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翅片增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910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高效翅片增压管。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设备、锅炉及冶金等行业的发展,相应地对换热管的传热效率也越来越重视,现有技术的换热管有光管和翅片管等,翅片管通过在换热管管内或管外增加翅片以增加换热管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但在换热管管内设置翅片较为麻烦,而如果单在换热管外设置翅片则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目前中国专利CN202420270U公开了一种新型翅片式换热管,包括有管体以及设置在管体外壁的翅片,所述的管体内还设置有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的深度为管体壁厚的1/3至1/2;该设计在具体生产时直接采用多层翅片堆叠后直接在翅片堆叠打孔进行生产,但实际使用中,由于为了保证密封性,其翅片之间呈挤压状,因此没有办法保证很好的空气接触面,因而换热效果的提高并不是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增压器的高效换热的新型高效翅片增压管,本增压管可以增加扰流效果且单位面积内换热效果好。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 效翅片增压管,包括管体、翅片一和翅片二,所述翅片一为竖直且上窄下宽的片状结构,所述翅片一与管体焊接,所述翅片二包括竖直主翅片和水平副翅片若干,所述水平副翅片自上而下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翅片二与管体之间为可拆式连接,还包括扰流子,所述扰流子包括中心轴和设在中心轴上的螺旋状挡片,所述中心轴的形状为多个梭形首尾相连,每若干梭形构成扰流单元,每个扰流单元的梭形纵向截面两端大且中间小,所述螺旋状挡片还与管体内壁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一和翅片二之间彼此相邻。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一的高度高于翅片二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表面还设有用于增大换热接触面积的凹陷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陷面位于翅片一与管体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一与竖直主翅片之间的间距为-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前、后螺旋状挡片旋转一周长度逐渐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一与竖直主翅片之间的间距为3-5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主翅片与每个扰流单元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处于同一平面。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分利用了多翅片增加空气接触面同时保证了空气流通的效果,并且这样的设计仍可以便于铸造,将翅片二和翅片一分体式铸造再分别通 过卡接和焊接的方式与管体连接,这样的设计不仅生产方便、换热增压效果好,并且装配方便;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换热增压效果,采用了扰流子,并且该扰流子的扰流单元和翅片二相配合,从而在管体内位于翅片二的部位大幅增加了换热的效果,由于竖直主翅片与每个扰流单元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处于同一平面,所以管体内位于扰流单元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的液氮类冷液会进一步气化,而由于翅片二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气化效果,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扰流效果且单位面积内换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新型翅片式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管体,2、翅片一,3、翅片二,31、竖直主翅片,32、水平副翅片,4、扰流子,41、中心轴,42、螺旋状挡片,4a、扰流单元,5、凹陷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高效翅片增压管,包括管体1、翅片一2和翅片二3,所述翅片一2为竖直且上窄下宽的片状结构,所述翅片一2与管体1焊接,所述翅片二3包括竖直主翅片31和水平副翅片32若干,所述水平副翅片32自上而下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翅片二3与管体1之间为可拆式连接,还包括扰流子4,所述扰流子4包括中心轴41和设在中心轴上的螺旋状挡片42,所述中心轴41的形状为多个梭形首尾相连,每若干梭形构成扰流单元4a,每个扰流单元4a的梭形纵向截面两端大且中间小,所述螺旋状挡片42还与管体1内壁相抵;所述翅片一2 和翅片二3之间彼此相邻;所述翅片一2的高度高于翅片二3的高度;所述管体1的表面还设有用于增大换热接触面积的凹陷面5;所述的凹陷面5位于翅片一2与管体1的连接处;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卡接;所述翅片一2与竖直主翅片31之间的间距为3-5厘米;所述前、后螺旋状挡片旋转一周长度逐渐增加;所述竖直主翅片31与每个扰流单元4a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分利用了多翅片增加空气接触面同时保证了空气流通的效果,并且这样的设计仍可以便于铸造,将翅片二和翅片一分体式铸造再分别通过卡接和焊接的方式与管体连接,这样的设计不仅生产方便、换热增压效果好,并且装配方便;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换热增压效果,采用了扰流子,并且该扰流子的扰流单元和翅片二相配合,从而在管体内位于翅片二的部位大幅增加了换热的效果,由于竖直主翅片与每个扰流单元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处于同一平面,所以管体内位于扰流单元的纵向截面最小的梭形的液氮类冷液会进一步气化,而由于翅片二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气化效果,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扰流效果且单位面积内换热效果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