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995发布日期:2018-06-30 05:17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空调能耗也在逐年的上升。对于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蒸发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蒸发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性能的优劣。通过实验证明,在蒸发器内冷却回路的工质的质量流量一定的前提下,工质的换热系数随着自身干度的变化而变化,工质的干度不同,换热系数不同,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不同,因而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就不同。

目前的蒸发器一般由换热管和联箱组成,工作介质从进口导管进入,经过设置在蒸发器内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后,直接从出口导管流出,从而实现蒸发器的换热,但是在工质流动过程中,不能对工质的干度进行有效控制,因而造成了该种结构的蒸发器换热效率较低,导致顾客的满意度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蒸发器,有效提升换热效率,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器,有效提升换热效率,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发器,包括换热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侧的第一联箱和第二联箱,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进口导管和出口导管,所述第一联箱和所述第二联箱内部沿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还分别设置有隔板,任意一所述第一联箱上的所述隔板均与所述第二联箱上的所述隔板相互错开,且所述隔板将所述蒸发器分隔为蛇形通路,在所述第一联箱和/或所述第二联箱上还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连接在所述蛇形通路的上游,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蛇形通路的下游,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至少间隔有一个所述隔板,所述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供给装置,所述蛇形通路的上游和所述蛇形通路的下游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工质干度的干度检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进口导管可通过同一侧的联箱直接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出口导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同侧,或者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出口导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相同的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箱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联箱上。

优选的,当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出口导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同侧时,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第一联箱,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联箱。

优选的,当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出口导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同侧时,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口导管和所述第一联箱,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联箱和所述出口导管。

优选的,所述压力供给装置为液压泵,或者为单向阀。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蒸发器,包括换热管,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管两侧的第一联箱和第二联箱,蒸发器上设置有进口导管和出口导管,第一联箱和第二联箱内部沿与换热管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还分别设置有隔板,任意一第一联箱上的隔板均与第二联箱上的隔板相互错开,且隔板将蒸发器分隔为蛇形通路,在第一联箱和 /或第二联箱上还设置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连接在蛇形通路的上游,第二端连接在蛇形通路的下游,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至少间隔有一个隔板,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供给装置,蛇形通路的上游和蛇形通路的下游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工质干度的干度检测装置。干度检测装置检测蛇形通路上游的工质的干度,当检测到上游的工质的干度低于预设干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供给装置9开启,以使蛇形通路下游的高干度工质输送至蛇形通路的上游,同蛇形通路上游的低干度工质进行混合,使工质干度达到预设干度值,从而使得上游进入换热管的工质干度提高,使得蒸发器上游的传热系数增加;干度检测装置检测蛇形通路的下游的工质的干度,当检测到工质的干度高于预设干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供给装置9开启,以使蛇形通路上游的低干度工质输送至蛇形通路的下游,同蛇形通路下游的高干度工质进行混合,使工质干度达到预设干度值,从而使得下游进入换热管的工质干度降低,使得蒸发器下游的传热系数增加。因此,该装置可以实现对上游工质和下游工质之间的直接调节,无需经过蒸发器的中游,因而可以使得整体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增加,从而有效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公开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公开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公开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的具体名称如下:

1-换热管,2-第一联箱,3-第二联箱,4-进口导管,5-出口导管,6-隔板,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压力供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器,有效提升换热效率,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蒸发器,包括换热管1,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管1两侧的第一联箱2和第二联箱3,蒸发器上设置有进口导管4和出口导管5,第一联箱2和第二联箱3内部沿与换热管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还分别设置有隔板6,任意一第一联箱2上的隔板均与第二联箱3上的隔板6相互错开,且隔板6将蒸发器分隔为蛇形通路,在第一联箱2和/或第二联箱3上还设置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连接在蛇形通路的上游,第二端连接在蛇形通路的下游,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至少间隔有一个隔板6,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供给装置9,蛇形通路的上游和蛇形通路的下游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工质干度的干度检测装置。

需要解释的是,进口导管4处为蛇形通路的上游,出口导管5处为蛇形通路的下游。干度检测装置检测蛇形通路上游的工质的干度,当检测到上游的工质的干度低于预设干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供给装置9开启,以使蛇形通路下游的高干度工质输送至蛇形通路的上游,同蛇形通路上游的低干度工质进行混合,使工质干度达到预设干度值,从而使得上游进入换热管的工质干度提高,使得蒸发器上游的传热系数增加;干度检测装置检测蛇形通路的下游的工质的干度,当检测到工质的干度高于预设干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供给装置9开启,以使蛇形通路上游的低干度工质输送至蛇形通路的下游,同蛇形通路下游的高干度工质进行混合,使工质干度达到预设干度值,从而使得下游进入换热管的工质干度降低,使得蒸发器下游的传热系数增加。

因此,该装置可以实现对上游工质和下游工质之间的直接调节,无需经过蒸发器的中游,因而可以使得整体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增加,从而有效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还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在整体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单体换热器内部的调节,使用工况的调节范围更大,调节幅度更小;对于系统部分工况的调节,通过蒸发器干度控制的调节就能达到,从而降低系统能耗,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供给装置9可以为液压泵,也可以为单向阀。

进一步的,连接管路的第一端和进口导管4可通过同一侧的联箱直接连通。需要解释的是,连接管路的第一端可以和设置在同一侧的第一联箱2相连通,连接管路的第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同一侧的第二联箱3相连通,也就是说在第一端和进口导管之间未设置隔板6。

需要说明的是,进口导管4和出口导管5可以设置蒸发器的同侧,也可以设置在蒸发器的两侧,当然,便于安装的方便,在这里优选进口导管4和出口导管设置在蒸发器的同侧。

进一步的,连接管包括相同的第一连接管路7和第二连接管路8,且第一连接管路7 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联箱2上,第二连接管路8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联箱3上。如此设置,当需要进行干度调节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连接管路7内的工质流动,或者调节第二连接管路8内的工作流动,当然,两根连接管路同时工作,可以进一步的增大干度调节的速度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进口导管4和出口的导管5设置在蒸发器的同侧时,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7和第二连接管路8,且第一连接管路7的两端分别连通进口导管4和第一联箱2,第二连接管路8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联箱3。如此设置,可以节省连接管路的材料,安装设置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当进口导管4和出口导管5设置在蒸发器的同侧时,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7和第二连接管路8,第一连接管路7的两端分别连通进口导管4和第一联箱 2,第二连接管路8连通第二联箱3和出口导管5,如此设置,可以更加精确的调节工质的干度。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路为圆形金属管,当然,可以为铜管,也可以为铝管,由于铜管的材质具有坚固耐用,耐腐蚀的优点,因此在这里优选连接管为铜管。

为了提升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在换热管1的外部罩设有多个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蒸发器可为翅片式蒸发器,但是不局限于翅片式蒸发器,也可为面板式蒸发器,管壳式蒸发器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