过滤层13过滤后,再通过连接管23进入冷凝筒体2内部的冷凝管21内。在这过程中,水蒸气行成的气流从分离管12流出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在连接管23上设置有消声器3,降低了水蒸气的气流所产生的噪音,并使得该气流进入冷凝管21内的气流的冲击力减小,从而也降低了该气流在冷凝管21内部的震动所产生的噪音。应理解,连接管23上还设有控制阀,用于控制连接管23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筒体1和冷凝筒体2的底部均设置在底板4上,底板4用于固定分离筒体1和冷凝筒体2。进一步地,在分离筒体1和冷凝筒体2上设有支架5,该支架5可设置在墙壁上,以将冷凝器组件固定在墙壁上。本冷凝器组件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筒体1和冷凝筒体2可呈圆柱状,亦可呈立方体状或其它结构的立体形状,均满足将水蒸汽以及其它液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并冷却,以将水蒸汽或液气混合物冷却分离。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凝器组件,将水蒸气进行初步分离,以将水蒸气中的杂质过滤出去,并进一步地将较为纯净的水蒸气进行冷却,使水蒸气转化为液体状态,得到较纯净的液体,具有较好的分离冷却效果;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被吸收,对环境的噪音影响小;制造成本较低,可应用与多个领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