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00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书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污泥脱水机是在密闭的状态下,经过高压泵打入污泥经过半框的挤压,使污泥内的水通过滤布排出,从而达到脱水的效率。但是现有设备在固液分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容易堵塞的现象,为了防止堵塞其只能通过通入大量水来进行冲洗,这样就造成水源的浪费,而且大量水冲洗增加了污水处理内谁换的负担,等于又作了依次脱水的功,而且冲水必须停机运行,这样影响了企业或社会的生产运作。另外现有污泥原料在进行脱水前均是通过搅拌机加水混合后进行稀释,然后通过外接隔膜泵将泥料打入污泥脱水设备中,但是现有隔膜泵的输出力最多为8kg,污泥脱水受隔膜泵输出力的限制使得脱水效果较差,并且在该步骤中加水稀释等于多作了一步,其不仅费时费力,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待污泥脱水处理后会产生泥饼,该泥饼最后由人工进行粉碎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费时费力,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提高了污泥输送量,使污泥的脱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具有脱水效率高、不易堵塞以及能自动粉碎泥饼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泥系统、污泥脱水系统及泥饼粉碎系统,由所述推泥系统将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脱水后形成泥饼并落入泥饼粉碎系统实现粉碎处理;

所述推泥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进料缸体,在所述第一进料缸体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油缸,在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进料缸体未设置第一油缸的一端延伸形成锥形端,所述锥形端与第二进料缸体的外周连接,在所述锥形端与第二进料缸体的连接处开设用于连通第一进料缸体及第二进料缸体的出料口,于所述第二进料缸体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并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二活塞;

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具体机构如下:

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在机架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差速器,推料轴的一端与差速器连接并通过第一轴承座伸入罩壳内,于所述推料轴上间隔布置多个用于实现对污泥挤压脱水的推料叶片,被动转轴贯穿各推料叶片并与推料轴上首部及尾部的推料叶片连接,在所述被动转轴上还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数量由位于推料轴首部的推料叶片向尾部的推料叶片递增;所述推料轴的另一端伸出罩壳并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罩壳内、于所述推料轴的外围还设置转鼓,所述转鼓由第二电机及传动机构控制转动;

所述泥饼粉碎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上述固相出口连通的料斗,在所述料斗的一侧外壁固接安装板,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料斗并与位于料斗另一侧外壁的第三轴承座连接,于所述料斗的内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螺旋叶片,于转动轴靠近轴承座一端的各相邻螺旋叶片的间距向转动轴另一端呈逐渐递减;在所述转动轴的下方、在所述料斗内还固接多根震料板,于各震料板上开设多个用于泥饼颗粒通过的过料孔,互为相邻震料板上的各过料孔互为错位布置,于各震料板的两端、在所述料斗的外壁还设置用于减小泥饼体积的高频振动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第一油缸的缸体外表面还设置用于监测污泥原料料位的料位传感器;于所述锥形端上还开设用于启闭出料口的出料阀;

所述锥形端在任意直径两端点的母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0~15°;所述出料口的直径D不超过10cm;

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机架的另一侧;在所述推料轴上还设置用于流入污泥的分料口,所述推料轴伸出第二轴承座的一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分料口及第二进料缸体的出泥口连通;

在所述推料轴的首部推料叶片处、于转鼓的一端还开设有溢流口,在所述罩壳与转鼓之间还形成内腔体,所述溢流口与内腔体连通;在所述机架上还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

所述转鼓的另一端呈锥形,在所述转鼓的另一端还开设排渣口;

所述料斗的一端为倒锥形机构,沿所述料斗的内锥面上覆盖一层使泥饼无法黏着于内壁的防水层,所述料斗带有倒锥形机构的一端进料口直径向料斗的另一端呈递减;

所述过料孔为贯穿震料板的贯通孔,所述过料孔的一端为带有圆锥面的锥孔;

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还开设用于流通热风的进风口,在所述转动轴中心处还开设出风口,在所述转动轴的内部还开设分别连通进风口及出风口的流通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锥形端的设置不仅能使污泥原料的推送更为顺畅,其还能减小出料口直径,同时出料口的直径限制了第二活塞与出料口接触时使其磨擦力更小,保护了第二活塞的使用寿命,防止其磨损,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可以将污泥的输送量提升至30kg以上,污泥原料的输送过程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避免以往需要加水稀释的繁琐步骤。

本实用新型中污泥脱水系统能对污泥实现24小时脱水作业,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及操作的优点,设置罩壳能有效提升整机的密封性能,差速器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含固率液体的处理,大大提高了整机安全运行性能,螺旋叶片与被动转轴的设置可以将泥饼进行快速粉碎,其动力源由推料轴及推料叶片提供,转鼓的尾部设计成锥体式能增加推料叶片的挤压力,使出泥含液率大大减小,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料斗端部倒锥形机构的布置便于泥饼落料更为快速方便,相邻螺旋叶片之间间距的设计能保证不同大小泥饼颗粒的快速粉碎,错位布置的过料孔及震动板、高频振动器的布置能使泥饼颗粒在一次处理后进行二次处理,快速减小了泥饼颗粒的体积,使其满足后续处理工序,利用本实用新型减小了人工处理泥饼的强度,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泥系统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泥系统中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泥饼粉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污泥脱水系统;101、第一电机;102、差速器;103、第一轴承座;104、溢流口;105、推料轴;106、推料叶片;107、被动转轴;108、第一螺旋叶片;109、分料口;110、排渣口;111、第二轴承座;112、进料口;113、第二电机;114、固相出口;115、罩壳;116、转鼓;117、液相出口;118、机架;

201、第一油缸;202、第一活塞;203、污泥原料;204、皮带输送机;205、第一进料缸体;2501、料位传感器;2502、出料口;2503、锥形端;206、第二进料缸体;207、第二活塞;208、第二油缸;209、出料阀;2091、出料阀门;

3、料斗;301、防水层;4、驱动机构;401、进风口;402、出风口;403、第二螺旋叶片;404、转动轴;405、第三轴承座;406、安装板;407、流通管道;5、高频振动器;6、震料板;601、过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泥系统、污泥脱水系统1及泥饼粉碎系统,由推泥系统将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系统1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脱水后形成泥饼并落入泥饼粉碎系统实现粉碎处理;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上述推泥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第一进料缸体205,在第一进料缸体205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油缸201,在第一油缸201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推送污泥原料203的第一活塞202;第一进料缸体205未设置第一油缸201的一端延伸形成锥形端2503,锥形端2503与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外周连接,在锥形端2503与第二进料缸体206的连接处开设用于连通第一进料缸体205及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出料口2502,于第二进料缸体206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二油缸208,第二油缸208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并推送污泥原料203的第二活塞207;在第一油缸201的缸体外表面还设置用于监测污泥原料203料位的料位传感器2501;于锥形端2503上还开设用于启闭出料口2502的出料阀209。上述锥形端2503在任意直径两端点的母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0~15°;出料口2502的直径D不超过10cm。

污泥脱水系统1的具体机构如下:

包括机架118,在机架118上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117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114;在机架118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差速器102,推料轴105的一端与差速器102连接并通过第一轴承座103伸入罩壳115内,于推料轴105上间隔布置多个用于实现对污泥挤压脱水的推料叶片106,被动转轴107贯穿各推料叶片106并与推料轴105上首部及尾部的推料叶片106连接,在被动转轴107上还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一螺旋叶片108,第一螺旋叶片108的数量由位于推料轴105首部的推料叶片106向尾部的推料叶片106递增;推料轴105的另一端伸出罩壳115并与第二轴承座111连接;在罩壳115内、于推料轴105的外围还设置转鼓116,转鼓116由第二电机113及传动机构控制转动;

第二轴承座111位于机架118的另一侧;在推料轴105上还设置用于流入污泥的分料口109,推料轴105伸出第二轴承座111的一端设置进料口112,进料口112与分料口109及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出泥口连通。在推料轴105的首部推料叶片106处、于转鼓116的一端还开设有溢流口104,在罩壳115与转鼓116之间还形成内腔体,溢流口104与内腔体连通;在机架118上还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117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114。上述转鼓116的另一端呈锥形,在转鼓116的另一端还开设排渣口110。

如图5所示,泥饼粉碎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与上述固相出口114连通的料斗3,在料斗3的一侧外壁固接安装板406,驱动机构4设置于安装板406上,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404,转动轴404贯穿料斗3并与位于料斗3另一侧外壁的第三轴承座405连接,于料斗3的内部、在转动轴404的外周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二螺旋叶片403,于转动轴404靠近第三轴承座405一端的各相邻第二螺旋叶片403的间距向转动轴404另一端呈逐渐递减;在转动轴404的下方、在料斗3内还固接多根震料板6,于各震料板6上开设多个用于泥饼颗粒通过的过料孔601,互为相邻震料板6上的各过料孔601互为错位布置,于各震料板6的两端、在料斗3的外壁还设置用于减小泥饼体积的高频振动器5。料斗3的一端为倒锥形机构,沿料斗3的内锥面上覆盖一层使泥饼无法黏着于内壁的防水层301,料斗3带有倒锥形机构的一端进料口直径向料斗3的另一端呈递减。过料孔601为贯穿震料板6的贯通孔,过料孔601的一端为带有圆锥面的锥孔。在转动轴404的一端还开设用于流通热风的进风口401,在转动轴404中心处还开设出风口402在转动轴404的内部还开设分别连通进风口401及出风口402的流通管道40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污泥原料203由皮带输送机204输送入第一进料缸体205的内部,当料位传感器2501监测到第一进料缸体205内的污泥原料203到达指定位置后,由外部PLC控制第一油缸201启动,第一活塞202向下运动将污泥原料203通过出料口2502进入第二进料缸体206内,在该输送过程中出料阀209的出料阀门2091始终开启并保持污泥原料203的输送,当污泥原料203进入第二进料缸体206内后,上述第一活塞202回退,同时出料阀209的出料阀门2091关闭,同时上述皮带输送机204继续输送污泥原料203进入第一进料缸体205内,然后第二活塞207通过第二进料缸体206向前推送污泥原料203,如图3所示,使污泥原料203进入污泥脱水系统1内。

如图1所示,由第一电机101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102并带动推料轴105、推料叶片106、被动转轴107及第一螺旋叶片108转动,第二电机11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鼓116作旋转运动,启动到全速后由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场,上通过推泥系统推送的污泥原料203通过进料口112进入并从分料口109流出至转鼓116内,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比较重大的固相物料沉附在转鼓116的内壁处,通过差速器102使推料轴105、推料叶片106与转鼓116产生一个恒定的差转速,然后脱水的固相沉渣从排渣口110及固相出口114排出,比重轻的液相则从溢流口104流出,通过连续不断的工作达到脱水的目的。污泥在连续输送过程中会形成泥饼,当形成泥饼时由第一螺旋叶片108及被动转轴107作用使其立即粉碎,从而保证转鼓116内不易堵塞。

如图3所示,大颗粒泥饼从污泥脱水机的固相出口114流出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料斗3中,由于料斗3的内壁设置防水层301、并且料斗3的内壁为倾斜的锥面式结构,因此其能使泥饼匀速的下落,驱动机构4启动并驱动转动轴404转动,热风从进风口401进入并通过流通管道407从出风口402流出,大颗粒污泥受热并与转动的第二螺旋叶片403接触从而形成体积较小的颗粒,将第二螺旋叶片403之间的间距由转动轴404一端向另一端呈逐渐递减能满足不同泥饼颗粒粉碎的目的,一次处理后的泥饼颗粒落入震料板6上,高频振动器5启动使震料板6上的颗粒持续跳动并减小成更为细小的颗粒并从过料孔601流出,由于过料孔601呈错位布置,因此能使泥饼颗粒经过多次冲击震动并形成细小颗粒,满足后续处理工作。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