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72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



背景技术:

三甲基碘硅烷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碘化氢气体;碘化氢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故其无法直接进行排放。现有的碘化氢气体处理工艺往往是基于吸收液体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以及实现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处理;然而,目前的碘化氢气体在吸收过程中,由于相关吸收液的分布仍采用随机分布的方式,故其在实际吸附过程中无法确保吸收液覆盖吸收填料的各个位置,进而使得碘化氢气体存在一定几率无法与吸收液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其在改善吸收液在碘化氢吸收器内部的分布均度,进而使得碘化氢吸收器对于碘化氢的吸收效果得以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其包括有碘化氢吸收塔,碘化氢吸收塔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液口与进气口,碘化氢吸收塔内部设置有吸收填料层,碘化氢吸收塔之中,进液口与吸收填料层之间设置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有分布端体,分布端体采用中空结构,分布端体的下端面之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径向延伸的分布端口,多个分布端口关于分布端体的轴心成旋转对称,每一个分布端口的宽度至多为0.8厘米;所述分布端体连接有驱动其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分布端体之中设置有至少5个分布端口,每一个分布端口在分布端体内部向其外部延伸方向上均沿倾斜方向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分布端口的设置以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多个位置的吸收液的均布处理,进而在实现吸收液的均布处理的同时,使其下液效率亦可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分布端口的倾斜设置则可使得吸收液在输出时形成抛洒形式输出,进而使其输出后的均度亦可得以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分布端体之中,分布端口的宽度在竖直方向上由上之下逐渐减小,分布端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经由分布端体内部延伸至分布端口之中的导流槽,每一个导流槽均在竖直方向上倾斜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分布端口的宽度渐变设置以使得吸收液在进入分布端口时的速率得以进一步控制,以确保吸收液可在充斥分布端体内部后再由分布端口的各个位置输出,以确保吸收液的输出均度得以进一步的保障;与此同时,导流槽的设置则可在吸收液持续输出后以使其输出效率得以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碘化氢吸收塔之中,进液口与液体分布器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其固定于碘化氢吸收塔的内壁之上,驱动电机之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分布端体上端面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彼此啮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有效避免驱动电机对于分布端体的驱动影响分布端体的进液处理,同时可避免驱动电机本身与吸收液或碘化氢气体相接触以导致设备的损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其可通过设置在对于三甲基碘硅烷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碘化氢气体进行吸收时,将其由碘化氢吸收塔下方的进气口导入至碘化氢吸收塔内部,并通过碘化氢吸收塔上方的进液口朝向碘化氢吸收塔导入吸收液;吸收液经由液体分布器均布后留入吸收填料层之中,并在吸收填料层内部实现其与碘化氢气体的混合与吸收,吸收有碘化氢气体的吸收液运动至碘化氢吸收塔底部以排出,进而实现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与回收处理。上述液体分布器在工作过程中,吸收液经由进液口运动至分布端体内部,并在其填充至分布端体内部后经由多个分布端口逐渐输出;由于分布端口沿分布端体径向延伸,故吸收液的输出位置亦可覆盖分布端体对应径向上的任意位置。与此同时,分布端体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分布端口以及由分布端口内部输出的吸收液亦可在实时的位置变化过程中覆盖对应的吸收填料层的全部位置,致使吸收液可实现相对于吸收填料层的均布处理。

上述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可使得吸收液在吸收填料层内部的分布均度得以现在改善,进而使得吸收液在吸收填料层内部与碘化氢气体的接触均度以及接触效率均得以改善,致使本申请之中碘化氢吸收器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效果得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布端体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布端体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布端口径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碘化氢吸收塔、2—进液口、3—进气口、4—吸收填料层、5—分布端体、6—分布端口、7—驱动电机、8—导流槽、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3所示的一种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其包括有碘化氢吸收塔1,碘化氢吸收塔1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与进气口3,碘化氢吸收塔1内部设置有吸收填料层4,碘化氢吸收塔1之中,进液口2与吸收填料层4之间设置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有分布端体5,分布端体5采用中空结构,分布端体5的下端面之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径向延伸的分布端口6,多个分布端口6关于分布端体5的轴心成旋转对称,每一个分布端口6的宽度至多为0.8厘米;所述分布端体5连接有驱动其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分布端体5之中设置有至少6个分布端口6,每一个分布端口6在分布端体5内部向其外部延伸方向上均沿倾斜方向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分布端口的设置以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多个位置的吸收液的均布处理,进而在实现吸收液的均布处理的同时,使其下液效率亦可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分布端口的倾斜设置则可使得吸收液在输出时形成抛洒形式输出,进而使其输出后的均度亦可得以提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其可通过设置在对于三甲基碘硅烷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碘化氢气体进行吸收时,将其由碘化氢吸收塔下方的进气口导入至碘化氢吸收塔内部,并通过碘化氢吸收塔上方的进液口朝向碘化氢吸收塔导入吸收液;吸收液经由液体分布器均布后留入吸收填料层之中,并在吸收填料层内部实现其与碘化氢气体的混合与吸收,吸收有碘化氢气体的吸收液运动至碘化氢吸收塔底部以排出,进而实现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与回收处理。上述液体分布器在工作过程中,吸收液经由进液口运动至分布端体内部,并在其填充至分布端体内部后经由多个分布端口逐渐输出;由于分布端口沿分布端体径向延伸,故吸收液的输出位置亦可覆盖分布端体对应径向上的任意位置。与此同时,分布端体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分布端口以及由分布端口内部输出的吸收液亦可在实时的位置变化过程中覆盖对应的吸收填料层的全部位置,致使吸收液可实现相对于吸收填料层的均布处理。

上述可实现吸收液均布的三甲基碘硅烷制备用碘化氢吸收器可使得吸收液在吸收填料层内部的分布均度得以现在改善,进而使得吸收液在吸收填料层内部与碘化氢气体的接触均度以及接触效率均得以改善,致使本申请之中碘化氢吸收器对于碘化氢气体的吸收效果得以改善。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分布端体5之中,分布端口6的宽度在竖直方向上由上之下逐渐减小,分布端体5内部设置有多个经由分布端体内部延伸至分布端口5之中的导流槽8,每一个导流槽8均在竖直方向上倾斜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分布端口的宽度渐变设置以使得吸收液在进入分布端口时的速率得以进一步控制,以确保吸收液可在充斥分布端体内部后再由分布端口的各个位置输出,以确保吸收液的输出均度得以进一步的保障;与此同时,导流槽的设置则可在吸收液持续输出后以使其输出效率得以保障。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碘化氢吸收塔1之中,进液口2与液体分布器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7,其固定于碘化氢吸收塔1的内壁之上,驱动电机7之上设置有主动齿轮9,所述分布端体5上端面设置有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彼此啮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有效避免驱动电机对于分布端体的驱动影响分布端体的进液处理,同时可避免驱动电机本身与吸收液或碘化氢气体相接触以导致设备的损耗。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