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0220发布日期:2019-06-18 23: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防冻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冻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用于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三十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现有技术的换热器在遇到寒冷天气的时候,换热器水管内部的水容易结冰,不仅影响了换热器的正常使用,同时结冰之后的水体积会增大,从而导致换热器的水管破裂,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冻的换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冻的换热器,包括一种防冻的换热器,包括主体和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还包括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散热管的内部;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连接线、排水组件、驱动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主体的一侧的中部,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排水组件设置在散热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线设置在散热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线绕过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均与排水组件连接;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移动套管、气囊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杆,各连接杆的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个移动轮,所述第一挡板套设在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移动套管套设在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板套设在移动套管上,所述气囊设置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套管上,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靠近移动套管的一端上,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套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微处理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给连接线的移动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轮,所述电机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与驱动轮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加固轮、两个伸缩杆和两个第二弹簧,两个伸缩杆分别水平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两个伸缩杆分别设置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固轮铰接在第二支撑杆的中部,所述加固轮与驱动轮相互抵靠,所述连接线设置在加固轮与驱动轮之间。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有一个导向轮,所述连接线绕过两个导向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与散热管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连接线穿过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为了使散热管内部的水可以全部流出,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一个旁路管,所述旁路管和散热管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动阀,各电动阀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冻的换热器中,通过排水机构,在换热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散热管内部的水排出,从而降低了散热管因水结冰膨胀而破裂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防冻性能,与现有排水机构相比,该排水机构通过气囊的膨胀和收缩,不仅提高了散热管排水的效率,同时不会影响散热管的正常使用,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冻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冻的换热器的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冻的换热器的旁路管与散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防冻的换热器的驱动组件与加固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散热管,3.移动轮,4.连接杆,5.第一挡板,6.气囊,7.第二挡板,8.第一弹簧,9.第一支撑杆,10.连接线,11.固定杆,12.导向轮,13.移动套管,14.旁路管,15.电动阀,16.伸缩杆,17.第二弹簧,18.第二支撑杆,19.驱动轮,20.加固轮,2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防冻的换热器,包括主体1和散热管2,所述散热管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还包括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散热管2的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连接线10、排水组件、驱动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的中部,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排水组件设置在散热管2的内部,所述连接线10设置在散热管2的内部,所述连接线10绕过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线10的两端均与排水组件连接;

其中,当换热器停止使用的时候,在加固组件的作用下,提高了连接线10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稳定性,之后通过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从而驱动连接线10在散热管2的内部移动,从而通过连接线10驱动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移动,当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正向移动的时候,排水组件膨胀,从而通过排水组件将散热管2内部的水排出,当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反向移动的时候,排水组件收缩,从而防止水流逆流,从而提高了排水组件的排水效果,当换热器内部的水排空之后,进而降低了因换热器内部的水结冰膨胀而导致换热器损坏的几率;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9、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7、移动套管13、气囊6和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杆4,各连接杆4的远离第一支撑杆9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个移动轮3,所述第一挡板5套设在第一支撑杆9的一端,所述移动套管13套设在第一支撑杆9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板7套设在移动套管13上,所述气囊6设置在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7之间,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挡板5上,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套管13上,所述连接线1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杆9的靠近移动套管13的一端上,所述连接线10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套管13上;

其中,在各连接杆4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第一支撑杆9的稳定性,之后在各移动轮3的作用下,将连接杆4与散热管2的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从而提高了第一支撑杆9移动的顺畅度,当连接线10正向移动的时候,通过连接线10拉动移动套管13沿着第一支撑杆9向靠近第一挡板5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移动套管13驱动第二挡板7移动,从而在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7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使气囊6膨胀,从而使气囊6抵靠在散热管2的内壁上,之后通过连接线10驱动第一支撑杆9从散热管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而通过气囊6将散热管2中的水全部排出,当连接线10反向移动的时候,连接线10对移动套管13的拉力减小,从而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挡板7向远离第一挡板5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气囊6收缩,从而使水流可以在散热管2的内部流动。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换热器的自动化程度,所述主体1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微处理器(mcu),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微处理器电连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使微处理器可以与移动设备建立通讯,之后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控制换热器,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自动化程度。优选的,微处理器采用低功耗的arm系列微处理器。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21和驱动轮19,电机21为直流电源驱动的旋转电机。所述电机21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所述电机21与驱动轮19传动连接,所述电机21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通过电机21驱动驱动轮19转动,从而通过驱动轮19驱动连接线10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18、加固轮20、两个伸缩杆16和两个第二弹簧17,两个伸缩杆16分别水平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两个伸缩杆16分别设置在电机2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杆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16的远离主体1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二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1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固轮20铰接在第二支撑杆18的中部,所述加固轮20与驱动轮19相互抵靠,所述连接线10设置在加固轮20与驱动轮19之间;

其中,在两个伸缩杆16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第二支撑杆18的稳定性,之后在两个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支撑杆18向靠近驱动轮19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支撑杆18驱动加固轮20移动,从而在加固轮20的作用下,增大了连接线10与驱动轮19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了连接线10与驱动轮19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线10与驱动轮19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10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11,两个固定杆11的中部分别铰接有一个导向轮12,所述连接线10绕过两个导向轮12,在固定杆11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导向轮12的稳定性,之后在导向轮12的导向作用下,减小了连接线10与散热管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线10移动的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10与散热管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所述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连接线10穿过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减小了连接线10与散热管2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连接线10与散热管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为了使散热管2内部的水可以全部流出,所述散热管2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一个旁路管14,所述旁路管14和散热管2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动阀15,各电动阀15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当换热器需要排水的时候,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使散热管2两端的电动阀关闭,从而使水流无法继续流入散热管2的内部,之后通过微处理器控制旁路管14上的电动阀15打开,从而使散热管2内部的水可以通过旁路管14流出。

当换热器停止使用的时候,在加固组件的作用下,提高了连接线10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稳定性,之后通过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从而驱动连接线10在散热管2的内部移动,从而通过连接线10驱动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移动,当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正向移动的时候,排水组件膨胀,从而通过排水组件将散热管2内部的水排出,当排水组件在散热管2的内部反向移动的时候,排水组件收缩,从而防止水流逆流,从而提高了排水组件的排水效果,当换热器内部的水排空之后,进而降低了因换热器内部的水结冰膨胀而导致换热器损坏的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冻的换热器中,通过排水机构,在换热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散热管2内部的水排出,从而降低了散热管2因水结冰膨胀而破裂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防冻性能,与现有排水机构相比,该排水机构通过气囊6的膨胀和收缩,不仅提高了散热管2排水的效率,同时不会影响散热管2的正常使用,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