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和搭载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45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5(a)是表示与配管的突起部抵接的径向限制部的基本结构的图,是具有弹性可变的倾斜结构部的例子。
[0026]图5(b)是表示与配管的突起部抵接的径向限制部的基本结构的图,是具有能够进行弹性位移的弹性体部的例子。
[0027]图6是表示相邻的限制部的结构交错布置的状态的图。
[0028]图7 (a)是图6的导入配管侧的剖视图。
[0029]图7(b)是图6的导出配管侧的剖视图。
[0030]图8是表示由弹性体形成的径向限制部的一部分被切出缺口的状态的图。
[0031]图9是表示成为配管的承接部的第一支撑臂和成为压合部的第二支撑臂利用具有铰合效果的树脂一体成型的状态的结构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车辆用空调装置
[0034]10 壳体
[0035]11热交换器(加热器芯、蒸发器、加热冷却用热交换器)
[0036]20 配管
[0037]21导入配管
[0038]22导出配管
[0039]23突起部
[0040]61、62 缺口
[0041]100第一支撑臂
[0042]121a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
[0043]121b第一径向导入配管限制部
[0044]122a第一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
[0045]122b第一径向导出配管限制部
[0046]200第二支撑臂
[0047]221a第二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
[0048]221b第二径向导入配管限制部
[0049]222a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
[0050]222b第二径向导出配管限制部
[0051]500配管支撑单元
[0052]501配管支撑部
[0053]501a导入管支撑部
[0054]501b导出管支撑部
[0055]600铰合部
[0056]610锁合结构部
[0057]611卡止部
[0058]S小径部
[0059]L大径部
[0060]G台阶面
[0061]A倾斜状弹性体
[0062]B原材料状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示意性表示在用于达成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说明中必要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该部分的说明中,以必要的范围为主进行说明,省略说明的部分为公知技术。
[0064]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搭载在车辆(虚线)上的状态的示意图。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壳体10,在壳体10的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在空气通路中具备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热交换器11。如图1所示,在该热交换器11上连接有配管20,该配管20从空气通路向壳体10的外部引出。
[0065]热交换器11是公知的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用热交换器(蒸发器)、对送风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器芯)、或者冷却和加热两用的加热冷却用热交换器等。另外,在图1中,表示的是热交换器11的数量为一个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多个。
[0066]如图2所示,配管20具有导入配管21和导出配管22,在配管20的内部流通有热介质(例如,水、冷却剂、油、制冷剂等),并且配管20由金属材料(例如,铝、黄铜、不锈钢等)构成。配管20的一侧与热交换器11连接,将热介质导入热交换器,或者从热交换器导出热介质。另外,配管20的另一侧与未图示的公知的热介质供给系统(例如,发动机排热的冷却系统、空调用制冷循环)连接。由此配管20能够使热介质在热交换器11与热介质供给系统之间流通。
[0067]对配管20的另一侧不被支撑的情况进行说明。车辆行驶的振动导致共振,而可能会产生不希望发生的配管变形。另外,在车辆的制造阶段,在配管20的另一侧与热介质供给系统连接(例如,与弹性软管、金属配管连接)的工序中,作用有外力,也可能会产生不希望发生的配管变形。
[0068]于是,如图2所示,在配管20的另一侧设置有在配管的外形侧突出为大致圆盘状的突起部。而且,通过利用配管支撑单元500来夹持该突起部23 (图1),能够防止不希望发生的配管变形。
[0069]配管支撑单元500形成为壳体10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0为不同部件但能够被牢固地支撑,通过夹持配管20来支撑配管20的另一侧。另外,配管支撑单元500的材料优选为利用注塑成型生产的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ABS、聚乙烯、丙烯酸树脂等)。利用注塑成型容易生产,并且由于利用树脂制成,因此配管支撑单元的重量轻。而且,如图3所示,配管支撑单元500具有第一支撑臂100和第二支撑臂200。在该例中,第一支撑臂100为承接部(载置配管20的部分),第二支撑臂200为压合部(弹性地压合载置于第一支撑臂的配管20的部分),第一支撑臂100和第二支撑臂200的上下位置也可以颠倒。另外,第一支撑臂100和第二支撑臂200也可以不是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上下方向上夹持配管,而是在左右方向上夹持。
[0070]<轴向限制部>
[0071]图3是表示成为配管的承接部的第一支撑臂和成为配管的压合部的第二支撑臂的配管支撑部501的基本形状的图。
[0072]第一支撑臂100形成有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a和第一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122a。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a具有:小径部S(不小于配管的外径、不大于突起部的外形的内径)、大径部L (不小于突起部外径的内径)、台阶面G(小径部与大径部在径向上相连接的面、轴向限制部)。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122a也同样地具有小径部S、大径部L、台阶面G。
[0073]第二支撑臂200形成有第二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221a和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222a。而且第二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221a和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222a分别具有小径部S、大径部L、台阶面G。
[0074]通过使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a与第二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221a靠近,小径部S和大径部L分别形成大致圆形的空间,能够收纳配管的突起部23。同样,通过使第一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122a与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222a靠近,小径部S和大径部L分别形成大致圆形的空间,能够收纳配管的突起部23。
[0075]这样,利用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a和第二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221a来形成导入配管支撑部501a,利用第一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122a和第二轴向导出配管限制部222a来形成未图示的导出配管支撑部。
[0076]图4表示在图3的第一支撑臂或者第二支撑臂上实际安装具有突起部23的配管20的状态,而成为利用台阶面G来限制向一个方向的移动(向图中右侧的移动)的状态。
[0077]<径向限制部>
[0078]图5是表不在图3所不的配管支撑部501中具备弹性体的例子,图5 (a)表不相对于配管20的轴向倾斜,并与配管20的外周面弹性抵接的弹性体(倾斜状弹性体A),图5(b)表示与配管的径向垂直,并与配管的外周面弹性抵接的弹性体(原材料状弹性体B)。这些弹性体与配管20的外周面弹性抵接,而成为限制配管20的径向移动的径向限制部。
[0079]倾斜状弹性体A与各个轴向限制部(121a、122a、221a、222a)连续,并由与轴向限制部相同的材料形成。原材料状弹性体B机械固定于各个轴向限制部(121a、122a、221a、222a),并由具有弹性力的材料(例如4?01、他1?、!1-他1?、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形成。机械固定使用例如经由接着剂的固定、使树脂部分与弹性体一体成型的固定等公知的方法进行。
[0080]〈夹持多个配管〉
[0081]图6表示第一支撑臂100和第二支撑臂200夹持多个配管(导入配管21、导出配管22),限制各个配管21、22在轴向的移动和在径向的移动的状态。在同一支撑臂中,相邻的配管支撑部彼此交错布置,例如在第一支撑臂100的导入配管21侧的限制部(第一轴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a、第一径向导入配管限制部121b)在图6中向纸面外侧凸的情况下,第一支撑臂的导出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