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解酸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75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解酸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的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解酸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解酸化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本体、机械搅拌系统、集泥系统、布出水系统及水解填料系统,其机械搅拌系统造成污泥与污水接触时有死角,时间一久,污泥厌氧造成死泥漂浮于池顶;布水不均匀,污水与污泥不能完全充分接触从而降低去除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搅拌充分,布水均匀的新型水解酸化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解酸化处理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在所述装置本体中部设有进水管,在所述进水管底部管壁上设有非字型布水管,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有泥斗,在所述非字型布水管一端设有底部排泥管,另一端设有回流管,在所述底部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阀,在所述泥斗上方设有填料支架,在所述填料支架之间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物填料层中下部设有中部排泥管,在所述进水管上部设有溢水槽,所述回流管一端设在溢水槽和生物填料层之间的装置本体侧壁上,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循环泵。

所述装置本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非字型布水管包括水平长管,在所述水平长管上设有三组垂直管,三组垂直管的长度相同。

所述进水管设在水平长管中部。

在所述水平长管和垂直管分隔的每个区域的装置本体底部设有泥斗。

所述中部排泥管共设两根,设在装置本体的整个水平长度方向。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采用非字型布水管,以及在非字型布水管一端设置底部排泥管,另一端设置回流管,布水均匀,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同进满足污水上升流速控制在2m/h,污水的BOD/COD的比值可提高0.3,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NH3-N去除率能稳定达到32.0%,降低了后续工艺的氨氮负荷,提高了出水的稳定性,采用溢水槽,确保装置不会溢流,采用回流管和循环泵,将装置本体上部的混合液再次进行回流混合,进一步保证混合效果,确保反应充分,提高工作效率,本装置处理效果好,运行平稳,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非字型布水管、中部排泥管与装置本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非字型布水管、底部排泥管和回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解酸化处理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1,在所述装置本体1中部设有进水管2,在所述进水管2底部管壁上设有非字型布水管3,在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设有泥斗4,在所述非字型布水管3一端设有底部排泥管5,另一端设有回流管6,在所述底部排泥管5上设有排泥阀7,在所述回流管6上设有回流阀8,在所述泥斗4上方设有填料支架9,在所述填料支架9之间设有生物填料层10,在所述生物填料层10中下部设有中部排泥管11,在所述进水管2上部设有溢水槽12,所述回流管6一端设在溢水槽12和生物填料层10之间的装置本体1侧壁上,在所述回流管6上设有循环泵13;所述装置本体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非字型布水管3包括水平长管14,在所述水平长管14上设有三组垂直管15,三组垂直管15的长度相同;所述进水管2设在水平长管14中部;在所述水平长管14和垂直管15分隔的每个区域的装置本体1底部设有泥斗4;所述中部排泥管11共设两根,设在装置本体1的整个水平长度方向。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采用非字型布水管,以及在非字型布水管一端设置底部排泥管,另一端设置回流管,布水均匀,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同进满足污水上升流速控制在2m/h,污水的BOD/COD的比值可提高0.3,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NH3-N去除率能稳定达到32.0%,降低了后续工艺的氨氮负荷,提高了出水的稳定性,采用溢水槽,确保装置不会溢流,采用回流管和循环泵,将装置本体上部的混合液再次进行回流混合,进一步保证混合效果,确保反应充分,提高工作效率,本装置处理效果好,运行平稳,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