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32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快速发展,立式空调器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然而纵观近几年立式空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立式空调器出风口采用竖立式设置结构,此类立式空调器的面板通常有竖立设置的出风口,出风口与风道连通。为了避免空气关机后灰尘或杂物进入风道内,通常在出风口设置与出风口相对的活动门体或面板以在空调器关闭时遮住出风口。上述在出风口设置有活动门体的立式空调器,以满足活动门体的正常运转,通常需要预留足够的运动空间,并且需要设置复杂的驱动机构,组装工序繁琐,从而造成开发成本过高,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道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立式空调器遮住出风口的结构过于复杂,而导致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一侧形成进风口,另一侧形成出风口;以及导风组件,包括多条导风板及用于驱动多条所述导风板的驱动件,多条所述导风板并行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至少两端与所述蜗壳枢接;多条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位置及闭合位置,多条所述导风板处于导风位置时,相邻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间隙;多条所述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相互搭接以封闭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之间的两所述端板,所述第一围板、第二围板及两端板围合形成所述风道;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端板枢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包括板状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与两所述端板枢接;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内板面和外板面,以及位于所述内板面及外板面之间的侧面;多条所述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内板面朝向所述风道,相邻两导风板的邻近侧面相互搭接。优选地,所述侧面相对内板面或外板面倾斜,相邻两导风板的邻近侧面倾斜搭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内板面的多个枢接件,多个枢接件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条所述导风板上的枢接件并排设置;所述蜗壳还包括多条连接所述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的横杆,以及自所述横杆向所述风道的出风侧延伸的枢接杆,所述枢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枢接件枢接。优选地,所述枢接件包括两凸耳以及连接两凸耳的枢轴,所述凸耳设于所述本体内的板面且相对设置,所述枢接杆的自由端形成有与所述枢轴对接并呈半开放设置的枢孔。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多个曲柄及至少两连杆,所述曲柄包括轴套部,设于所述轴套部一端并沿所述轴套部径向延伸的连接部,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轴套部一侧连接轴;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风板的转轴对应的过孔,所述导风板的转轴穿置在所述过孔内,所述轴套部套设于所述转轴外露于所述端板的一端;每一所述连杆上设有与至少两个所述曲柄的所述连接轴枢接的连接孔;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轴套部以通过所述连杆驱动多条所述导风板。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件的周面上凸设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搭接板对应的螺孔柱。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进风结构,另一侧形成有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结构;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并邻近所述进风结构;以及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相接,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结构相接;该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部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一侧形成进风口,另一侧形成出风口;以及导风组件,包括多条导风板及用于驱动多条所述导风板的驱动件,多条所述导风板并行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至少两端与所述蜗壳枢接;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位置及闭合位置,多条所述导风板处于导风位置时,相邻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间隙;多条所述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相互搭接以封闭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及与所述后壳前侧扣合的面板组件,所述出风结构为设于所述面板组件上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出风格栅。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通过多条导风板在处于闭合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之间相互搭接,以使多条导风板整体呈门状结构,进而遮挡风道的出风口,防止在蜗壳的风道停止送风时,外界的灰尘等杂物进入风道。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实现封闭风道出风口的结构,相较现有的活动门体或面板结构更简单,由此,降低了相应空调器整机成本并提高了该空调器的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导风位置;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立式空调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风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6中风道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6中风道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1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1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道组件21导风板232连接部1蜗壳210导风间隙233连接轴11风道211本体24连杆12进风口212转轴241连接孔13出风口213枢接件200壳体14第一围板2131凸耳201容置腔15第二围板2132枢轴202进风结构16端板22驱动件203出风结构161过孔221搭接板204后壳162螺孔柱222固定孔205面板组件17横杆23曲柄300换热器组件18枢接杆231轴套部181枢孔2311套接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及6所示,该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1,参照图2及图4,蜗壳1内部形成有风道11,风道11一侧形成进风口12,另一侧形成出风口13;以及导风组件,参照图3、图5及图7,该导风组件包括多条导风板21及用于驱动多条导风板21的驱动件22,多条导风板21并行设于出风口13处,导风板21至少两端与蜗壳1枢接;导风板21具有导风位置及闭合位置,多条导风板21处于导风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形成导风间隙210;多条导风板21处于闭合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21相互搭接以封闭出风口13。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用以与空调器的风轮配合以在风道11的进风口12处形成负压将空气吸入风道11,被吸入风道11的风经风轮从风道11的出风口13送出。为了适应立式空调器,蜗壳1整体一般呈长条状,且在空调器处于正常使用的安装位置时,蜗壳1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现有的立式空调器其多条导风板21一般以整体摆动的方式改变出风方向,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位置关系也是固定的。本实施例的导风组件,其多条导风板21处于导风位置时,则与现有的立式空调器的导风近似;而多条导风板21处于闭合位置时,多条导风板21在其宽度方向相连,且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密封搭接,从而形成封闭出风口13的“门体”结构。驱动件22可以为间接驱动,如中间设置传动结构,也可以为直接驱动,如直接采用电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100通过多条导风板21在处于闭合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相互搭接,以使多条导风板21整体呈门状结构,进而遮挡风道11的出风口13,防止在蜗壳1的风道11停止送风时,外界的灰尘等杂物进入风道11。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100实现封闭风道11出风口13的方案,相较现有的活动门体或面板结构更简单,由此,降低了相应空调器整机成本并提高了该空调器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4,以及图7至图11,蜗壳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14及第二围板15,以及设于第一围板14及第二围板15之间的两端板16,第一围板14、第二围板15及两端板16围合形成风道11;导风板2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板16枢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了将风道11内的风流畅地送出而不产生过多的噪音,第一围板14及第二围板15的横截面形状呈凹向一致的弧形,蜗舌形成在第一围板14或第二围板15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蜗壳1的端板16位于蜗壳1的长度方向上,导风板21的两端分别与蜗壳1的两端板16枢接,即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与蜗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如此,可以在实现导风及封闭出风口13的同时,可以减少导风板21的条数。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5、图11至图13,导风板21包括板状本体211及设于本体211两端的转轴212,转轴212与两端板16枢接;本体211具有相对的内板面和外板面,以及位于内板面及外板面之间的侧面;多条导风板21处于闭合位置时,内板面朝向风道11,相邻两导风板21的邻近侧面相互搭接。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中示出了四条导风板21。导风板21的侧面位于导风板21宽度方向上,该侧面可以为平面、弧面或阶梯面。优选地,所述侧面相对内板面或外板面倾斜,相邻两导风板21的邻近侧面相倾斜搭接。如此,既能扩大密封面,又能方便相邻的两导风板21以摆动的方式实现密封搭接,进而进一步简化相应的驱动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的搭接还可以是一导风板21的内板面与邻近的另一导风板21的外板面搭接。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5、图11、图13及图14,导风板21还包括设于本体211内板面的多个枢接件213,多个枢接件213沿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条导风板21上的枢接件213呈排设置;蜗壳1还包括多条连接第一围板14及第二围板15的横杆17,以及自横杆17向风道11的出风侧延伸的枢接杆18,枢接杆18的自由端与枢接件213枢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风板21呈长条状,因此,即使在设计上相邻两导风板21之间可以实现密封搭接,也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以及导风板21本身的弯曲变形,而导致实际上搭接密封性较低。通过在导风板2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枢接件213与枢接杆18枢接,可以防止导风板21,特别是其中段,沿垂直于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弯曲变形。蜗壳1方面,横杆17与枢接杆18组合形成供导风板21枢接的支架,这种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最出风造成影响。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4,枢接件213包括两凸耳2131以及连接两凸耳2131的枢轴2132,凸耳2131设于本体211内的板面且相对设置,枢接杆18的自由端形成有与枢轴2132对接并呈半开放设置的枢孔181。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凸耳2131之间的枢轴2132可以直接与枢孔181卡接,因此安装非常便利,可以理解的是,枢孔181的轴线与导风板21的转轴212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枢孔181的开口的宽度可稍小于枢孔181的内径,如此,既可以保证枢接配合,又能避免过大的装配阻力。进一步地,参照图7至图12,导风板21组件还包括多个曲柄23及至少两连杆24,曲柄23包括轴套部231,设于轴套部231一端并沿轴套部231径向延伸的连接部232,以及凸设于连接部232背离轴套部231一侧的连接轴233;端板16上设有与导风板21的转轴212对应的过孔161,导风板21的转轴212穿置在过孔161内,轴套部231套设于转轴212外露于端板16的一端;每一连杆24上设有与至少两个曲柄23的连接轴233枢接的连接孔241;驱动件22驱动连接轴233套部231以通过连杆24驱动多条导风板2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轴套部231呈中空的筒状设置,连接部232呈板状设置,连接轴233的轴向与轴套部231的轴向一致。一连杆24至少与两曲柄23相连,一组导风板21及与该组导风板21相连的相应数量的曲柄23及两连杆24至少设置一驱动件22。通过设置连杆24,既可以实现同组的导风板21之间同步转动,又能减少使用驱动件22的数量。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8及图12,驱动件22为步进电机,驱动件22的周面上凸设有搭接板221,搭接板221上设有固定孔222,端板16上设有与搭接板221对应的螺孔柱16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钉穿过固定孔222旋入螺孔柱162内的螺孔,便可将驱动件22牢固地固定在端板16上,保证相应的驱动不卡壳。具体地,轴套部231远离端板16的一端设有供驱动件22的驱动轴穿置的套接孔2311。该套接孔2311的横截面为偏平状,驱动件22的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与套接孔2311的横截面相适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参照图1、图2、图4及图6,该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200,内部形成有容置腔201,壳体200的一侧设有与容置腔201连通进风结构202,另一侧形成有容置腔201连通的出风结构203;换热器组件300,设于容置腔201并邻近进风结构202;以及风道组件100,设于容置腔201,蜗壳1的进风口12与换热器组件300相接,出风口13与出风结构203相接;该风道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立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壳体200包括后壳204及与后壳204前侧扣合的面板组件205,出风结构203为设于面板组件205上并与出风口13对应的出风格栅。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出风结构203的格栅在出风方向呈发散状,通过将出风结构203设置呈格栅状,则可以将风道11与空调器的外侧进行隔离,防止用户误碰风道11内转动的风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