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08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除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杂质分离技术是指将分散在气体中固体颗粒和液滴与气体分离开来,从而使得气体净化的一种手段,是化工生产中一个重要单元。目前常用的气体杂质分离装置为包括一个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壳体,以及设置所述壳体中的交错设置的多块板体,所述多块交错设置的板体形成了待除杂气体由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曲折气路。当待除杂气体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流动时,上述气体杂质分离装置中板体对气体实施阻挡,气体与中的杂质与板体发生碰撞下落,进而使得气体中固体杂质或者液滴与气体分离。上述装置分对气体中的杂质的能力有限,仅仅只能粗略的滤除气体中的部分杂质,经过上述装置分离后的气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固体杂质。

中国专利CN205435325U气体过滤进气除尘布气装置,包括有进气喇叭口、出气口和设置进气喇叭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包括多块阻挡板式过滤板,每块阻挡板式过滤板上开设有贯通孔,气体通过上述过滤组件实现气杂的分离。尽管上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离气体杂质的能力,提高了分离后的气体纯度,但装置结构复杂,制备成本较高,同时一对气体挡板固定设置在喇叭口的上壁上,使得气体挡板与喇叭口的下壁之间存在空隙,导致有部分气体无法得到过滤,需要靠后部的气体过滤器再次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过滤组件容易发生堵塞需要经常更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杂质分离精度高且不易堵塞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

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包括,

壳体,其上部设置有出气口,下部设置有进气口;

第一过滤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并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其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置有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

进气扰动管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联通,出气端位于所述进气端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还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二过滤板;

所述第二过滤板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板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还包括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壳体包括杂质分离区和位于所述杂质分离区下部的杂质排出区。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杂质分离区中,且所述第一过滤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杂质分离区的半径;

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杂质分离区的上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杂质分离区的下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板为具有支撑的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不小于100目。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进气扰动管路的中心线为曲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孔隙率为60%。

优选的是,所述的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中,所述杂质排出区设置有杂质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包括,壳体,其上部设置有出气口,下部设置有进气口;第一过滤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其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置有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进气扰动管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联通,出气端位于所述进气端的下方;第一过滤板同时具有挡板和过滤的双重功能,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过滤板形成的曲折气路,增加了气体与第一过滤板之间的碰撞,进而使得气体中的杂质沉降,有效的降低的第一过滤板上通过的过滤负担,进而降低了通孔堵塞的几率,延长了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的使用寿命;由于进气扰动管路出气端位于进气端的下方,有效的减缓气体在装置的流速,增加气体与挡板式过滤板的接触面积。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在所述出气口与最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设置第二过滤板,且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连接,增加了气体的碰撞,提高了过滤效率,同时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与壳体顶部之间,其向壳体的底部方向喷洒液体,不仅使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油脂和粉尘等有效的沉降,而且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起到了冲刷的作用,可以有效对其上的通孔进行疏通,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第一过滤板; 3-第二过滤板;

4-喷淋装置; 5-进气扰动管路联; 11-出气口;

12-进气口; 13-杂质分离区; 14-杂质排放区;

15-杂质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包括,壳体1,其上部设置有出气口11,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2;第一过滤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并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延伸,其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2上设置有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进气扰动管路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其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口12相联通,出气端位于所述进气端的下方。

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过滤板形成的曲折气路,增加了气体与第一过滤板之间的碰撞,进而使得气体中的杂质沉降,有效的降低的第一过滤板上通过的过滤负担,进而降低了通孔堵塞的几率,延长了分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的使用寿命;由于进气扰动管路出气端位于进气端的下方,有效的减缓气体在装置的流速,增加气体与挡板式过滤板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二过滤板3;所述第二过滤板3外周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周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过滤板3设置在所述出气口11与所述第一过滤板2之间。

在所述出气口与最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设置第二过滤板,且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连接,增加了气体的碰撞,提高了过滤效率。

多个第一过滤板不仅起到了过滤的作用,而且其还起到了挡板的作用,能对气体形成有效的阻挡。

进一步的,还包括喷淋装置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板3上方。

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与壳体顶部之间,其向壳体的底部的方向喷洒液体,不仅使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油脂和粉尘等有效的沉降,而且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起到了冲刷的作用,可以有效对其上的通孔进行疏通,防止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杂质分离区13和位于所述杂质分离区13下部的杂质排出区14。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2、所述第二过滤板3和所述喷淋装置4设置在所述杂质分离区13中,且所述第一过滤板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杂质分离区13的半径;

所述出气口11设置于所述杂质分离区13的上部,所述进气口12设置于所述杂质分离区13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板2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板3为具有支撑的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的目数不小于100目。

作为一种变形形式,所述第一过滤板2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板3位由孔隙率不小于60%的惰性板,其中,该惰性板由氧化铝、二氧化硅或者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扰动管路5的中心线为曲线。延长了气体的气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板2和/或所述第二过滤板3的孔隙率为60%。

进一步的,所述杂质排出区14设置有杂质排出口15。

一种实施方式,杂质排放区的形状为锥形,其大口端与杂质排放区的下部连接,杂质排放口设置在所述杂质排放区的小口端。

在所述杂质排出口设置有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阀门,或是在其上设置可开启的盖体;通过间歇开启所述杂质排出口,将壳体中杂质排出。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气体从进气扰动管路5进入所述壳体1的上部4中,经过进气扰动管路5喷入,加快了气速,使得部分粉尘和液体沉降,随后逐个经过第一过滤板2,经过撞击和线速度突变实现大部分粉尘进一步沉降,部分气流与第一过滤板2接触脱除小颗粒粉尘,最后在第二过滤板3实现粉尘和液滴的脱除。

在粉尘含量~10mg/m3,12000m3/h风量情况下,本装置运转1200小时后压降增加0.3kpa左右,其中排尘量约130kg左右,出气口气体粉尘含量<0.1mg/m3,从喷淋装置通入高压水冲洗,在经过热氮气吹干后重新投入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