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15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化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会伴随污泥的产生,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有农用资源化价值,另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病原体、病毒微生物和大量的毒性有机物,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而现有的污水处理前大多需要将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现有的干化处理大多采用机械压榨法,即压干处理,现有的压干处理大多都设置有一个盛装容器,盛装容器底部为分子滤膜,上部设置有压缩部件,通过压缩部件将污泥中的水分从分子滤膜压出,实现干化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压干装置,压缩效果不是很理想,污泥中会残存较多的水分,同时也需要多压出来的水分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在压干筒的下方设置电热层,通过电热层将压出的水分进行蒸发,并通过蒸发后的水蒸气对压干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二次蒸干,进而提高干化处理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水分处理的成本。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它包括压干筒(10),所述的压干筒(10)内设置有安装块(14),所述的安装块(14)上设置有支撑气缸(15),所述的支撑气缸(15)上设置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支撑板(16),所述的压干筒(10)的上盖板(1001)下方设置压干气缸(12),所述的压干气缸(12)上设置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压干板(13),所述的压干筒(10)的侧板上开设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取料槽(1002)、底板内侧设置有电热层(17)、上盖板(1001)上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盛装容器包括底板(1)和侧板(2),所述的侧板(2)的底部连通有穿出压干筒(10)的进料管(4),所述的侧板(2)为中空结构,且中空部位套接有内套板(3),所述的内套板(3)上部设置有过滤层(6)。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4)设置有两根,且对称设置;所述的压干筒(10)与进料管(4)配合的部位开设有配合槽,且配合槽内设置有与进料管(4)套接配合的轴承套(19),所述的轴承套(19)与配合槽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层(6)包括两层与内套板(3)连接的压缩网板(601),且两层压缩网板(601)之间设置有一层分子滤膜(602)。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的伸缩杆(5)的上端与过滤层(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杆(5)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外套管(501),所述的外套管(501)的内部套接有内套管(502),所述的内套管(502)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503)与外套管(501)的内底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阀(9),且进料管(4)位于进料阀(9)与盛装容器之间的部位连接有出液管(7),所述的出液管(7)上设置有出料阀(8)。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液管(7)与进料管(4)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膜。

进一步的,一根进料管(4)通过皮带轮(20)和皮带(21)与压干筒(10)外侧设置的电机(11)连接,所述的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箱(22),所述的进料箱(22)通过支架(23)设置在压干筒(10)上,且支架(23)有一段为竖直设置的第三弹簧(24);所述的进料管(4)分为两段,且均与进料箱(22)连通,且皮带轮(20)设置在靠近压干筒(10)的一段进料管(4)上,此段进料管(4)与进料箱(22)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套(25);出液管(7)位于远离压干筒(10)的一段进料管(4)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气缸(15)为多段式气缸,所述的压干板(13)上开设有通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压干筒的下方设置电热层,通过电热层将压出的水分进行蒸发,并通过蒸发后的水蒸气对压干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二次蒸干,进而提高干化处理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水分处理的成本。

2、盛装容器可以使污泥从盛装容器的下方进入到容器,在容器的上方设置过滤层,利用水和泥的物理性质,水在上层,泥在下层,进而可以自动的将水分从过滤层排出,使容器中的水分含量小,提高了后期压干的效果。

3、进料管的数量设计,配合第二弹簧和轴承套,可以防止在压缩的时候折弯或折断进料管,可以很好的保护进料管。

4、过滤层的结构设计,采用两层压缩网板之间设置一层分子滤膜,进而可以将水分子排出,同时在压干的时候可以很好的保护分子滤膜,使其不会被损坏。

5、伸缩杆的设计,可以控制过滤层的高度,进而控制内套板的高度,进而可以控制盛装容器中盛装量在适合的压干范围内。

6、伸缩杆的结构设计简单,无需外接动力源,操作方便,便于压缩。

7、出液管、进料阀和出液阀的设计,使进料管在压缩的时候可以起到出料的效果。

8、过滤膜的设计,可以防止泥土被压入出液管,保证了压干效果的同时防止出液管被堵塞。

9、电机、皮带和皮带轮的设计,可以实现盛装容器的翻转,进而实现两面压干,进而可以达到更好的压干效果,同时通过进料箱的设计,不会影响到进料管的进料和出液,密封套的设计可以防止漏液。

10、支撑气缸设置成多段式气缸,可以防止在容器翻转的过程中,盛装容器与支撑板发生碰撞;压干板上通气孔的设计便于水蒸气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板;2、侧板;3、内套板;4、进料管;5、伸缩杆;6、过滤层;7、出液管;8、出液阀;9、进料阀;10、压干筒;11、电机;12、压干气缸;13、压干板;14、安装块;15、支撑气缸;16、支撑板;17、电热层;18、第二弹簧;19、轴承套;20、皮带轮;21、皮带;22、进料箱;23、支架;24、第三弹簧;25、密封套;501、外套管;502、内套管;503、第一弹簧;601、压缩网板;602、分子滤膜;1001、上盖板;1002、取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为:一种污泥稳定干化处理系统,它包括压干筒10,所述的压干筒10内设置有安装块14,所述的安装块14上设置有支撑气缸15,所述的支撑气缸15上设置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支撑板16,所述的压干筒10的上盖板1001下方设置压干气缸12,所述的压干气缸12上设置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压干板13,所述的压干筒10的侧板上开设有与盛装容器配合的取料槽1002、底板内侧设置有电热层17、上盖板1001上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的盛装容器包括底板1和侧板2,所述的侧板2的底部连通有穿出压干筒10的进料管4,所述的侧板2为中空结构,且中空部位套接有内套板3,所述的内套板3上部设置有过滤层6。

优选的,所述的进料管4设置有两根,且对称设置;所述的压干筒10与进料管4配合的部位开设有配合槽,且配合槽内设置有与进料管4套接配合的轴承套19,所述的轴承套19与配合槽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8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层6包括两层与内套板3连接的压缩网板601,且两层压缩网板601之间设置有一层分子滤膜602。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1的内表面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的伸缩杆5的上端与过滤层6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伸缩杆5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外套管501,所述的外套管501的内部套接有内套管502,所述的内套管502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503与外套管501的内底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阀9,且进料管4位于进料阀9与盛装容器之间的部位连接有出液管7,所述的出液管7上设置有出料阀8。

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7与进料管4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膜。

优选的,一根进料管4通过皮带轮20和皮带21与压干筒10外侧设置的电机11连接,所述的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箱22,所述的进料箱22通过支架23设置在压干筒10上,且支架23有一段为竖直设置的第三弹簧24;所述的进料管4分为两段,且均与进料箱22连通,且皮带轮20设置在靠近压干筒10的一段进料管4上,此段进料管4与进料箱22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套25;出液管7位于远离压干筒10的一段进料管4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气缸15为多段式气缸,所述的压干板13上开设有通气孔。

具体使用时,先开启进料阀9,关闭出料阀8,从进料管4将含水的污泥送至盛装容器,随着进入量的增加,进入的水会触碰到过滤层6,然后被排出,落入压干筒10的底部,同时随着量的增加,第一弹簧503也会被拉长,当第一弹簧503被拉至最长伸长量时,停止进料,关闭进料阀9,同时开启出料阀8,这时,进入到盛装容器中的水液从上部的过滤层中排出很大一部份,污泥在盛装容器中基本成稳定的形态,使电热层17加热,将落入压干筒10底部的水转换成高温水蒸气,同时通过压干气缸12带动压干板13压缩过滤层6上部的压缩网板601,并将第一弹簧503压下,使其进行压缩,同时将污泥中的水分压出,水分一部分通过过滤层6排出,另一部份从出液管7排出,之后通过电机11带动盛装容器翻转180度,再一次压干一次,同时电热层17持续将落入压干筒10内部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对盛装容器中的污泥进行蒸干作用,进而实现良好的干化处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