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处理装置及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583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排气处理装置及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及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通过使导入吸收塔内部的排气与从设置于吸收塔内部的喷嘴喷射的液体气液接触,从而将排气中的硫氧化物(SOx)等去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3073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设置于吸收塔内部的喷嘴需要定期地进行维护。通常,包括喷嘴及将液体供给至该喷嘴的主管等的吸收塔是一体构成的。由此,在对喷嘴进行维护时,需要将吸收塔自身暂时从排气处理装置拆卸并进行分解。由于在拆卸吸收塔时需要起重机等,因此,为了进行维护,需要起重机的设置空间。除此之外,存在设置起重机的成本增加,维护作业时间会相应地延长与拆卸吸收塔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相当的量这样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排气处理装置,该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在所述吸收塔中,通过使排气与液体气液接触来对排气进行洗净。吸收塔最好具有喷射部和门部。喷射部最好在吸收塔的内部喷射液体。门部最好将吸收塔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设为能够开闭。

排气处理装置最好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最好以使门部能相对于吸收塔旋转的方式将门部与吸收塔连结。

旋转机构最好按照门部能以吸收塔的长边方向为轴进行旋转的方式将门部与吸收塔连结。

吸收塔最好具有通过穿过吸收塔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来对吸收塔的侧壁分割进行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门部最好是侧壁的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中的至少一方。

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最好能够以旋转机构为轴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地连结于吸收塔。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最好均是门部。吸收塔最好通过旋转机构固定于船舶的壁面。吸收塔最好还包括侧壁不发生开闭的非可动部。门部最好具有第一门和第二门。第一门最好设置成能以非可动部的端部为轴进行旋转。第二门最好设置成能以与第一门相反一侧的非可动部的端部为轴,朝与第一门相反的方向旋转。

吸收塔最好包括: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所述第一分割部和所述第二分割部是通过穿过吸收塔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分割而成的;第三分割部和第四分割部,所述第三分割部和所述第四分割部是第二分割部通过与穿过吸收塔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部最好是非可动部。第三分割部和第四分割部最好分别是第一门和第二门。

门部最好设置于与喷射部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门部最好设置于在吸收塔的长边方向上比与喷射部相对的区域更大的区域。

吸收塔最好至少具有导入筒、吸收筒和排气出口筒。吸收筒最好将喷射部收纳于内部。门部最好设置于吸收筒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整体。

门部的材料的密度最好比吸收塔的除门部以外的侧壁的材料的密度小。排气处理装置最好还包括遮蔽部。遮蔽部最好设置于吸收塔的内部。遮蔽部最好对门部与吸收塔之间的接合部进行覆盖。

遮蔽部最好包括连接端和开放端。连接端最好与门部和吸收塔中的一方连接。开放端最好相对于接合部位于与连接端相反的一侧。开放端最好与门部和吸收塔均不连接。吸收塔最好还具有排气导入部。排气导入部最好将排气以在吸收塔的内部沿预先规定的回旋方向进行回旋的方式导入。连接端最好设置于在旋转方向上比开放端更靠上游侧的位置。

门部最好包括多个门。门部最好在吸收塔的长边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分割成多个。吸收塔最好具有一体的非可动部。多个门最好通过一体的非可动部连结。多个门最好包括第三门和第四门。第三门和第四门最好能相对于非可动部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闭。

旋转机构最好包括多个旋转机构。多个旋转机构最好与多个门的各个门分别对应地设置。多个旋转机构设置在与多个门各自开闭的方向相对应的位置处。多个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最好设置在穿过吸收塔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与吸收塔交叉的位置处。多个旋转机构中的至少另一个最好设置在第一平面与吸收塔交叉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方法,该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在所述吸收塔中,通过使排气与液体气液接触来对排气进行清洁。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方法最好包括:使门部开口的工序;在吸收塔的内部露出的状态下对喷射部进行维护的工序;以及使门部封闭的工序。门部最好将吸收塔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设为能够开闭。喷射部最好喷射液体。

另外,上述发明内容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全部必要特征。此外,上述特征群的子组合也能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0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排气处理装置100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处于关闭状态的图1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处于打开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处于打开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遮蔽部37的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遮蔽部37的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1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2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3的BB截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3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5的CC截面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4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7的DD截面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排气处理装置120的维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旨在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非全部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0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排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吸收塔90。在本例中,将吸收塔90的长边方向设为z方向。z方向是与具有相互垂直的x方向及y方向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排气处理装置100的使用时及维护作业时,z方向也可以是与船舶的底面垂直的方向。另外,在排气处理装置100的制造时,z方向也可以是与地面平行的方向。

吸收塔90具有导入筒10、吸收筒20、外筒50及排气出口筒60。吸收塔90也可以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部空间。导入筒10、吸收筒20、外筒50及排气出口筒60的内部的圆柱空间的中心轴也可以是同一个轴。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示出了导入筒10、吸收筒20、外筒50及排气出口筒60。但是,导入筒10及吸收筒20的内部的构造物以并非截面的状态示出。

导入筒10具有液体导入部12、挡板13、排气导入部16及排水导出部18。液体导入部12也可以在导入筒10的底部附近从导入筒10的侧面导入到内部,并延伸至导入筒10及吸收筒20的接合部分附近。在液体导入部12中,从吸收塔90的外部导入有海水、湖水、河水或碱性的液体。导入后的液体向吸收筒20内的主管40供给。

挡板13以与x-y平面平行的方式设置于液体导入部12。挡板13与排气导入部16相比设置在更靠-z方向。挡板13具有将导入筒10的内部划分为供排气导入的区域和对使用完液体即排水进行储存的区域的功能。

导入筒10的底部也可以起到对在吸收塔90内部喷射并落下后的液体进行暂时储存的排水储存部的作用。导入筒10也可以在底部具有排水导出部18,并将储存的排水从排水导出部18向吸收塔90外排出。

在排气导入部16中,从船舶的发动机等动力装置排出的排气按照在吸收塔90的内部以预先规定的回旋方向回旋的方式导入。在本示例中,排气在吸收塔90的内部空间以螺旋状旋转的方式导入。排气导入部16在与导入筒10连接的连接部分附近呈直线状设置。但是,排气导入部16的外侧的侧壁沿导入筒10的外形的切线方向延伸。此外,排气导入部16的内侧的侧壁设置成沿与吸收塔90的侧壁交叉的方向延伸。藉此,排气能在吸收塔90的内部回旋。

吸收筒20具有主管40,该主管40在内部沿z方向延伸设置,并将从液体导入部12供给的液体沿z方向运送。吸收筒20还具有多个支管42,多个所述支管42在主管40的z方向上以固定间隔设置。多个支管42也可以与主管40焊接而连接。多个支管42在x-y平面方向上形成从主管40分叉以供液体流动的流路。支管42在z方向上的间距最好是0.3M。

吸收筒20还具有多个喷射部44,多个所述喷射部44从支管42接受液体,并将液体喷射到吸收筒20的内部空间。喷射部44既可以通过螺纹旋入元件连接到支管42,也可以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到支管42。喷射部44喷射液体,以使排气与液体进行气液接触。藉此,能去除排气中的硫氧化物等,以对排气进行洗净。多个喷射部44也可以是以x-y平面为轴而呈空圆锥状地喷射液体的喷嘴。另外,也可以在图1的标注有×记号的喷射部44的面设置有喷射口。

吸收筒20具有通过穿过z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来对吸收筒20的侧壁进行分割的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通过设置于吸收筒20的外部侧面的旋转机构而被连结成能够旋转。在本说明书中,旋转机构是指能够将门部相对于吸收筒20或吸收塔90旋转地进行连结的结构。在本示例中,旋转机构是铰链部30。铰链部30也可以包括多个铰链32。铰链部32既可以是所谓的合页(日文:蝶番),也可以具有支柱、滚珠轴承及外环作为铰链部32的轴。

吸收筒20的z方向的长度最好是3M,直径最好是700MM。如上所述,具有小型的吸收筒20的吸收塔90尤其适合于在供排气处理装置100设置的设置区域中没有富余的船舶等。

外筒50具有从内部壁部向中心轴呈环状突出的液体回流环52。外筒50也可以在z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具有多个液体回流环52。液体回流环52防止与排气一起沿z方向上升的液体排出到吸收塔90的外部。当附着于液体回流环52的液体成为一定的大小时,因自重而会经由孔53朝导入筒10落下。另外,通过液体洗净后的排气从排气出口筒60朝向外部的排气管排出。

图2是表示排气处理装置100的侧视图的示意图。将吸收筒20的侧壁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部22-1和第二分割部22-2中的至少一方是能够相对于吸收塔90旋转的门部28。在本示例中,第一分割部22-1是固定于设置台94的吸收筒20的一部分,第二分割部22-2是门部28。另外,设置台94是固定于船舶的壁面96的台。也可以是吸收塔90的多个部位固定于壁面96。

由于在本示例中,门部28能够以z方向为轴相对于吸收筒20旋转,因此,即使不将吸收塔90从设置台94拆卸,也能对吸收筒20内部的喷射部44进行维护。由此,由于在拆卸吸收塔90时无需起重机等,因此,无需起重机的设置空间,从而也不会产生起重机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无需拆卸吸收塔90的作业,因此,能够相应地缩短维护作业时间。藉此,能简化维护作业。

门部28也可以将吸收塔90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设为能够开闭。藉此,由于进入吸收筒20的内部整体变得容易,因此,喷射部44的维护变得容易。本示例的门部28在吸收筒20中,设置于在z方向上比与多个喷射部44相对的区域更大的区域处。具体而言,门部28设置于吸收筒20的z方向长度的整体。因而,对于最上部侧及最底部侧的支管42,也变得更容易进入,从而更容易地进行喷射部44的维护。

在关闭状态下,门部28与除门部28以外的吸收筒20间的接合部将密封构件夹在中间并通过固定构件35紧固。另外,导入筒10、吸收筒20、外筒50及排气出口筒60以该顺序在z方向上连接,相互的凸缘彼此夹着密封构件并通过固定构件35固定。固定构件35最好是一组螺钉及螺母,密封构件最好是垫圈。在关闭状态下,也可以在门部28与吸收筒20的平面接合部的表面及各凸缘的接合部的表面另外设置硅类及聚氨酯类等的密封材料。藉此,能进一步提高各接合部的水密性。

吸收塔90也可以由耐腐蚀性的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由SUS316L形成。但是,门部28的材料的密度最好比吸收筒20的除门部28以外的侧壁的材料的密度小。藉此,能够防止在打开门部28时,门部28因自重而发生挠曲。通过防止门部28的挠曲,从而能防止门部28与导入筒10、吸收筒20及外筒50之间的水密性降低。

图3是表示处于关闭状态的图1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第一分割部22-1是固定于设置台94的非可动部,第二分割部22-2是门部28。第一分割部22-1具有铰链32侧的平面接合部26-1和与铰链32相反一侧的平面接合部26-2。第二分割部22-2也同样地具有平面接合部26-3及26-4。在平面接合部26-1与26-3间、及平面接合部26-2与26-4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密封构件的垫圈25。此外,平面接合部26-1、26-3和平面接合部26-2、26-4通过固定构件35而被紧固固定。

本示例的吸收筒20在一个x-y平面上具有四个支管42。虚线表示从喷射部44喷射出的液体的示意。此外,排气所回旋的朝向由实线的箭头表示。在本示例中,通过使设于各个支管42的多个喷射部44朝不妨碍排气回旋的朝向喷射液体,从而能辅助排气的回旋。

图4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进行维护时,首先,将设置于平面接合部26的表面及各凸缘的接合部的表面的密封材料去除。接着,将固定构件35拆卸,以铰链32的轴为转轴,使第二分割部22-2(门部28)相对于第一分割部22-1旋转来进行开口。接着,去除平面接合部26的垫圈25。接着,以吸收筒20的内部露出的状态对喷射部44进行维护。维护也可以是喷射部44的更换或是喷射部44的清洁等。在维护结束后,将垫圈25夹于平面接合部26,以将第一分割部22-1及第二分割部22-2封闭,并通过固定构件35来对平面接合部26及各凸缘进行固定。然后,在平面接合部26的表面及各凸缘的接合部的表面涂覆密封材料。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穿过吸收筒20的中心的、与z方向平行的平面来将吸收筒20一分为二。在本变形例中,在吸收筒20的中心与吸收筒20内部的壁面之间,通过与z方向平行的平面来将吸收筒20一分为二。由于在本示例中也不需要起重机,因此,能缩短喷射部44的维护作业时间。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并非通过第一分割部22-1,而是通过铰链部30将吸收筒20固定于设置台94。另外,第一分割部22-1及第二分割部22-2能够以铰链部30为轴沿彼此相反方向旋转地连结于吸收塔90。在本示例中,第一分割部22-1及第二分割部22-2分别是第一门29-1及第二门29-2。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示例中,由于铰链部30固定于设置台94,因此,能增加打开第一门29-1及第二门29-2时的吸收筒20及铰链部30在轴向(z方向)上的强度。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处于打开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门部28是包括第一门29-1及第二门29-2两者的概念。在本示例中,由于门部28是双开门,因此,与门部28是单开门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增大门部28的开口。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门部28的打开角度是180度,而在第二实施例中,门部28的打开角度也可以是360度。藉此,除了吸收筒20的z方向以外,门部28的纵深方向的进入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喷射部44的维护变得更加高效。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第一分割部22-1作为非可动部而固定于设置台94。此外,门部28具有第一门29-1和第二门29-2。另外,第一门29-1设置成能够以非可动部的端部27-1为轴进行旋转。除此以外,第二门29-2设置成能够以与第一门29-2相反一侧的非可动部的端部27-2为轴,朝与第一门29-1相反方向进行旋转。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示例的吸收筒20具有:通过穿过z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分割后的第一分割部22-1;以及吸收筒20中除了第一分割部22-1以外的部分、即第二分割部。通过与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对第二分割部进行分割后的部分是第三分割部22-3和第四分割部22-4。第三分割部22-3和第四分割部22-4分别与第一门29-1和第二门29-2相对应。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处于打开状态的AA截面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情况相比,门29的旋转半径较小。具体而言,门部28的旋转半径为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的一半。因而,即使在比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情况更窄的空间内,也能够使门29全开。藉此,喷嘴部44的维护变得更加高效。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遮蔽部37的示例的图。本示例与图3的示例相比,还包括吸收筒20的内部的、对门部28与吸收筒20间的接合部进行覆盖的遮蔽部37。在本说明书中,门部28与吸收筒20间的接合部是指,吸收筒20的内壁的、门部28与吸收筒20间的边界部分。在本示例中,能够更可靠地对气体及液体的密封较难的弯曲的接合部进行密封。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遮蔽部37具有:连接端38,该连接端38与门部28及吸收筒20的一方连接;以及开放端39,该开放端39相对于接合部位于与连接端38相反的一侧,并与门部28和吸收筒20均不连接。另外,连接端38设置于排气的回旋方向上比开放端39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藉此,能在不损害排气的回旋性的情况下,对弯曲的接合部进行密封。

图11是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遮蔽部37的示例的图。本示例与图8的示例相比,还包括遮蔽部37,该遮蔽部37对吸收筒20内部的、第一门29-1与第二门29-2间的接合部进行覆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门29-1与第二门29-2间的接合部是指,吸收筒20的内壁的、第一门29-1与第二门29-2间的边界部分。藉此,能更可靠地对弯曲的接合部进行密封。这一点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此外,在本示例中,由于将连接端38设置在比开放端39更靠排气的回旋方向的上游侧,因此,能在不损害排气的回旋性的情况下,对弯曲的接合部进行密封。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1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门部28设置于与喷射部44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在本示例中,在吸收筒20的z方向的中部设置门部28,而在吸收筒20的夹着z方向的中部的上部及下部没有设置门部2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另外,针对本示例,也可以适用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以及遮蔽部37。

一般而言,在船舶内部,配置有在排气处理装置110周围具有各种各样的z方向的长度的构造物。虽然本示例的门部28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比,z方向的门部28的开口范围较窄,但是通过仅在特定的z方向的范围内设置门部28,从而能设定门部28的位置,从而能使开闭不受配置于周围的构造物妨碍。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2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本示例的门部28包括在吸收筒20的z方向的不同位置处被分割成多个的多个门29-3~29-5。此外,铰链部30具有将吸收筒20和多个门29-3~29-5连结的多个铰链32-3~32-5。这一点与第四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图14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3的BB截面的示意图。本示例的第一分割部22-1是通过铰链部30而与多个门29-3~29-5连结的一体的非可动部。在本示例中,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以外,还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使各门29的体积变小,从而能防止因门29的自重而引起的变形。

另外,构成门部28的多个门29的数目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设为二个,还可以设为四个以上。但是,由于门29与第一分割部22-1(非可动部)间的密封部位、及多个门29彼此的z方向的密封部位增加,因此,需要注意。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3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本示例的铰链部30包括与多个门29-3~29-5的各个门分别对应地设置的多个铰链32-3~32-5。多个铰链32-3~32-5设置在与多个门29-3~29-5各自开闭的方向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本示例中,由于铰链32-3和32-5面向主视图而设置于左侧,因此,门29-3和29-5是左开的,由于铰链32-4面向主视图而设置于右侧,因此,门29-4是右开。这一点与第五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图16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5的CC截面的示意图。如上所述,第三门29-3及第四门29-4和第四门29-4及第五门29-5能相对于作为非可动部的第一分割部22-1朝相互不同的方向开闭。在本示例中,通过采用能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开闭的多个门29,从而能设定门部28的位置,从而使开闭不受配置于排气处理装置130周围的构造物妨碍。

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140的主视图的示意图。另外,铰链32中的虚线给出位于纸面的纵向侧的铰链32的技术启示。在本示例中,多个铰链3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穿过z方向的中心轴的第一平面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处。此外,多个铰链32中的至少另一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这一点与第六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六实施例相同。

图18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7的DD截面的示意图。在本示例中,上述第一平面70设为y-z平面。此外,第二平面72设为使第一平面70绕着z轴顺时针旋转60度的平面。此外,第三平面74设为使第一平面70绕着z轴逆时针旋转60度的平面。本示例的分割部22在z方向上依次并排具有下部分割部22-B、中部分割部22-M及上部分割部22-T。下部分割部22-B、中部分割部22-M及上部分割部22-T固定于设置台94。另外,用粗线来表示从上部分割部22-T至下部分割部22-B中的、在z方向上通用的通用非可动部21。通过铰链32-3使第三门29-3相对于上部分割部22-T开闭,通过铰链32-4使第四门29-4相对于中部分割部22-M开闭,通过铰链32-5使第五门29-5相对于下部分割部22-B开闭。

在本示例中,在第一平面70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中的、(-y)方向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铰链32-3。此外,第二平面72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中的、(-x)方向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铰链32-4,在第三平面74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中的、(-x)方向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五铰链32-5。但是,第三铰链32-3至第五铰链32-5也可以是从第一平面70至第三平面74与吸收筒20交叉的位置中选择的任意位置。在本示例中,能根据z方向将门29的开闭位置设定得比第七实施例的情况更柔软。由此,能将门部28的位置设定得更柔软,从而使开闭不受配置于排气处理装置130周围的构造物妨碍。

图19是表示排气处理装置120的维护方法200的流程图。另外,排气处理装置100、110、130、140的维护方法也能通过与本示例同样的步骤实施。在维护方法200中,即使不将吸收塔90从设置台94拆卸,也能对吸收筒20内部的喷射部44进行维护,因此,能抑制维护的成本,还能缩短维护作业时间。

首先,在第一工序S1中,将门部28开口。在第一工序S1中,也可以将多个门29中的至少一个门29开口。例如,将排气处理装置120的第四门29-4开口。这样,通过将吸收塔90的侧壁中的至少一部分设为能够开闭,从而设为使吸收塔90内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然后,在第二工序S2中,对喷射部44进行维护。维护也可以是喷射部44的更换或是喷射部44的清洁等。再然后,在第三工序S3中,使开口后的门部28封闭,结束维护。

应当留意,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示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顺序、步骤和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地明确表示为“在……之前”“在……前”等,或是将前面处理的输出在后续处理中使用,则能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便于说明,即便使用了“首先”、“接着”等进行说明,也并不意味着必须以该顺序实施。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入各种变更或改进,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加入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能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得到明确。

符号说明

10…导入筒;12…液体导入部;13…挡板;16…排气导入部;18…排水导出部;20…吸收筒;21…通用非可动部;22…分割部;25…垫圈;26…平面接合部;27…端部;28…门部;29…门;30…铰链部;32…铰链;35…固定构件;37…遮蔽部;38…连接端;39…开放端;40…主管;42…枝管;44…喷射部;50…外筒;52…液体回流环;53…孔;60…排气出口筒;70…第一平面;72…第二平面;74…第三平面;90…吸收塔;94…设置台;96…壁面;100…排气处理装置;110…排气处理装置;120…排气处理装置;130…排气处理装置;140…排气处理装置;200…维护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