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092发布日期:2020-10-09 18: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所述过油管路螺旋盘绕于所述换热筒内,且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伸出所述换热筒,所述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封设于所述换热筒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挡水盘吊接于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换热筒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且所述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所述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盘的上端面的外周边缘均布设置有若干吊接片,各所述吊接片的上端均和所述上盖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向上凹陷形成有进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进口开设于所述进水缓冲腔的底部,所述挡水盘对应所述进水缓冲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出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水缓冲腔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机构还包括接水盘和若干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出水缓冲腔开口处的外周边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各所述支撑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筒包括主筒体、上连接筒体和下连接筒体,所述上连接筒体和所述主筒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下连接筒体和所述主筒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连接筒体上端的外周边缘和所述下连接筒体下端的外周边缘均环设有连接环片,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和两所述连接环片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外露于所述主筒体和所述上连接筒体的连接处,所述过油管路的出口端外露于所述主筒体和所述下连接筒体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通过各锁紧螺栓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密封环垫和第二密封环垫,所述第一密封环垫夹设于所述上盖板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垫夹设于所述下盖板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垫和所述第二密封环垫均为硅胶环垫。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过油管路盘绕于换热筒,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伸出换热筒,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上盖板和下盖板封设于换热筒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上盖板和下盖板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挡水盘吊接于上盖板并对应冷却液进口,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这样冷却液在进入换热筒时,首先会落于挡水盘上,并由档水盘的外周边缘直接流淌至过油管路,这样便实现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高效接触,如此也相当于提升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接触面积,进而也显著提升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周庆国;樊明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