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5578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9]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涡壳10和涡舌20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10和涡舌20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10和涡舌20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100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10和涡舌20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100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广品的品质。
[004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涡舌20包括: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
[0041]具体地,涡舌导风板22为沿上连接板2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涡舌导风板22与涡壳导风板1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下连接板23为沿涡舌导风板22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上连接板21与下连接板23位于涡舌导风板22的同一侧。
[0042]在该实施例中,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涡舌20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0043]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上述任一项的风道组件100,风道组件100位于风道内;和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与位于风道组件100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0044]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
[004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架40,固定架40设置在风道内。
[0046]具体地,固定架40包括:顶板41、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421、以及沿第一侧板421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43,且底板43和顶板41位于第一侧板421的同一侧;其中,顶板41与上板11连接和上连接板21连接,底板43与下板和上连接板21连接,且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连接,且换热器50位于固定架40与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0047]在该实施例中,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安装在固定架40上,使得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连接成的整体作为一个组件在装配线上操作,既降低了装配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又避免了将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先与壳体相连接,导致壳体被划伤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另外,顶板41、底板43和第一侧板421为一体式结构,既有效地保证了固定架40自身的强度,又使得固定架40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固定架40的生产效率
[004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板的边缘成型有与底板43相连接的连接板。
[0049]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的设置,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
[005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固定架40还包括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第一侧板4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422,且在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
[005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形成供风通过的空间,换热器50置于该空间内,换热器50的固定板可以为一个,并可根据立式空调器内部结构,使固定板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当然,换热器50的固定板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换热器50安装的可靠性。
[0052]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均为圆弧板。
[0053]在该实施例中,圆弧板可最大限度地将风导向换热器50,从而有效提升换热器50的换热效率,故设计第一侧板421和第一侧板421为圆弧板,这样,既使得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又使得固定架40具有导流作用。
[0054]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43连接。
[0055]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设置,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且支撑板与接水盘30 —体制成,既有效地保证了支撑板与接水盘3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接水盘30与固定架4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接水盘30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固定架40和换热器5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流入接水盘30内。
[005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0057]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支撑板与第一侧板421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接水盘30的装配工艺难度。
[005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
[0059]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水盘30时,会产生滴水声,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滴水声增大产生噪音,而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导致冷凝水飞溅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设计水盘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421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既能够避免滴水声过大产生的噪音,又能避免冷凝水飞溅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006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4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支撑柱均与壳体相连接,且一支撑柱与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连接,另一支撑柱均与风道组件100的涡舌20相连接。
[0061]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架40通过两支撑柱与壳体和涡壳10相连接,有效地降低了固定架40的装配工艺难度,从而使固定架40的装配简单方便。
[006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的上板11的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1,贯流风机的电机安装在凹槽111内。
[0063]在该实施例中,凹槽111与电机罩60配合将电机安装在上板11上,有效地利用的上板11上部的空间,避免了对导风通道结构的影响。
[0064]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集水面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
[0065]在该实施例中,因换热器50需要装配在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处,而接水盘30位于固定架40的底部,为了不影响贯流风机与换热器50之间的装配位置,即降低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设计接水盘30的集水面内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从而使得换热器50能够更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大大减少了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立式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0066]在本发明的在一个实施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