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9262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丙烷脱氢制备丙烯工艺在国内迅猛发展,其中绝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是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该工艺的催化剂再生过程中需要引入氯化物,这部分氯化物最终以HCl的形式进入反应产物,从而对工艺流程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HCl是一种高腐蚀性、高反应活性的有害气体,即便是微量HCl,也会对后续工艺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其主要的工业危害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毒害催化剂:氯具有较强的酸性,易于增加催化剂酸催化功能,增加裂解副反应比例,例如在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HCl的存在会导致催化剂的酸活性位数量过多,易于产生较多的裂解副产物,降低丙烯选择性,从而使丙烷单耗增加,经济性降低。(2)腐蚀设备:HCl是造成工艺设备腐蚀的重要因素,在丙烷脱氢装置及其它类似装置中,HCl腐蚀问题都需高度重视。HCl处于气相状态时基本没有腐蚀性,但是在遇到明水的情况下会形成盐酸,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丙烷脱氢产品气中不仅含有HCl,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在低温区很容易凝结出现液相,造成严重的设备腐蚀。所以丙烷脱氢产品气中的HCl脱除,无论是对于降低催化剂表面酸性,还是减少设备腐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公司在脱氯剂的研制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精力,脱氯剂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条状、球状、片状等,适用温度范围包括低温、中温、高温区间。中国专利CN103386244A报道了一种用于常温条件的脱氯剂,以ZnO或CaO作为活性组分,氯容可达到30wt%。中国专利CN105478000A报道了一种用于净化重整再生气的脱氯剂,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以MgO、CaO或BaO为活性组分,具备氯容高、防止板结的优良特点。当前公开的脱氯剂较少关注高烯烃环境下的脱氯过程,丙烷脱氢产品气中含有大量烯烃,并含有部分二烯烃,在HCl催化条件下易于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绿油,堵塞脱氯剂孔道,甚至大量积累导致床层堵塞;此外,烯烃或二烯烃会与HCl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无法被脱氯剂有效脱除,从而进入下游产品,导致氯化物超标。同时,丙烷脱氢产品气中含有较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脱氯剂粉化、板结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高氯容、高脱氯精度的同时,降低脱氯剂对HCl的物理吸附浓缩,减少脱氯床中烯烃聚合及有机氯化物的生成,减少脱氯剂粉化、板结,是一个行业性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生产的脱氯剂存在的HCl物理吸附量高、易板结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常温下使用,高氯容、高脱氯精度、抗粉化、抗板结,且可以防止绿油生成的气相脱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脱除HCl的脱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的可溶性盐和钙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加热至40-60℃,加入氨水控制pH为9-10,经过滤、洗涤,使用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5-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浆液,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得到球状凝胶体,取出球状凝胶体,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复合氧化物载体;(2)将碱和/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溶解于水中,配成浸渍液;(3)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物载体浸渍于步骤(2)的浸渍液中,干燥,焙烧,即得所述脱氯剂。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氨水的浓度为5-20wt%,优选7-15wt%。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硝酸溶液的浓度为5-20mol/L,优选10-15mol/L。本发明所述铝的可溶性盐包括但不限于硝酸铝、三氯化铝、硫酸铝等,优选硝酸铝;所述钙的可溶性盐包括但不限于硝酸钙、氯化钙等,优选硝酸钙。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干燥温度为100-150℃,干燥时间12-24h,焙烧温度为1000-1200℃,焙烧时间为5-15h。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复合氧化物载体中氧化铝的物相结构为θ型。本发明所述步骤(2)的碱和/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或碳酸氢盐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碳酸钠和/或碳酸氢钾。本发明所述步骤(3)的浸渍时间为20-24h。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的干燥温度为50-200℃,干燥时间0.5-5h,焙烧温度为400-700℃,焙烧时间为5-15h。一种脱除HCl的脱氯剂,包含以下组成:以脱氯剂质量为基准计算,θ型氧化铝,质量分数为75.1%-84.8%,优选80.1%-82.9%;载体中的氧化钙,质量分数为2.3%-6.7%,优选2.4%-4.5%;负载的碱和/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质量分数12.3%-20.8%,优选14.7%-16.8%。本发明所述的脱氯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复合氧化铝载体,在载体骨架结构中引入活性组分,增加了活性组分比例,并可使负载的氧化物分散更均匀,常温下穿透氯容可达17.6%;(2)本发明制备的脱氯剂中氧化铝为θ型物相结构,具有较少的表面羟基,降低了HCl在脱氯剂上的物理吸附,减少了HCl物理吸附浓缩导致脱氯剂表面酸性增强的现象,从而降低了酸催化导致的二烯烃聚合生成绿油现象;(3)相比常规的γ型氧化铝,θ型氧化铝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碎、粉化,从而避免了吸湿板结现象;(4)本发明制备的脱氯剂主要以化学吸附发挥作用,对HCl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氯容大、脱氯精度高(0.2ppm);且反应迅速,传质区比例小,穿透氯容接近饱和氯容,脱氯剂床层利用率高;(5)本发明制备的脱氯剂主要以化学吸附发挥作用,吸附的HCl与活性组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物质,存留于脱氯剂床层内,稳定性良好,易于进行脱氯剂卸载更换,无二次危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物相结构使用X射线衍射检测(XRD采用日本理学公司RigakuD/max-2500形衍射仪,以Cu/Kα射线为光源进行测定。靶为铜靶,2θ测角范围为20~80°,扫描速度为4°/min,测试样品均为研磨后的粉末)。脱氯剂强度:以单颗粒的抗压破碎强度进行表征(抗压破碎强度测试采用大连鹏辉科技公司的DL3型智能颗粒强度测定仪)。穿透氯容:固定床吸附时,达到透过点时的容量。饱和氯容:脱氯剂在稳定状态的最大吸附容量。化学吸附氯容:以化学吸附形式脱除的氯化氢容量。实施例1(1)称取75gAl(NO3)3·9H2O,1.18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2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2.65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A。测试脱氯剂A的强度。评价实验1:吸附实验床层高径比3:1,温度为常温30℃,压力为常压,以HCl含量2000ppm(mol)、丙二烯含量1000ppm(mol)、水含量1000ppm(mol)的丙烯气体作为原料(各物质含量以摩尔量计),气体空速为1500h-1,以HCl标准比色管检测出口气体中的HCl含量,以HCl含量0.2ppm(mol)作为穿透标准(即脱氯精度为0.2ppm),判断穿透时间,测试穿透氯容和饱和氯容,评价吸附剂床层有效利用率(即穿透氯容占饱和氯容的比例),结果见表1。对吸附饱和的脱氯剂床层进行卸剂,考察脱氯剂粉化比例,结果见表1。评价实验2:对评价实验1吸附饱和的脱氯剂进行高温N2吹扫,温度为150℃,压力为常压,气体空速为1500h-1,以HCl标准比色管检测出口气体中的HCl含量,以出口气体中HCl未检出为吹扫停止时间,卸出脱氯剂,通过微波消解将脱氯剂成分转移至液相,使用ICP测试氯含量,该数据为化学吸附氯容,评价化学吸附比例(即化学吸附氯容占饱和氯容的比例),结果见表2。评价实验3:对评价实验1吸附饱和的脱氯剂床层进行卸剂,取入口段脱氯剂作为样品,使用有机溶剂定量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有机溶剂使用GC-MS测试聚合物含量,评测酸催化绿油生成量,结果见表2。实施例2(1)称取75gAl(NO3)3·9H2O,2.36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0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2.65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B。测试脱氯剂B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实施例3(1)称取75gAl(NO3)3·9H2O,3.54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5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5,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2.65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C。测试脱氯剂C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实施例4(1)称取75gAl(NO3)3·9H2O,2.36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2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3.18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D。测试脱氯剂D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实施例5(1)称取75gAl(NO3)3·9H2O,2.36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0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6gKH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E。测试脱氯剂E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实施例6(1)称取75gAl(NO3)3·9H2O,2.36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0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3.71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F。测试脱氯剂F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对比例1(1)称取75gAl(NO3)3·9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2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11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θ型;(2)称取2.65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G。测试脱氯剂G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对比例2(1)称取75gAl(NO3)3·9H2O,2.36gCa(NO3)3·4H2O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1h;加热溶液至50℃,用10wt%浓度的氨水溶液控制pH为9;经过滤、去离子水洗涤,使用10mol/L的硝酸溶液酸化至pH为6,搅拌至溶胶状,得到载体浆液,使用5mL针筒取浆液,装上针头,向油氨柱中滴加浆液,溶胶收缩成球状凝胶体,取出凝胶小球,120℃条件下干燥12h,温度600℃条件下焙烧10h,得到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经XRD检测,氧化铝晶型为γ型;(2)称取3.18gNa2CO3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并搅拌均匀,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氧化铝载体小球等体积浸渍于所配的混合溶液中20h;(3)浸渍完成后,在200℃条件下干燥4h;于2h内以速率5℃/min从室温升温至600℃,焙烧10h,即得脱氯剂H。测试脱氯剂H的强度。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1脱氯剂评价实验1结果表2脱氯剂评价实验2、3结果脱氯剂化学吸附氯容wt%饱和氯容wt%化学吸附比例%绿油含量A14.016.783.8未检出B16.219.284.4未检出C18.321.684.9未检出D18.121.584.1未检出E18.221.684.3未检出F18.221.783.8未检出G11.814.581.5未检出H15.724.562.7100ppm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结果表明,随载体引入的活性组分氧化钙含量增加,脱氯剂饱和氯容及穿透氯容均显著增加,氧化钙含量过高时会导致强度降低;实施例2、4、6的结果表明,活性组分氧化钠在脱氯剂表面的负载量存在上限,负载量超过该上限后,由于孔道堵塞等原因,穿透氯容、饱和氯容及化学吸附氯容不再增加。实施例1-6的结果表明,以含有θ型氧化铝的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脱氯剂,化学吸附氯容可达饱和氯容的84%,极大地降低了对HCl的物理吸附作用,消除了HCl在脱氯剂表面的物理吸附浓缩,从而避免了HCl催化导致的绿油生成。对比例2的载体中氧化铝为γ型物相结构,具有较多的表面羟基,对HCl的物理吸附作用强烈,其化学吸附氯容仅占饱和氯容的62.7%,物理吸附HCl导致吸附剂表面酸性增强,催化烯烃聚合生成绿油。并且实施例1-6相对于对比例2,极大地提高了脱氯剂强度,降低了粉化比例。综合考察饱和氯容、穿透氯容、化学吸附氯容、强度、粉化比例、绿油生成量等指标,实施例4制备的脱氯剂D效果最佳,在保持高氯容的同时,具有较优的强度和抗粉化性能,基本消除了对HCl的物理吸附作用,不会发生HCl在脱氯剂表面的物理吸附浓缩,评价实验2的结果充分证明了该优势。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描述较为具体,但不能理解为该发明仅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应该明确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核心思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应的变形和改进,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