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18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乳化泵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



背景技术:

乳化泵是一种由电动马达带动转定子,导致轴承转动与连接的搅拌棒一起转动工作的精密仪器。在高速旋转中产生强大的剪切力以实现混合,粉碎,乳化的目的.高效的在线分散设备,安装在管路上可对物料进行连续处理。并且消除批次间的品质差异,基本结构由泵腔和一对定转子组成。

乳化泵是通过电动马达通电,电能转化为动能使转定子不断高速旋转,导致连接的带动轴承不断高速旋转,将乳化泵放入需要乳化桶中,轴承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剪切力下将乳化品粉碎,不断细分,乳化的过程,按照比例时间来算,1桶25升的乳化品需要4分钟能够实现乳化状态;原前的乳化泵流量太小,现改变结构设计以达到增加流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包括底座、机架、右轴承及配件、主轴、联轴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支架、左轴承及配件、泵腔、叶轮、定子、进口端盖、球阀,所述底座左上端连接机架,其右上端连接液压马达支架,液压马达支架连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转轴贯穿液压马达支架后通过联轴器连接主轴右末端,主轴穿过机架的筒体后,主轴的右端通过右轴承及配件连接机架的筒体右端,主轴的左端通过左轴承及配件连接机架的筒体左端,所述主轴的左末端伸入到泵腔内,泵腔右端连接所述机架的筒体左端,所述主轴的左末端连接叶轮,所述泵腔的左端连接进口端盖的右法兰,进口端盖的右法兰右端面连接定子,定子置于泵腔内,所述的叶轮位于定子的凹槽内,所述泵腔的底部连接球阀并贯通到泵腔内。

进一步,所述的右轴承及配件由O型圈、单轴承座、单轴承、轴承压盖、防尘盖、密封圈组成,所述O型圈套装在单轴承座的外圆曲面上的槽内,单轴承座内安装单轴承,所述轴承压盖内侧的槽内安装密封圈,所述套装有O型圈的单轴承座、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圈的轴承压盖依次套在主轴右端,并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的筒体右端,所述的防尘盖也套装在主轴上,防尘盖的左端面设置在轴承压盖的右端圆槽内,所述防尘盖通过固定螺钉固接在主轴右部,所述O型圈、单轴承座、单轴承、轴承压盖、防尘盖、密封圈与主轴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的左轴承及配件由O型圈、双体轴承座、轴承、轴承压盖、防尘盖、密封圈组成,所述二支O型圈平行套装在双体轴承座的外圆曲面上的二个槽内,双体轴承座内平行重叠安装轴承,所述轴承压盖内侧的槽内安装密封圈,所述套装有二个O型圈的双体轴承座、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圈的轴承压盖依次套在主轴左端,并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的筒体左端,所述的防尘盖也套装在主轴上,防尘盖的右端面设置在轴承压盖的左端圆槽内,所述防尘盖通过固定螺钉固接在主轴左部,所述的O型圈、双体轴承座、轴承、轴承压盖、防尘盖、密封圈与主轴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的位于机架的筒体内的主轴上套接挡圈,挡圈两端的主轴上还套接有甩油环,所述挡圈、甩油环与主轴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主轴的左端伸入到泵腔内,所述主轴与泵腔的结合处设有机械密封套,机械密封套安装在主轴上,主轴上还套装密封套压盖,密封套压盖通过螺栓固接在结合处的泵腔外部。

进一步,所述机架的筒体上方设有气孔,气孔连接气孔盖,所述机架的筒体前侧设有油标孔,油标孔连接油标透视镜。

进一步,所述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

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工作的泵腔内装有一组、二组、或三组转子(半开式叶轮)、定子,采用进口端盖的左端吸进待乳化的物料,从泵腔顶端的出口排出物料、卧式悬臂结构,每级分为二层至六层,由一级、二级高速旋转的转子(半开式叶轮)、定子组成;液压马达与工作头采用弹性连接的联轴器,轴承可以采用脂润滑或油润滑;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在狭窄的腔体内,装有1-3组对偶咬合的多层转子(半开式叶轮)、定子,转子(半开式叶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劲的轴向吸力将物料吸入腔体内并开始快速处理,物料进入泵腔内迅速被转子(半开式叶轮)、定子进行分散、乳化、均质处理,粒径分布范围也显著变窄,物料混合更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物料进入泵腔内迅速被定子转子分散、乳化、均质处理,粒径分布范围也显著变窄,物料混合更均匀,采用半开式叶轮极大的增加了乳化泵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架筒体右端与主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架筒体左端与主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腔体右侧与主轴结合处的机构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包括底座1、机架2、右轴承及配件、主轴8、联轴器9、液压马达11、液压马达支架10、左轴承及配件、泵腔16、叶轮17、定子19、进口端盖20、球阀22,所述底座1左上端连接机架2,其右上端连接液压马达支架11,液压马达支架11连接液压马达10,液压马达10转轴贯穿液压马达支架11后通过联轴器9连接主轴8右末端,主轴8穿过机架2的筒体后,主轴8的右端通过右轴承及配件连接机架2的筒体右端,主轴8的左端通过左轴承及配件连接机架2的筒体左端,所述主轴8的左末端伸入到泵腔16内,泵腔16右端连接所述机架2的筒体左端,所述主轴8的左末端连接叶轮17,所述泵腔16的左端连接进口端盖20的右法兰,进口端盖20的右法兰右端面连接定子19,定子19置于泵腔16内,所述的叶轮17位于定子19的凹槽内,所述泵腔16的底部连接外丝式球阀22并贯通到泵腔16内。

进一步,所述的右轴承及配件由O型圈3、单轴承座4、单轴承5、轴承压盖6、防尘盖7、密封圈12组成,所述O型圈3套装在单轴承座4的外圆曲面上的槽内,单轴承座4内安装单轴承5,所述轴承压盖6内侧的槽内安装密封圈12,所述套装有O型圈3的单轴承座4、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圈12的轴承压盖6依次套在主轴8右端,并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2的筒体右端,所述的防尘盖7也套装在主轴8上,防尘盖7的左端面设置在轴承压盖6的右端圆槽内,所述防尘盖7通过固定螺钉固接在主轴8右部,所述O型圈3、单轴承座4、单轴承5、轴承压盖6、防尘盖7、密封圈12与主轴8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的左轴承及配件由O型圈3、双体轴承座15、轴承5、轴承压盖6、防尘盖7、密封圈12组成,所述二支O型圈3平行套装在双体轴承座15的外圆曲面上的二个槽内,双体轴承座15内平行重叠安装二个轴承5,所述轴承压盖6内侧的槽内安装密封圈12,所述套装有二个O型圈3的双体轴承座15、内侧面安装有密封圈12的轴承压盖6依次套在主轴8左端,并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2的筒体左端,所述的防尘盖7也套装在主轴8上,防尘盖7的右端面设置在轴承压盖6的左端圆槽内,所述防尘盖7通过固定螺钉固接在主轴8左部,所述的O型圈3、双体轴承座15、轴承5、轴承压盖6、防尘盖7、密封圈12与主轴8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的位于机架2的筒体内的主轴8上套接挡圈14,挡圈14两端的主轴8上还套接有甩油环13,所述挡圈14、甩油环13与主轴8同心共线。

进一步,所述主轴8的左端伸入到泵腔16内,所述主轴8与泵腔16的结合处设有机械密封套18,机械密封套18安装在主轴8上,主轴8上还套装密封套压盖21,密封套压盖21通过螺栓固接在结合处的泵腔16外部。

进一步,所述机架2的筒体上方设有气孔,气孔连接气孔盖201,所述机架2的筒体前侧设有油标孔,油标孔连接油标透视镜202。

进一步,所述的叶轮17为半开式叶轮。

进一步,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工作的泵腔内装有一组、二组、或三组转子(半开式叶轮17)、定子19,采用进口端盖20的左端吸进待乳化的物料,从泵腔16顶端的出口排出物料、卧式悬臂结构,每级分为二层至六层,由一级、二级高速旋转的转子(半开式叶轮17)、定子19组成;液压马达11与工作头采用弹性连接的联轴器9,轴承5可以采用脂润滑或油润滑;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管线式高剪切乳化泵在狭窄的腔体16内,装有1-3组对偶咬合的多层转子(半开式叶轮17)、定子19,转子(半开式叶轮17)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劲的轴向吸力将物料吸入腔体16内并开始快速处理,物料进入泵腔内迅速被转子(半开式叶轮17)、定子19进行分散、乳化、均质处理,粒径分布范围也显著变窄,物料混合更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