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520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属于吸波剂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科技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丰富电子产品的同时,也带了电磁波,使得电子设备间相互干扰,也让人体暴露在电磁波的辐射当中,使得能吸收或者削弱电磁波的吸波材料应运而生。

吸波剂是制造吸波材料的主体材料。金属合金颗粒经过湿磨—沥干—烘干—热处理等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后才能获得高磁导性的片状化的吸波剂。沥干是吸波剂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序,目的在于让溶剂与片状化后的金属合金粉充分分离,缩短烘干的时间。

常见的沥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球磨完后的粉末经过简单的沉淀,分离溶剂后,在敞开式的料框下让残留的溶剂自然挥发;另外一种是经过布袋压滤机压滤。前一种方式可以减少设备,操作简单,但溶剂残留多;后一种虽然溶剂残留比前者有改善,但效率不高。此外,这两种方式都在敞开的空间进行,溶剂挥发损耗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也危害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沥干作业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所述真空沥干装置包括沥罐、漏斗、过滤桶、真空泵、控制柜、顶盖、压力调节阀、扣锁、止回阀、真空管、观察窗、排液阀、活动平板车漏斗 通过法兰放置沥罐上,沥罐设有观察窗,罐底设有排液阀,过滤桶放入漏斗内,顶盖设有压力调节阀与漏斗的法兰通过扣锁紧扣密封,真空管路上设有止回阀,过滤罐、真空泵和控制柜固定在活动平板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中间为圆筒形状,漏斗上方焊有法兰,法兰设有密封槽,放置密封圈;漏斗下方逐渐缩小为漏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桶使用400~500目的滤网。

球磨后的湿料装入过滤桶,盖好后,启动真空泵进行沥干,即可将溶剂与片状粉分离。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本方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滤网和漏斗更换清洗便捷;同时溶剂的分离回收在密闭的沥罐中进行,没有溶剂挥发,提高作业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此外粉末和溶剂在真空下进行,分离效果好,可以缩短下游烘干工序的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沥罐;2、漏斗;3、过滤桶;4、真空泵;5、控制柜;6、顶盖;7、压力调节阀;8、扣锁;9、止回阀;10、真空管;11、观察窗;12、排液阀;13、活动平板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一种吸波剂用真空沥干装置,包括沥罐1、漏斗2、过滤桶3、真空泵4、控制柜5、顶盖6、压力调节阀7、扣锁8、止回阀9、真空管10、观察窗11、排液阀12、活动平板车13等;沥罐1设有观察窗11,罐底 设有排液阀12;漏斗2中间为圆筒形状,漏斗2上方焊有法兰,法兰设有密封槽,放置耐溶剂密封圈;漏斗2下方逐渐缩小为漏嘴结构,漏斗2通过法兰盘架在沥罐1上;过滤桶3用500目的滤网做网袋,过滤桶3放入漏斗2内;顶盖6设置有压力调节阀7,与漏斗2的法兰通过扣锁8紧扣密封;真空管10路上设有止回阀9;过沥罐1、真空泵4和控制柜5固定在活动平板车13上。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沥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真空罐上依次放入漏斗2和过滤桶3;把球磨后的片状粉浆倒入过滤桶3中;顶盖6盖在漏斗2上面,用扣锁8紧固;然后启动真空泵4开始沥干;通过观察窗11可以观察溶剂分离的状态;漏斗2不再有溶剂流出,关闭真空泵4;缓慢打开压力调节阀7,内外压力恢复一致时,通过排液阀12回收溶剂;然后松开扣锁8,移开顶盖6,拿出过滤桶3,取出滤干溶剂后的片状粉,清理漏斗2,沥干作业完成。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