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44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属于烟气脱硫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设备,以塔式设备居多,即为脱硫塔。脱硫塔最初以花岗岩砌筑的应用的最为广泛,其利用水膜脱硫除尘原理,又名花岗岩水膜脱硫除尘器,或名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脱硫塔脱硫不够充分,脱硫液往往不能与烟气进行完全反应,且脱硫液大部分未完全反应,没有再次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以解决脱硫塔脱硫不够充分,脱硫液往往不能与烟气进行完全反应,且脱硫液大部分未完全反应,没有再次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其结构包括其结构包括进风管、外壳体、喷淋头、除雾区、排气口、喷淋输液管、注液器、注液仓、喷雾电机、反应池、循环管、循环电机、脱硫液、出液管,所述的进风管通过焊接与外壳体连接,所述的喷淋头与喷淋输液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除雾区与外壳体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的排气口通过焊接与外壳体连接,所述的喷淋输液管通过胶水与喷雾电机连接,所述的注液器通过焊接与注液仓连接,所述的喷雾电机与注液仓连接,所述的反应池与注液仓连接,所述的循环管通过焊接与反应池连接,所述的循环电机通过胶水与循环管连接,所述的脱硫液设于外壳体内,所述的出液管通过焊接与反应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雾区顶部设有回流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流盖为圆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体材料为六钼钢。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风管设有承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硫液为氨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喷淋头共同交叉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完全的被脱硫,再设置了循环管,让未反应的脱硫液再次反应,极大程度利用了脱硫液,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设有回流盖,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的除雾,外壳体材料为六钼钢,能够防止硫的侵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锅炉烟气脱硫交叉喷淋塔的左视图。

图中:进风管-1、外壳体-2、喷淋头-3、除雾区-4、回流盖-41、排气口-5、喷淋输液管-6、注液器-7、注液仓-8、喷雾电机-9、反应池-10、循环管-11、循环电机-12、脱硫液-13、承接管-14、出液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进风管1、外壳体2、喷淋头3、除雾区4、排气口5、喷淋输液管6、注液器7、注液仓8、喷雾电机9、反应池10、循环管11、循环电机12、脱硫液13、出液管15,所述的进风管1通过焊接与外壳体2连接,所述的喷淋头3与喷淋输液管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除雾区4与外壳体2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的排气口5通过焊接与外壳体2连接,所述的喷淋输液管6通过胶水与喷雾电机9连接,所述的注液器7通过焊接与注液仓8连接,所述的喷雾电机9与注液仓8连接,所述的反应池10与注液仓8连接,所述的循环管11通过焊接与反应池10连接,所述的循环电机12通过胶水与循环管11连接,所述的脱硫液13设于外壳体2内,所述的出液管15通过焊接与反应池10连接,所述的除雾区4顶部设有回流盖41,所述的回流盖41为圆锥形,所述的外壳体2材料为六钼钢,所述的进风管1设有承接管14,所述的脱硫液13为氨水。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喷淋头3共同交叉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完全的被脱硫,再设置了循环管11,让未反应的脱硫液再次反应,极大程度利用了脱硫液,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设有回流盖41,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的除雾,外壳体2材料为六钼钢,能够防止硫的侵蚀。

在进行使用时,烟气从进风管1进入,在塔内多个喷淋头3同时喷淋,喷淋完的液体再循环管11再次吸收,废水从出液管15排出,脱硫完气体进入除雾区4除雾,再从排气口5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