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094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表面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是汽车门面部件之一,车门的涂装性能关系到车门表面装饰的好坏,人们不仅需要对涂料性能进行不断研究与提高,同时也要对车门表面进行处理,使得其与涂料结合更加牢固,但是现有方法对车门表面处理,得到的性能并不能满足现有车门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车门放入温度为40-44℃的处理剂中浸泡15-18min,然后取出,以10℃/min速度加热至185-190℃,保温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处理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4-9、氯化铵4-6、乙醇6-10、氟锆酸钾1-4、过硫酸钾2-5、三乙醇胺2-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3、水120-140;(2)将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后,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涂刷20min,然后将车门放在温度为80-90℃,空气相对湿度46%的环境下放置2小时;(3)将质量浓度为0.01%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46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0min,取出后,再将质量浓度为0.018%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23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进行涂刷油漆。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以500r/min转速搅拌30min后,加热至46℃,保温15min,再冷却至30℃,以3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进一步的,所述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按0.2:0.5:20质量比例均匀混合。进一步的,所述电晕场内温度为60℃。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利用处理剂对车门进行处理,能够对车门表面进行有效的脱脂处理,对固化油脂的脱脂率达到99%以上,能够改善车门表面微观结构性能,通过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配制的混合溶液对车门表面进行涂刷处理,协同配合在在温度为80-90℃,空气相对湿度46%的环境下,能够进一步的巩固脱脂效果,增强车门表面光泽度和活性,通过采用透明质酸溶液对车门表面进行涂刷处理,然后协同配合电晕场的处理,能够增加车门表面微观粗糙度,提高车门表面活性,使得车门表面能与涂料之间形成很强的化学键,从而极大的增强涂层与车门表面的结合力,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防腐效果和耐磨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车门放入温度为40℃的处理剂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以10℃/min速度加热至185℃,保温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处理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4、氯化铵4、乙醇6、氟锆酸钾1、过硫酸钾2、三乙醇胺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水120;(2)将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后,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涂刷20min,然后将车门放在温度为80℃,空气相对湿度46%的环境下放置2小时;(3)将质量浓度为0.01%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46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0min,取出后,再将质量浓度为0.018%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23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进行涂刷油漆。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以500r/min转速搅拌30min后,加热至46℃,保温15min,再冷却至30℃,以3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所述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按0.2:0.5:20质量比例均匀混合。所述电晕场内温度为60℃。实施例2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车门放入温度为44℃的处理剂中浸泡18min,然后取出,以10℃/min速度加热至190℃,保温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处理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9、氯化铵6、乙醇10、氟锆酸钾4、过硫酸钾5、三乙醇胺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水140;(2)将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后,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涂刷20min,然后将车门放在温度为90℃,空气相对湿度46%的环境下放置2小时;(3)将质量浓度为0.01%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46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0min,取出后,再将质量浓度为0.018%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23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进行涂刷油漆。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以500r/min转速搅拌30min后,加热至46℃,保温15min,再冷却至30℃,以3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所述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按0.2:0.5:20质量比例均匀混合。所述电晕场内温度为60℃。实施例3一种提升油漆粘附性能的车门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车门放入温度为42℃的处理剂中浸泡16min,然后取出,以10℃/min速度加热至188℃,保温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处理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5、氯化铵5、乙醇8、氟锆酸钾3、过硫酸钾3、三乙醇胺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水130;(2)将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后,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涂刷20min,然后将车门放在温度为86℃,空气相对湿度46%的环境下放置2小时;(3)将质量浓度为0.01%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46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0min,取出后,再将质量浓度为0.018%的透明质酸溶液均匀涂刷到车门表面,然后放入场强为230kv/m的电晕场中处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进行涂刷油漆。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以500r/min转速搅拌30min后,加热至46℃,保温15min,再冷却至30℃,以3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所述苯氧乙醇与羟苯甲酯、去离子水按0.2:0.5:20质量比例均匀混合。所述电晕场内温度为60℃。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为步骤(1)中采用普通清洗剂处理。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为不经过步骤(2)处理。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仅为不采用透明质酸溶液对车门涂刷处理,只进行电晕处理。对比例4:与实施例1区别仅为只采用透明质酸溶液对车门涂刷处理,不进行电晕处理。车门表面油漆附着力测试,先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15°~30°)在车门表面油漆表面划10×1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550g/cm2的胶带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试验;(结果判定:5B-划线边缘光滑,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均无油漆脱落;4B-在划线的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小于5%;3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5%~15%之间;2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15%~35%之间;1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35%~65%之间;0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表1:附着力等级实施例15B实施例25B实施例35B对比例14B对比例24B对比例33B对比例42B对照组(不经过处理的车门)0B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车门油漆粘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