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760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领域中三相分离器多用于生物污水处理中的UASB和EGSB反应器,用于分离气、液、固三相。通常三相分离器由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结构叠加而成,这种三相分离器结构复杂,安装难度大,而且需要多层叠加才能产生良好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现有技术中三相分离器机构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和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主体腔体内的上部,所述三相分离器底部呈锥形,且其底部具有开口,所述三相分离器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反应器主体的腔体内部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侧壁之间形成集气区;

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底部设置有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进料管连接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口呈收缩的锥形,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呈收缩的锥形,所述的第一进水管的出口伸入所述进口段内,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上 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进水管固定连接在第二进水管上的环形挡壁,所述进口段设置有负压接口;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口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喉管和第一扩散管,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进口段连接。

进一步地,为便于气体的分离,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斜锥体,所述斜锥体上下均呈锥形,所述的斜锥体设置在所述三相分离器开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为有效使得气体得到分离,避免其进入三相分离器内部,所述的斜锥体下部锥度大于其上部锥度。

具体地,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槽和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器,所述的储水槽与所述进料管连接;

所述的布水器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口呈锥形,所述的第四进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喉管和第二扩散管,所述的第三进水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喉管相对,所述第三进水管和第二喉管连接处形成负压区,所述第二喉管靠近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呈扩张状;所述的第二扩散管顶部设置有扩散嘴,所述的扩散嘴锥度大于所述第二扩散管的锥度。设置储水槽,能够使得布水管内能够均匀布水,确保布水器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正常进水,避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布水器的设置不仅能使得布水均匀,而且具有搅拌的效果,新污水与生化池内污水进行混合有效降低新污水COD浓度,避免COD浓度过高对菌种造成的冲击。而且扩散嘴直径突然增大减小了布水器出水速度,形成紊流效果,使得污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流管路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和布水装置之间。

作为优选,为便于排气,所述的反应器主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集气区连通的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底部设置有空气能装置,所述空气能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热交换器、压缩机和盘管,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入口与所述盘管出口连接,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反应器主体内部。空气热交换器从外环境中吸收热量,经压缩机后进入盘管,盘管对反应器主体内水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器主体内温度,利用空气能装置能够有效对反应器主体内水进行加热,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为有效控制回流管路的通断,所述的回流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为有效控制回流管路的通断,在不需要回流时关闭回流加大进料量,所述的进料管上设置有绕过所述连接器的短路管,所述短路管和连接器一端均设置有阀门。

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将回流管路与布水装置通过连接器连接,能够在进料的同时在连接器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回流管路内液体自动流动,达到无动力回流,省却了回流管路连接的动力泵,节省了设备成本;三相分离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对反应池内气液固三相进行分离,出水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相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布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布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空气能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器主体,11.排气口,12.集气区,2.三相分离器,21.溢流堰,3.斜锥体,4.回流管路,5.进料管,51.短路管,52.阀门,6.布水管,7.布水器,71.第三进水管,72.负压区,73.第二喉管,74.第二扩散管,75.扩散嘴,76.固定筋,8.储水槽,9.连接器,91.第一进水管,92.进口段,93.第一喉管,94.第一扩散管,95.负压接口,101.空气热交换器,102.压缩机,103.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和三相分离器2,所述三相分离器2设置在所述反应器主体1腔体内的上部,如图2所示,所述三相分离器2底部呈锥形,且其底部具有开口,所述的三相分离器2底部设置有斜锥体3,所述斜锥体3上下均呈锥形,所述的斜锥体3设置在所述三相分离器2开口的正下方,所述的斜锥体3下部锥度大于其上部锥度,所述三相分离器2顶部设置有溢流堰21,所述反应器主体1的腔体内部与所述三相分离器2侧壁之间形成集气区12,所述的反应器主体1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集气区12连通的排气口11;

所述的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置有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上设置有连接器9,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9包括与所述进料管5连接的第一进水管91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91的出口呈收缩的锥形,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 段92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92呈收缩的锥形,所述的第一进水管91的出口伸入所述进口段92内,且所述第一进水管91的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进水管91固定连接在第二进水管上的环形挡壁,所述进口段92设置有负压接口95;所述的反应器主体1内部设置有回流管路4,所述的回流管路4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2和布水装置之间,所述回流管路4一端连接所述负压接口95。所述的出口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喉管93和第一扩散管94,所述第一喉管93与所述进口段92连接。

如图1和4所示,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槽8和布水管6,所述布水管6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器7,所述的储水槽8与所述进料管5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的布水器7包括第三进水管71和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71的出口呈锥形,所述的第四进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喉管73和第二扩散管74,所述的第三进水管7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喉管73相对,所述第三进水管71和第二喉管73连接处形成负压区72,所述第二喉管73靠近所述第三进水管71的一端呈扩张状;所述的第二扩散管74顶部设置有扩散嘴75,所述的扩散嘴75锥度大于所述第二扩散管74的锥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的反应器主体1底部设置有空气能装置,所述空气能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热交换器101、压缩机102和盘管103,所述空气热交换器101入口与所述盘管103出口连接,所述盘管103位于所述反应器主体1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的进料管5上设置有绕过所述连接器9的短路管51,所述短路管51和连接器9一端均设置有阀门52(当然也可以在回流 管路4上设置阀门52,在不需要回流时关闭回流管路4上的阀门52即可)。

工作原理如下:关闭连接器9一端的阀门52和回流管路4上的阀门52,打开短路管51上的阀门52,污水由进料管5泵入布水装置的储水槽8内,由布水管6进入第三进水管71,并由第四进水管进入反应器主体1,同时,负压区72形成的负压能够将厌氧池内的污泥和污水吸入第四进水管,从而达到搅拌混合的效果;污水经反应后连同污泥及反应形成的气体上升至三相分离器2处,气体沿斜锥体3下部的锥形结构被分离出来,并排至集气区12,而污泥和污水混合物经过斜锥体3进入三相分离器2内,污泥沿三相分离器2的锥形面沉降下来,处理后的水经溢流堰21排出,从而达到三相分离的效果;

另外,需要回流时,打开连接器9一端的阀门52和回流管路4上的阀门52,关闭短路管51上的阀门52,进料泵继续工作,污水经连接器9进入储水槽8,并在连接器9的负压接口95处形成负压,从而将回流管路4内的污水吸附连接器9与污水源废水混合后进入储水槽8,实现自动循环,使得反应器内污水分布均匀、泥水混合均匀,提高处理效果。且在此过程中反应器主体1内形成布水器7形成的进水上升流速、回流管路4形成的回流上升流速和气体沼气上升流速三个上升流速,上升流速快,传质快,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空气热交换器101从外环境中吸收热量,经压缩机102后进入盘管103,盘管103对反应器主体1内水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器主体1内温度,利用空气能装置能够有效对反应器主体11内水进行加热,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节能、环保。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