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920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的污染来源有废气、废水和废渣,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超过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换后就会又产生新的物质。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经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的身体,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中国专利CN203123777U揭示了一种降低化工企业废气污染的装置,其包括循环水储罐、吸收塔、放空管、循环水泵。循环水储罐与来自反应釜的排气管连接,来自反应釜的废气进入循环水储罐中。循环水储罐的出气口与吸收塔的进口连接,吸收塔的出口与放空管连接,处理后气体通过放空管排入大气。循环水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储罐连接,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的入水口连接。反应釜中的废气通过排气管通入循环水储罐中,废气进入水储罐与水进行接触后,进入吸收塔;循环水储罐中的水通过循环水泵打入到吸收塔,水与废气在吸收塔中进行气液接触,水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吸收,通过放空管排入空气中。然而其无法对废气中的颗粒较大的杂质、颗粒较小的杂质以及有害气体分类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不能针对性的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影响过滤效果;并且排出的处理后的废气湿度较大,影响空气中的湿度,若湿度较大,人们会感觉到不舒服;并且过滤方式单一,无法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抽气装置、过滤装置、支架装置、第一净化装置、气缸装置、管道装置、第二净化装置及排出装置,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第一风机、第一支架,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挡板、第一海绵块、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第二弹簧、第三弹簧,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管道、第四支架,第一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框体、第二挡板、第二过滤网、第六弹簧、第二海绵块,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改善净化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抽气装置右侧的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上的支架装、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第一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左侧的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净化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左侧的排出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上方的第一支架,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右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四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五弹簧,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左侧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三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水泵、第一阀门,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五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七弹簧,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六支架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下方的第四海绵块、位于所述第四海绵块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上方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九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第四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所述排出装置包括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上方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机上的固定架、位于所述排出管左侧的竖板及位于所述竖板左侧的第四过滤网。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海绵块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上且与第二框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所述第六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海绵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海绵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方,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六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抽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挡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挡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三框体的内外表面及第三挡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海绵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八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八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九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排出管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呈L型,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呈圆柱体,所述竖板竖直放置,所述竖板上设有第八通孔,所述排出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竖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与所述第四过滤网之间放置有干燥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制药干燥机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废气中的颗粒较大的杂质、颗粒较小的杂质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分类过滤净化处理,从而可以显著的改善净化效果;并且可以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过滤方式多样化,可以对废气进行充分的净化过滤,彻底的清除其中的杂质及有害气体,使得排出的气体无污染,保护周围的环境;同时可以将排出的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人们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气装置;11-抽气管;12-第一风机;13-第一支架;2-过滤装置;21-第一框体;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第一挡板;221-第一凹槽;23-第一海绵块;24-第一弹簧;25-第一固定块;26-第二弹簧;27-第三弹簧;28-第一过滤网;29-第四弹簧;3-支架装置;31-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33-第四支架;34-第一管道;35-第五弹簧;4-第一净化装置;41-第二框体;411-第三通孔;412-第四通孔;42-第二挡板;421-第五通孔;43-第二过滤网;44-第六弹簧;45-第二海绵块;46-第三海绵块;47-第二管道;48-水泵;49-第一阀门;5-气缸装置;51-气缸;52-推动杆;53-第一横杆;54-第五支架;55-第七弹簧;6-管道装置;61-第六支架;62-第一竖杆;63-第二横杆;64-第二竖杆;65-第三管道;7第二净化装置;71-第三框体;711-第六透孔;712-第七通孔;72-第三挡板;73-第四海绵块;74-第三过滤网;75-第八弹簧;76-第九弹簧;77-第四管道;78-第二阀门;8-排出装置;81-第三横杆;82-第三竖杆;83-排出管;84-第二风机;85-固定架;86-竖板;861-第八通孔;87-第四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抽气装置1、位于所述抽气装置1右侧的过滤装置2、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2上的支架装置3、位于所述支架装置3下方的第一净化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4下方的气缸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4左侧的管道装置6、位于所述管道装置6下方的第二净化装置7及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7左侧的排出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1包括抽气管11、设置于所述抽气管11上的第一风机1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2上方的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风机12用于将化工企业排出的废气抽入到所述抽气管11上。所述第一支架1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3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框体2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21上的第一挡板2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2右侧的第一海绵块23、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23右侧的第一弹簧24、位于所述第一弹簧24下方的第一固定块2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5左侧的第二弹簧26、位于所述第二弹簧26下方的第三弹簧27、位于所述第三弹簧27下方的第一过滤网28、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8下方的第四弹簧29。所述第一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2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2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212,所述第一通孔211及第二框体2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抽气管1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1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22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挡板22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2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挡板22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一凹槽2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23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第一海绵块2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4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2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2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海绵块2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块2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2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6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2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挡板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弹簧27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2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8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8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对所述第一挡板2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挡板22过度向右移动。所述第四弹簧29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2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8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29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过滤网28过度向上弯曲。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3包括第二支架3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1右侧的第三支架32、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1下方的第一管道3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下方的第四支架3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33右侧的第五弹簧35。所述第二支架31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2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架3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3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管道3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34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净化装置4包括第二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41内的第二挡板42、位于所述第二挡板42下方的第二过滤网4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44、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左侧的第二海绵块4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下方的第三海绵块46、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右侧的第二管道47、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7上的水泵48、第一阀门49。所述第二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4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4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412,所述第三通孔411及第四通孔4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32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41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3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41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框体4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五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4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板42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板4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挡板4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挡板4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421。所述第一管道34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4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21且与所述第二挡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3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3位于所述第五通孔421的下方。所述第六弹簧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弹簧44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挡板4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海绵块4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海绵块4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45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4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4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海绵块46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4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4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下方。所述第二管道47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4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47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47的另一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水泵48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7上,用于将水池内的水抽入到所述第二管道47内。所述第一阀门49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47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5包括气缸51、位于所述气缸51上方的推动杆52、位于所述气缸51左侧的第一横杆5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53下方的第五支架54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53上方的第七弹簧55。所述推动杆52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52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52的下端与所述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51带动所述推动杆52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5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5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53的右端与所述气缸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4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4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七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框体41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6包括第六支架61、位于所述第六支架61上方的第一竖杆62、位于所述第六支架61右侧的第二横杆63、位于所述第二横杆62上方的第二竖杆6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63下方的第三管道65。所述第六支架61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62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62的下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2的上端与所述抽气管1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抽气管1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6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63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64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65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4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65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净化装置7包括第三框体7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71内的第三挡板72、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2下方的第四海绵块73、位于所述第四海绵块73下方的第三过滤网74、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4上方的第八弹簧75、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4下方的第九弹簧76、位于所述第三框体71下方的第四管道77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77上的第二阀门78。所述第三框体7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71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框体7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六通孔7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712,所述第六通孔711及第七通孔712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横杆53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72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挡板72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挡板72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6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外表面及第三挡板7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6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73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海绵块73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74呈弯曲状,所述第三过滤网74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74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八弹簧75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八弹簧75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7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7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76设有两个,所述第九弹簧76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7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7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过滤网7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管道77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7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77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77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77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排出装置8包括第三横杆8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1上方的第三竖杆82、位于所述第三竖杆82上方的排出管83、设置于所述排出管83上的第二风机84、位于所述第二风机84上的固定架85、位于所述排出管83左侧的竖板86及位于所述竖板86左侧的第四过滤网87。所述第三横杆81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8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81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81的左端与所述竖板8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8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竖杆82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82的上端与所述排出管83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83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7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83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风机84用于将第三框体71内的空气抽入到所述排出管83内。所述固定架85呈L型,所述固定架8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8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86呈圆柱体,所述竖板86竖直放置,所述竖板86上设有第八通孔861,所述排出管8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861且与所述竖板8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87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87的右表面与所述竖板8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86与所述第四过滤网87之间放置有干燥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化工企业内。然后启动第一风机12,使得工业废气被抽入到抽气管11内,然后进入到第一框体21内,所述第一挡板22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向右移动,在第二弹簧26和第三弹簧27的推动下能对气流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第一挡板22左侧的废气经过第一凹槽221进入到第一挡板22的右侧,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23的第一次过滤后,可以初步过滤掉废气中的杂质,所述第一弹簧24对所述第一海绵块23起到支撑作用。然后废气经过第一海绵块23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一海绵块23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28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一管道34内,然后经过第二过滤网43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二框体41内。然后启动气缸51及水泵48,并且开启第一阀门49,通过推动杆52使得所述第二框体41不断的上下移动,同时水池内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二管道47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41内,然后浸湿所述第三海绵块46及第二海绵块45。所述第二框体41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挡板42不动,所述第二海绵块45被压缩,进而使得第二海绵块45内部的空隙变小,并且由于被浸湿,使得其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同时第二框体41向上移动到最高处时,所述第二过滤网43与所述第三海绵块46接触,进而使得第三海绵块46可以对废气进行有效的补充过滤,并且使得废气与水充分接触。然后水与废气进入到第三管道65内,然后经过第四海绵块73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三框体71内,并且由于第八弹簧75及第九弹簧76的设置,可以对所述第三过滤网74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所述第三过滤网74被从第三管道65喷出的水浸湿,进而使得第三过滤网74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净化。然后废气进入到排出管83内,启动第二风机84,使得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到第四过滤网87内,且与所述第四过滤网87内的干燥剂接触,吸收其中的水分,然后排出。当所述第三框体71内的水份较多时,打开第二阀门78,使得第三框体71内的水从所述第四管道77内排出。至此,本实用新型工业企业废气净化过滤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