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磁场提升污泥活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788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电磁场提升污泥活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且进水水质比较复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量增大导致负荷突然增加,进水中含有重金属,或进水pH较低或较高,以及进水温度较低导致污泥活性下降。而活性污泥的酶中,通常含有铁、钴和锰等金属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顺磁性。因此,在磁场条件下,可对其中的酶等微生物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善污泥的活性。目前,大都采用永磁材料来产生磁场,但永磁材料一般使用寿命只有10年左右,影响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使用永磁材料的装置,以便能够延长使用是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电磁场提升污泥活性的装置,通过使用电磁线圈和磁极头产生高强度的磁场,确保污泥活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避免使用永磁材料,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电磁场提升污泥活性的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为无顶无底的圆筒形,外部缠绕螺线圈;所述反应罐置于一个圆形罐状铁铠内;该铁铠包括壳体、下盖和上盖;所述上盖为圆环状,内置上磁极头;所述下盖为圆盘状,其内表面上设有下磁极头;所述上、下磁极头分别放置于所述反应罐的上、下端口处;所述上、下磁极头以及下盖上分别设有供污泥通过的过流孔;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外侧分别设有连接输送管道的出泥口和进泥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条纵向的通槽,便于所述螺线圈导线的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磁极头为T形,凸缘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磁极头为圆盘状,固定于下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泥口和进泥口均为漏斗形,其大端连接在铁铠的上盖或下盖上,小端连接污泥输送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电磁线圈和磁极头产生高强度的磁场,确保污泥活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避免使用永磁材料,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上盖;3-上磁极头;4-出泥口;5-过流孔;6-螺线圈;7-污泥;8-反应罐;9-下磁极头;10-电源;11-变压器;12-下盖;13-进泥口;14-螺栓;15-输送管;16-污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利用电磁场提升污泥活性的装置,包括反应罐8。所述反应罐8为无顶无底的圆筒形,外部缠绕螺线圈6。该螺线圈6连接到电源10和变压器11上,通电后可在所述反应罐8内产生电磁场。所述反应罐8置于一个圆形罐状铁铠内。该铁铠包括壳体1、下盖12和上盖2,且所述上盖2和下盖12分别通过螺栓14紧密固定在壳体1上,使其形成闭合的磁路,可防止所述反应罐8上的电磁场对其他设施产生磁力干扰。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条纵向的通槽,便于所述螺线圈6导线的引出。所述上盖2为圆环状,内置上磁极头3;所述下盖12为圆盘状,其内表面上设有下磁极头9。所述上、下磁极头分别放置于所述反应罐8的上、下端口处,可为磁力线传导提供较好的介质,减轻磁场强度的损失。所述上磁极头3为T形,凸缘部分通过螺栓14固定在所述上盖2上。所述下磁极头9为圆盘状,通过螺栓14固定于下盖12上。所述上、下磁极头和下盖上分别设有过流孔5,可供污泥7通过而进出反应罐8。所述上盖2和下盖12的外侧分别设有连接输送管道的出泥口4和进泥口13。所述出泥口4和进泥口13均为漏斗形,其大端连接在铁铠的上盖2或下盖12上,小端连接污泥输送管15。在连接进泥口13的输送管15上还设有污泥泵16,能够将污泥7泵入反应罐8中。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经过二沉池沉淀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通过输送管道和污泥泵而被输入反应罐中。反应罐上的螺线圈接通电源后,可在其中产生适当强度的电磁场,使进入其中的活性污泥中的金属离子得到激活,进而增强污泥的活性。然后,经过激活的污泥经出泥口排出,再经过输送管被送入污水处理生化反应池,对池中污水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并随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沉淀分离,再次被泵入反应罐中。如此循环往复,使活性污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不断的增强其活性。通过调节污泥泵的功率,可以改变污泥在反应罐中停留的时间。通常,可使污泥在反应罐中停留7小时为宜。同时,还可以调节变压器,使反应罐中的电磁场达到100~300mT,满足污泥活化的需要。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