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93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涂胶机。



背景技术:

现在有的涂胶机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胶盒中的胶液消耗到一定程度(刻度) 时,胶液无法附着到墙纸上,需要打开胶盒,添加更多的胶液,整台涂胶机才能继续正常工作;二是压纸辊、涂胶辊和刮胶棍的两端只设置一个胶圈,胶圈磨损到一定程度,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拆卸涂胶机进行更换才能继续使用;三是胶液和墙纸的贴合度不够,满足不了生产质量要求,整体而言实用性能远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上胶效率高,工作便利,胶液和墙纸的贴合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涂胶机,包括胶盒、分别设置在胶盒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还包括位于胶盒内部空腔里的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棍,所述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棍的两端分别独立地可旋转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一辊、第二辊上下排布,第一辊与第三辊前后排布;其中,第一辊表面由一分界线向第一支撑板延伸方向设有第一螺纹、向第二支撑板延伸方向设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反向螺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偏心转片,所述第三辊插入所述偏心转片的中心,所述偏心转片圆周边缘连接有扳动件,用于扳动所述偏心转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辊连接第一齿轮,第二辊连接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带动第一辊和第二辊反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或第二齿轮分别独立地可以是齿轮组或单个齿轮。更优选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机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直接驱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更优选地,所述手柄可直接连接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直接驱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的L形连接部、L形连接部末端连接的把手。在更优选实施例中,L形连接部末端设有U形槽,U形槽的两壁之间设有转轴,把手连接所述转轴、并能够绕所述转轴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辊表面设有网纹滚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计数器,用于转速和/或旋转周数的记录。更优选地,所述计数器包括第三齿轮、穿过所述第三齿轮并由所述第三齿轮驱动的转动轴、随所述转动轴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表面设有数字显示层;第一齿轮和或第二齿轮驱动第三齿轮转动。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头外包绕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窗口,以露出数字显示层上的一个或多数字。其中,所述数字显示层可以是与旋转头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包围在旋转头表面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盒设有盖板,覆盖在边缘与第三辊之间的胶盒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机还包括与胶盒内部空腔连通的观察槽,所述观察槽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槽可以是在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一端,并优选为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更优选地,所述观察槽位于覆盖所述盖板的胶盒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盒下端设有可伸缩杆,可伸缩杆一端连接胶盒底部,另一端连接脚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机还包括辊筒放置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还对称设有向同一方向延伸的条形滑孔,所述辊筒放置架包括两侧的滑杆,两个滑杆一端通过滑动件(滑块或滑轮)分别沿一个所述条形滑孔前后移动,两个滑杆另一端连接相对设置的轴或突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机第一支撑板为左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为右支撑板,所述第一辊的左端通过第一左旋转轴与左支撑板活动连接,且第一辊的右端通过第一右旋转轴与右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的左端通过第二左旋转轴与左支撑板活动连接,且第二辊的右端通过第二右旋转轴与右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辊的左端通过第三左旋转轴与左支撑板活动连接,且第三辊的右端通过第三右旋转轴与右支撑板活动连接。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旋转轴、第一右旋转轴、第二左旋转轴、第二右旋转轴、第三左旋转轴和第三右旋转轴上均套设有两个胶圈,且胶圈设置在胶盒的内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涂胶机第一辊的反向设置螺纹在旋转过程中,螺纹将纸张向两侧拉伸,避免纸张揉搓、折皱、并且保证在出纸过程中避免纸张左右跑偏。

2)在胶液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打开脚架,胶液自然会向胶盒后端汇聚,汇聚后的胶液厚度能满足正常贴合到墙纸上的要求,上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涂胶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涂胶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涂胶机第一辊反向螺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涂胶机一种实施例中旋转手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胶盒;2-左支撑板;3-右支撑板;4-可伸缩杆;5-脚架;6-第二辊;7-第一辊;8-第三棍;9-网纹滚花; 10-螺纹;11-第一左旋转轴;12-第一右旋转轴;13-第二左旋转轴;14-第二右旋转轴;15-第三左旋转轴;16-第三右旋转轴;17-胶圈;18-第一齿轮;19-第四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五齿轮;22-计数器;23-转动轴;24-第三齿轮;25-旋转手柄;26-观察槽;27-滑杆;271-滑动块;272-轴;201-条形滑孔;251-L 形连接部;252-把手。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涂胶机,包括胶盒1;胶盒1的左侧焊接有左支撑板2,胶盒1的右侧焊接有右支撑板3,右支撑板3上焊接有观察槽26,且观察槽26与胶盒1连通。观察槽26内的胶液面与胶盒1内胶液面持平,可观察胶盒1内的胶液。左支撑板2和右支撑板3的底部前侧均通过连接轴4活动连接有脚架5,当胶盒1内胶液较少时,可调节脚架5,来调节胶盒1前后端的相对高低,在胶液消耗到一定程度时,通过连接轴4打开脚架5,胶盒1后端低于前端,胶液自然会向胶盒1后端汇聚,汇聚后的胶液厚度能满足正常贴合到墙纸上的要求,上胶效率高

胶盒1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辊6、第一辊7和第三棍8,其中,第二辊6位于第一辊7的上方,第三辊8位于第一辊7的前方。第一辊7上设置有螺纹9,如图3所述,以中部为界,第一辊7在左右两侧的螺纹10的方向相反,旋转时,两侧反向螺纹将纸张向两侧拉伸,避免纸张折皱、揉搓、并且保证在出纸过程中避免纸张左右跑偏。第二辊6上设置有网纹滚花9,增加摩擦力,能更好促进胶液和墙纸的贴合度,

第二辊6的左端通过第一左旋转轴11与左支撑板2活动连接,且第二辊6 的右端通过第一右旋转轴12与右支撑板3活动连接。第一辊7的左端通过第二左旋转轴13与左支撑板2活动连接,且第一辊7的右端通过第二右旋转轴14 与右支撑板3活动连接。第三辊8的左端通过第三左旋转轴15与左支撑板2活动连接,且第三辊8的右端通过第三右旋转轴16与右支撑板3活动连接。

第一左旋转轴11、第一右旋转轴12、第二左旋转轴13、第二右旋转轴14、第三左旋转轴15和第三右旋转轴16上均套设有两个胶圈17,且胶圈17设置在胶盒1的内腔中。其中,当一个胶圈17工作时,另外一个胶圈17放置到一边备用,一个胶圈17磨损殆尽后,割断一个胶圈17,另外一个胶圈17替换上用于工作

右支撑板3上固定安装有计数器22,可通过计数器22了解涂胶墙纸的长度。

第一右旋转轴1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8和第四齿轮19,且第一齿轮18设置在第四齿轮19的左侧,第二右旋转轴14上设置有第二齿轮20;第三右旋转轴16上设置有第五齿轮21;计数器22的右侧连接有转动轴23,且转动轴23 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4。

旋转手柄25驱动第二右旋转轴14,参照图4,旋转手柄25包括固定连接部251、连接杆252,连接杆252通过旋转部件连接到固定连接部251上形成L 形连接部,连接杆252末端设有U形槽250,U形槽内设有把手转轴253,把手254安装在把手转轴253上。不使用时,连接杆252旋转将把手254转至平行右支撑板3,U形槽250呈左右开口,把手254通过转轴253旋转,内转至观察槽26的上方。

旋转手柄25转动第二右旋转轴14,第二右旋转轴14通过啮合的齿轮驱动第一右旋转轴12反向转动,从而第一辊7和第二辊6反向转动。同时,还通过捏合齿轮驱动计数器转动轴23转动,从而计数器22的旋转头转动,旋转头的数字显示在观察窗口中。

第三辊8连接在偏心转片(图中未显示)上,偏心转片侧壁连接扳手,扳手扳动偏心转片,可调节第三辊8与第一辊7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2,左支撑板2、右支撑板3设有条形滑孔201,辊筒放置架包括在条形滑孔201内滑动的滑轮271、连接滑轮271的连接杆27、连接杆末端相对设置的轴272,纸张辊筒可以放置在相对的轴272上,其中一个或两个轴272 可以设置有推拉部件,以调节两个轴272之间的距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