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001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中频炉是现代冶金的重要工具,对冶金和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频炉采用线圈感应加热,线圈的周围采用氧化铝或者氧化镁沙坩埚密封,在密封的坩埚中熔炼金属,该方式熔炼金属具有加热快,合金烧损少,合金成份控制精确的特点。

由于中频炉采用陶瓷类等脆性材料做熔炼耐火材料,加料时容易被沉重金属锭破坏,因此传统加料采用人工搬运逐根添加。人工加料方式效率低下,由于合金熔炼时产生高温辐射,给工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对工人的体力和健康造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不断涌现,现代冶金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传统人工加料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为解决中频炉人工加料的困难,提出一种中频炉自动加料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未解决现有技术中中频炉加料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能够有效的将中频炉熔炼的金属锭一次性添加到中频炉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包括装料桶、可燃底座和运输装料桶的天车,所述装料桶为采用钢结构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添加熔炼原材料后框架结构可以维持原有固定尺寸;所述装料桶上部设置有用于所述天车吊装的吊环,所述装料桶底部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可燃底座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挂钩对应数量的圆环,所述可燃底座通过所述圆环与挂钩配合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装料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为带锁定机构的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装料桶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吊环。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挂钩均匀设置在所述装料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装料桶为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可燃底座为大小与所述装料桶相适应的圆形或矩形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可燃底座为麻绳或纤维绳编制的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装料桶的外径小于中频炉的内径,可以比较轻松放入中频炉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以有效将所需要的熔炼的合金锭一次性添加到中频炉内,有效避免了人工搬运效率低下;

2、采用天车起吊,避免人工与高温的中频炉接触,这样能够减少人员操作的危害;

3、可以根据金属的熔炼特性,合理有效的控制将不同原材料加入在中频炉内的具体位置;

4、采用天车起吊,缓慢放入中频炉腔内,底部可燃绳熔断后原材料整体缓慢的进入到中频炉内,避免因高温环境下人工操作不当对坩埚的撞击损害;

5、可以在升温熔炼前准备,上批熔炼结束后,可以快速加料,避免了因人工加料的降温等待过程,减少中频热量的损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升了冶炼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的加料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的装料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的装料桶的主视图;

1、吊环,2、装料桶,3、挂钩,4、圆环,5、可燃底座,6、天车,7、中频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例采用350kg的中频炉,中频炉的内径尺寸为50cm,高70cm,一次性熔炼量为100~300kg。

如图1至3所示,一种中频炉加料装置,包括装料桶2、可燃底座5和运输装料桶2的天车6,所述装料桶2为采用钢结构焊接而成的圆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直径为45cm,高为70cm,框架底部均匀设置有4个挂钩3,所述挂钩3为带锁定机构的挂钩;所述装料桶2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所述天车6吊装的吊环1,所述可燃底座5为麻绳编制的圆形底座,直径与所述装料桶2相同,所述可燃底座5的周围均匀设置有4个圆环4,所述可燃底座5通过所述圆环4与挂钩3配合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装料桶2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燃底座5为纤维绳编制的圆形底座。

熔炼前,将原材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将金属或合金锭放入装料桶2内,可以根据金属的熔点特性有步骤的添加好放置好合金锭,待熔炼原材料装好后,采用天车6将装料桶2和原材料一起吊入中频炉7内。

开始升温后,通过金属涡流损耗产生的热量将可燃底座5的麻绳或纤维绳熔断,麻绳或纤维绳熔断后,天车6将装料桶2吊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为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