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602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一般用于制冷系统中,安装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气液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气态和液态制冷剂,使制冷剂均以气态的形式从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同时回冷冻油到压缩机中,润滑压缩机,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储存部分液态制冷剂。请参考图1,图I为一种典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气液分离器通常包括具有内腔室的筒体105,筒体10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进口管101和出口管102。出口管102在筒体105内腔保持一定的高度。可以将出口管102分为两部分,其中上部倾斜设置,下部竖直设置,出口管102的进气口朝向筒体内壁,且进气口平面竖直设置。进口管101在筒体105内腔的出气口与出口管102在筒体105内腔的进气口互相错开;出口管102的下部与进口管101同轴设置。当然,气液分离器也可以具有其他具体的结构形式。要求筒体105为具有一定容积的密闭内腔,同时该内腔要求在承受一定压力时无泄漏、破损现象。在整机装配时,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竖直朝下,进口管和出口管与整机上的管子相连,位于蒸发器之后压缩机之前。在工作过程中,气液混合气从进口管101进入,气体进入筒体105内腔后气流扩散,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滴落至筒体105内腔下端,气体上浮在外力的作用下进入出口管102,从出口管102导出后进入压缩机内。通过进口管101和出口管102管口错开的方式来防止液滴进入出口管,避免对压缩机造成液击。由于出口管102仅在下部与筒体105下端固定连接,出口管102在筒体105内腔的部分较长且处于悬空状态,对出口管102的固定作用有限,整机运行时,出口管102很容易振动发出噪声;另一方面,出口管102在筒体105内腔的进气口与筒体105内壁的距离过近,在长时间运行后,由于出口管102的固定作用有限,所以出口管102很容易因振动发生偏斜,从而导致出口管102的进气口与筒体105内壁贴住,造成出口管102的堵塞。此外,由于出口管102进气口与筒体105内壁距离过近,气液混合气从进口管101进入筒体105内腔后,经过筒体105内壁,在筒体105内壁的反射下,液体很容易直接进入出口管102,从而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影响整机使用。因此,如何固定出口管,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口管振动,从而避免产生噪声和出口管发生偏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制冷系统。该气液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口管振动,从而避免产生噪声和出口管发生偏斜。[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与所述筒体上端连接的进口管以及与所述筒体下端连接的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上部为弯管,所述出口管的下部为直管,所述出口管的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内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进气端水平设置。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进气端面竖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进气端口段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筒体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进气端面与所述筒体内壁保持预定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进气端竖直朝下。 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点焊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下端外壁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的环形面与所述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出口管包括位于所述筒体内腔的弯管元件和位于所述弯管元件下端的直管,所述弯管元件的下端和所述直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筒体进一步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与所述上端盖、所述下端盖固接的中间体;所述进口管与所述上端盖固接;所述出口管的直管部分与所述下端盖固接;所述出口管的弯管部分与所述中间体的内壁固接。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和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下端与所述筒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的上部为弯管段,所述出口管的下部为直管段,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筒体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不仅下端与筒体固定连接,出口管的上方即弯管部分也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加强了出口管的固定,在整机运行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口管振动,进而避免由于振动引起的噪声和出口管位置偏斜,尤其适用于大中型制冷系统中。

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液分离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弯管元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弯管元件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液分离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制冷系统。该气液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口管振动,从而避免产生噪声和出口管发生偏斜。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是以气液分离器出口管竖直朝下的方位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液分离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弯管元件的安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圆筒形状的中间体51,中间体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端盖3、下端盖4。上端盖3、中间体51和下端盖4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密闭内腔,同时该内腔承受一定压力时无泄漏、破损现象。当然气液分离器也可以具有其他具体结构形式。所述筒体5的上端设置有进口管1,所述进口管I的下端与所述上端盖3固定连接。所述筒体5的下端设置有出口管2,所述出口管2在所述筒体5内腔保持一定的高度,所述出口管2的上部为弯管21,下部为直管22 ;所述弯管21部分位于所述筒体5的内腔,所述直管22部分位于所述下端盖4的下端。所述出口管2的下方与所述下端盖4固定连接,所弯管21部分与所述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2的弯管21可以有多种具体结构形式,使得所述出口管2位于筒体5内腔的弯管21部分可以和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口管2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为方便描述,可以将所述出口管2的弯管21部分分为第一直管段211、第二直管段212、第三直管段213和第四直管段214(示于图3中)。其中第一直管段211水平放置,第一直管段211连接第二直管段212,第二直管段212和第四直管段214竖直放置,第三直管段213倾斜放置,第三直管段213连接第二直管段212和第四直管段214 ;第二直管段212的外壁与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连接部位如图3中a处所示,第四直管段214的下端与下端盖4的外壁固定连接。由于上述出口管2的结构设计使得出口管2在筒体5内腔的弯管部分可以与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所以进一步加强了出口管2的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整机运行过程中出口管2的振动,从而避免发出噪声和出口管2产生偏斜。第一直管段211的管口平面即出口管2的进气端面竖直设置,且与筒体5内壁保持一段距离d。第一直管段211的进气端面和进口管I的出气端面错开且相互垂直,可以有效地防止气液混合物从进口管I进入筒体5内腔后溅射进入出口管2,从而对压缩机造成液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管段211的管口平面与筒体5内壁的距离d是为了防止液体经筒体5内壁反弹后溅入出口管2,所以在设置时该段距离d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冲击溅落进入出口管2即可。在整机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气液混合物经过进口管I进入筒体5内腔,其中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地落入筒体5底部,气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进入出口管2。由于出口管2的进气端面和进口管I的出气端面相互垂直,且出口管2的进气口和进口管I的出气口采用了错开结构,所以避免了液体在下落过程中直接撞击出口管2的进气管口而进入出口管2中;又由于出口管2的进气端面和筒体5内壁保持了一定的距离d,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因为与筒体5内壁的冲击而反弹进入出口管2中。因此,所述出口管2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很好地固定出口管2,防止出口管2的振动,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液击,从而延长气液分尚器和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直管段211的进气端可以设置为倾斜面,即第一直管段211的管口平面倾斜设置,但要保证其倾斜面朝向下端盖4,从而保证气液混合物从进口管I进入筒体5后不会溅入出口管2的进气口。[0038]第一直管段211也可以倾斜设置,如果第一直管段211向上倾斜设置,要保证其管口平面竖直设置或倾斜朝向下端盖4,以免液体在下落过程中与出口管的进气口直接冲击而溅落进入出口管;如果第一直管段211向下倾斜设置,会减少筒体的有效容积。筒体的有效容积是指筒体所能够容纳的液体容量,当第一直管段211向下倾斜设置时,筒体5内液体积聚到一定容量时,后续进入筒体5内腔的液体与先前筒体5内的液体撞击可能会使液面飞溅进入出口管2,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筒体的有效容积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出口管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液分离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可以将所述出口管2 的弯管21'部分分为第一直管段211'、第二直管段212'、第三直管段213'、第四直管段214'和弯管段215',第一直管段211'竖直放置,弯管段215'连接第一直管段211'和第二直管段212',第一直管段211'的进气竖直设置且进气口竖直朝下,第一直管段211'和筒体5内壁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直管段212'、第三直管段213'和第四直管段214'的设置方式和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二直管段212、第三直管段213和第四直管段214的设置方式相同。由于第一直管段211'竖直设置且进气口竖直朝下,即第一直管段211'的管口和进口管I的管口朝着同一方向,所以当气液混合物经过进口管I进入筒体5内腔后,液体因重力自上而下落入筒体5内腔底部,不会和出口管2的管口直接撞击,从而避免了液体进入出口管2 ;此外,由于出口管2的管口竖直朝下,所以液体和筒体5内壁撞击后反弹进入出口管2的机会大大减小,更进一步地避免了液体进入出口管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弯管21'部分和筒体5的固定也可以选用其他方式,如在筒体5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定位支架7,弯管段215 ^与定位支架7固定连接(示于图5中)。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相比,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出口管虽然避免了液体进入筒体内腔后直接与出口管的进气口冲击,但是当筒体内液体达到一定容积后,液体继续下落会和已积聚在筒体内腔的液面撞击,溅起的液滴可能直接进入出口管,从而对压缩机造成液击,所以限定了气液分离器的有效容积。在具体设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出口管弯管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对上文所述出口管进行若干进一步的改进。为了更好地固定出口管2,在出口管2的下方与所述下端盖4固定连接处,进一步设置环形台阶(如图2和图4中所示),所述环形台阶的下环形面和下端盖4的内壁固定连接,增大了出口管2的固定面积,使得出口管2的固定更为可靠。为了便于装配,可以将出口管2加工为两部分,即位于筒体5内腔的弯管21部分和位于下端盖4下端的直管22部分,其中弯管21部分的下端和直管22的上端分别与下端盖4固定连接,其余具体结构设置与上述出口管2加工为整体的设置相同,不再赘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固定连接均可以通过焊接来实现,该种方式既简便又可靠。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此外,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过滤部件6,过滤部件6进一步包括过滤座和连接于所述过滤座上的过滤网。所述出口管2在筒体5内腔的下方侧壁设置有通孔,所述过滤座和所述通孔固定连接(如图2和图4中所示)。这样在筒体5内腔的少量液体可以经过滤部件6至出口管2导出。[00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 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5)、与所述筒体(5)上端连接的进口管(I)以及与所述筒体(5)下端连接的出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上部为弯管,所述出口管(2)的下部为直管,所述出口管(2)的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进气端水平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进气端面竖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进气端口段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筒体(5)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进气端面与所述筒体(5)内壁保持预定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进气端竖直朝下。
7.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5)内壁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的下端外壁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的环形面与所述筒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包括位于所述筒体(5)内腔的弯管元件(21)和位于所述弯管元件(21)下端的直管(22),所述弯管元件(21)的下端和所述直管(2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筒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进一步包括上端盖(3)、下端盖⑷以及与所述上端盖(3)和所述下端盖⑷固接的中间体(51);所述进口管(I)与所述上端盖(3)固接;所述出口管(2)的直管部分与所述下端盖(4)固接;所述出口管(2)的弯管部分与所述中间体(51)的内壁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制冷系统,包括筒体、与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的进口管以及与所述筒体下端固定连接的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下部为直管,所述出口管的下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的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的上方即弯管部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整机运行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出口管振动,进而避免由于振动发出的噪声,以及避免由于振动使出口管产生偏斜。
文档编号F25B43/00GK202470555SQ2012200471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